大學尚未畢業,白手起家的他就在鄭州買了房和車;他“經手”購買了二百余輛豪車,學校老師也通過他買上了路虎;他不到三年就成立了公司,賺了上百萬,被同學視作是一個神話和傳奇……有人說,他是憑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起家的,他的公司都是他“砍”出來的。他,就是鄭州大學法學院的大四學生王波。
說他能“砍”,是因為他的另一個兼職身份“汽車砍價師”。王波1991年出生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2010年考入了鄭州大學法學院。學習之余,他對汽車很感興趣,經常在各大網站閑逛,細心的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全國各地的汽車4S店,關于同一款同配置的汽車,報價均不一樣,有的差價甚至高達幾萬元。敏感的他認為商機來了,于是,他開始為他的計劃做著一系列的準備。
2011年11月,在第四屆鄭州國際車展上,剛上大二的他拿著40塊錢制作的、由A4紙打印的小廣告,在會場上見人就散發。“你買車,我砍價”,這就是他宣傳的主題。可轉了大半天,也沒一個人問詢。臨收尾時,總算有了一個機會,有一男子收到廣告后,聯系他砍價購買一輛10多萬的轎車。在客戶談成的基礎上,王波施展自己的功力,軟磨硬泡幾個鐘頭,成功讓銷售商再次砍掉4000元。但遺憾的是,由于只是口頭約定,也沒書面協議,客戶最終不愿意支付傭金,車也沒買成。這讓他意識到,將目光瞄在購買豪華車的高端客戶身上,賺錢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半個多月后,他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是鄭州一家地產企業員工,說公司老板要買車,看雙方能否合作。這找上門的機會讓他激動萬分,便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他背著書包前去該企業,見到了董事長李某,兩人從下午2點一直談到了9點多。此后周末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去拜訪該客戶。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他通過網絡、電話四處打探該款汽車價格。其間他還趕到北京、上海等地走訪多家汽車銷售店,為節省費用,他吃住都在快餐店內解決。
2012年2月中旬,在他的牽線下,李某在北京、河北唐山兩地,兩次提車購買了4輛越野車。總價比李某所咨詢的價格要低43萬元。按雙方之前的約定,王波本可拿到30%的傭金12萬多,但他堅持只要了2萬元,因為他覺得這個朋友值得交。
就這樣,他挖到了汽車砍價師生涯當中的第一桶金。此后,每逢有車展,他就帶人參加,發傳單、送小廣告。去年12月,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鄭州國基路上租了辦公室,擔任法人的他還聘請業務員成立了團隊。一方面,繼續開展豪華車砍價業務;另一方面,還負責牽線搭橋,幫一些汽車銷售公司尋找便宜車源。
從2011年11月粗略算起,經他手購買的豪華汽車就超過200輛,平均每輛能掙5000元的傭金,如今他已賺到上百萬元。今年5月寧夏銀川的一次車展上,他和團隊以總價104萬、低于經銷商11萬元的價格,成功幫人購買了一輛保時捷卡宴汽車。雖然,除掉展臺租金、人員開支等費用后,這次車展沒掙到什么錢。但通過此次活動他的團隊得到了鍛煉,生意也拓展到了省外。這是他更看重的地方。
砍價貌似簡單,但如何通過唇槍舌劍或其他手段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就不那么簡單了。一開始,有很多人對他持懷疑態度:憑什么你去提車,拿到的價格就比顧客低?為此,他沒少下工夫。在做砍價師的初期,因為沒有門路,他就只能采取“笨方法”。他會找遍能去的汽車銷售店,到處比較,砍價時更是“分毫必爭,一分錢也爭”,軟磨硬泡。此后,他慢慢接觸到一些品牌4S店銷售經理,積攢了一些人脈關系,當客戶購買時,他會直接找銷售經理或更高領導去談,因為這些人的降價權限更大,通常會給出較低價格。如今汽車行業競爭激烈,汽車廠家給4S店制定的都有銷售任務。重壓之下,一些4S店會薄利多銷部分讓利,而他手中的客戶資源,可以給4S店帶來更大的銷量。如此一來,合作雙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現在,王波已在鄭州文化路上購置了一處房產,這些年,他做生意沒有給家中要過一分錢,相反還給過家里不少支持。對于畢業后的打算,他說會繼續開展目前的汽車砍價生意。下一步,將會考慮投資超市零售業務。
如今的他,儼然成了學校的“風云人物”。他白手起家,不等不靠,在創業方面堪稱是其他學生的學習楷模。當媒體問及他的創業感悟時,他只說了十六個字:瞅準商機,積極出擊,勇敢嘗試,不畏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