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了1000萬元,
桂花難飄香
王燕畢業于重慶工業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1997年又到四川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王燕的父親是一位桂花種植專家,多年前他在廣元蒼溪的大山里發現了“日香桂”新品種,靠著經營桂花,家境殷實,早在女兒還在讀大學時,父母就為她在成都市區買了一套大房子。
2002年,她和丈夫開了一家公司,投資一個“種草養畜”產業化項目,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上千萬元投資打了水漂。而公司中,幾個技術顧問也鬧著和她分公司股權。王燕一下子懵了:“那段時間因負債累累,我抱著年幼的兒子大哭,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此前,父親將1000株桂花苗交給了她,但是,那時候王燕對此真是一竅不通,她的心思并不在種植桂花上,只是請了民工將這些規劃苗種植在郊外的一片空地里。
困境中,王燕突然想到:日香桂是中國獨有的品種,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而且花期長,香味濃郁,市場潛力很大,欠缺的是推廣。她估計這種珍稀桂花品種的市場前景不錯。就這樣,性格倔強的她抹掉眼淚,開始在全國各地跑花木交易會。經過調查,小女子有了信心:“很多茶商、花木商都表示,他們都很歡迎日桂香,但是很難找到貨源。”她轉而將全部精力放在了培植日桂香桂花上。
王燕通過丈夫的朋友找來一塊20多畝的荒地,將日桂香苗木全部種植在那里,加上父親這個貼心的技術顧問,她邊學習邊總結,正式走上了種植桂花的創業之路。一年下來,產生了近20萬元的銷售額,利潤接近10萬元。就這樣邊生產邊銷售,靠銷售產生的利潤發展到第三年末,苗木數量由最初的1000株躥升到120萬株,收支仍能保持平衡。
然而,麻煩卻接連不斷。當時成都市在擴建一個開發區時,將她種植桂花的那片地列入開發范圍之內,于是她只好在郊區租一塊70畝更大的基地,對桂花苗木進行了大面積移植。這時她的資金不足10萬元,對于70畝規模的苗圃建設無疑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王燕把目光投向長年在苗圃干活的農戶身上,她提供種苗,農民用自家的承包地種植,她保證回收,這樣可以解決50畝面積的種植用地,自己只需要建20畝就可以。經過一番動員,農民們總算接受了她的提議。費了很大勁,王燕剛把自己的20畝苗圃建好,命運再次跟她開了個惡作劇般的玩笑,2003年初這塊地又被征用,王燕再次接到了給桂花苗木“搬家”的通知。
屢屢遭受挫,
網上開博迎來曙光
“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每次移植之后,我的桂花種植面積就擴大一些。”經過第二次“大轉移”,她的桂花苗木已經達到了100畝面積。同時讓王燕感到郁悶的是,一些當地農民趁她忙于“搬家”的時候,偷偷地將桂花苗木“搬”進了自家田地。結果,王燕的桂花還沒產生經濟效益,當地農民家里已經將日桂香泡到了茶中,很多人還用這種特別的花茶來招待她,這讓她哭笑不得。
在王燕的努力下,經過兩年口頭推廣,一些苗木經銷商開始陸續向她采購日桂香苗木,手里總算有了一些周轉資金。后來她利用賣苗木的錢,又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50畝。但直到這時,王燕的目標仍然不大,“銷售額能超過100萬元,我就非常滿足了。”
2005年,王燕根據當時的市場行情估計,這年至少可以盈利50萬元。正當她對未來充滿憧憬時,沒想到種植基地忽然遭遇非常罕見的特大蟲災,桂花苗木市場進入低潮,很多客戶將采購目標改為大桂花樹,而過去很受寵小苗木,轉眼間無人問津。一些桂花種植戶紛紛砍掉桂花小苗木當柴火燒。她只能含淚勉強維持著基地。
一天,一位朋友忽然找上門來樂呵呵地遞上一份傳單,“種植紅豆杉每畝每年可采摘干枝葉近1000公斤,獲利10萬元……”王燕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桂花,當時一畝毛利潤一年到頭也剛1萬出頭,不由產生了換項目的念頭。心里在估算著:那200多畝地的桂花用一半的土地來改種紅豆杉,幾年下去能收入1000多萬呢,她樂滋滋地做著富婆夢,卻不知那是個美麗的大陷阱。因為王燕當時下定決心種植紅豆杉,就去了好多家紅豆杉公司考察。結果幾個月后,朋友沮喪著臉告訴她:“我投入的幾百萬全沒了,紅豆杉公司卷鋪蓋跑了!”王燕聽后,不由驚出一身冷汗。
暗自慶幸之余,銷售的困窘又讓王燕反復琢磨:“桂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身處西部、交通資訊條件遠不如沿海發達城市,如何使桂花產品的信息海量傳遞出去,讓全國客戶知道自己的桂花新品種呢?那段時間王桂花連做夢都在苦思冥想。有趣的是,在公司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刻,她萌生了嘗試網絡的想法。
其實,王燕對網絡帶有一種偏見,總認為它適宜推廣成熟產業的產品,對產業水平低的花卉業,行業媒體、專業的花卉市場和產品推介會才應該是種植者的首選。當時正處在桂花行業最疲軟的時候,日香桂公司的財務狀況已經開始很吃緊,電子商務成了公司當時最后的救命稻草。“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桂花枯萎。”2005年4月,通過一個朋友的推薦,王燕加入阿里巴巴成為誠信通會員。“那時候誠信通會員每年的費用是2300元,比之前每月上萬的廣告宣傳費便宜太多了!”懷著忐忑的心情,王燕把憧憬和希望寄托到了對自己來說既陌生又神秘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上。
王燕建立了“聞香拾女人”博客寫起了散文,將自己從事日香桂種植的心得感受和網友分享,還開了“成都辣妹”、“蜀女柔情”、“人生歷程”、“成都痞子”、“音樂情緣”專題,有些專題只字不提生意,只談情感經歷。每天幾乎都有最新的博文上傳到網上,幾年來留下了數千篇博文。吸引了數以百萬網友的眼球。出人意料的是,王燕的博客很快就贏得了網友的熱捧,點擊率一路攀升,她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桂花仙女”。2007年,王燕的博客“聞香拾女人”被阿里巴巴評為網商十大博客之一。
這讓王燕重新看到了曙光,她不失時機地向網友推銷了自己的日桂香苗木和桂花。博客營銷很快就在訂單上顯現出效果。“許多客戶也被我對生活的態度感動,指名點姓要買我的桂花”。有個江蘇南通的客戶,為了給妻子一個田園芳香的桂花園,千里迢迢開車來日香桂公司采購產品;有個杭州客戶在網上關注了她的旺鋪和博客兩年多,最終直接到她的桂花園一次性下了40萬的訂單……甚至連國外風險投資者也開始關注桂花行業并派人來成都親自考察。電子商務帶來的效果,遠遠超出了王燕最初的想象。
年賺千萬,
美女博主把桂花“灑”向全球
由于通過網絡直接與客戶面對面、省去了中間環節,讓王燕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自己的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帶來的旺盛市場供求信息,不僅彌補了傳統銷售渠道生產和客戶需求脫節的不足,使公司可以按照用戶的需求及時豐富日香桂的產品形態和桂花的品種結構,一舉改變了傳統種植業“增產不增收”的現狀和困境。
不僅如此,電子商務所帶來的網上商機,更加速了王燕將桂花事業“升級”的規劃。日香桂本身的種苗有不錯的經濟效益,她想,如果能夠提取成日香桂香精,那將有更高的附加值,這玩意的功效比大名鼎鼎的玫瑰精油還棒,可是貴如黃金!說干就干,2007年,王燕購買了有關設備后馬上進行試驗性加工生產。經過一番艱辛的科技攻關取得成功后,她嘗試著將自己提煉出的日香桂香精,作為“試用產品”在阿里巴巴平臺上以照片的形式上傳,看看網友的反應。出乎意料的是,眾多商友表現出強烈的購買欲望,甚至有人提前預付了訂金,使原本計劃等基地達到1000畝規模的時候才提取香精的計劃提前啟動,如今該產品已經成為日香桂公司的支柱產品之一。
“8年的實踐證明,我最初的選擇是正確的!”王燕說,“現在我們的訂單90%以上都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取的,不但營銷成本低,生產出的桂花產品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我自己公司的采購、招聘、信息發布等全部都在網上進行!”就如電影《聞香識女人》中一次意外的邂逅,把雙目失明的男主角艾爾·帕西諾從毀滅邊緣拉回來再次獲得了重生一樣,王燕和網絡的結緣不但拯救了自己的桂花事業,也促成了事業的迅猛發展。
王燕發現,分散的花農種植面積占全國桂花栽培面積的80%以上,許多高附加值的產品沒得以開發。“只有規模才有優勢。”如今,她已在成都和江蘇無錫建立了總規模達1000多畝的日香桂基地,年產日香桂盆花20萬盆,種苗1000萬株,日香桂灌木球和矮喬木球10萬株,日香桂精油100公斤,日香桂精粉(納米級)2噸,年銷售額高達6000萬元。她還投巨資,在成都開發出一個占地500畝的桂花莊園旅游項目。
“日香桂有5-10年成長周期,1株5年期的樹可以賣到200元,10年期的可以賣到2000元,提煉的精油1公斤可以賣到10萬元左右。”王燕計劃發展千萬株種源儲備計劃,向全國各地有意加入計劃的合作伙伴輸出種苗,然后回收日香桂用于香精制作。目前已有湖北、湖南、陜西、重慶、廣西等地花卉種植企業和她聯系好實施這一計劃。
王燕的另一個想法是將自己的日香桂推廣到海外去,“中國擁有世界85%的桂花資源,關注中國桂花資源的國家越來越多。”從2012年起,她開始年開始借助阿里巴巴的“外貿通”產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這一年,她的純利潤達到3000多萬元。目前,她的桂花已經賣到了法國、比利時、西班牙等歐美19個國家,被馬云稱為“商界奇女”。
如今,王燕正在精心打造一條桂花產業鏈,包括桂花精油、芳香農場、特色酒店等,“老公一直在輔助我的芳香事業,這更讓我有信心要把桂花做得與服裝、美容一樣時尚浪漫。”好玩的是,她酷愛收集品種不同的各種桂花,尤其到東南亞等國旅游時,如果走鄉串戶遇上心儀的桂花,便如同看見服裝店掛著的時尚衣裳一樣,哪怕出再高的價也非要擁有它不可。
除了種桂花王燕還寫書,2013年春天,因出版一本文字清新、優雅的《聞香拾女人》,美女“王桂花”躥紅網絡,擁有大批粉絲。大家非常羨慕她那近乎于歸隱田園的生活狀態——不打麻將不泡吧,每天穿梭在繁茂的桂花叢中,吃桂花粉等純天然食物,還有自己種的無污染蔬菜。“我最喜歡的職業除了種桂花,就是寫小說了!”美女老板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