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這一職業(yè)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神秘又高大上。眼前的張伊弛,不施粉黛卻藏不住清麗,一身運動裝扮,渾身洋溢著青春活力。但年僅25歲的她,談起同傳工作時卻一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道。
歷 練
張伊弛聽說同聲傳譯是在初中的時候。一次看新聞,電視上正在播放聯(lián)合國領導人會晤,每位領導人的座位側后方都坐著一位同聲傳譯員。不過那時同聲傳譯對她來說,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張伊弛愛讀書,從《霍比特人》到《十日談》都有所涉獵,但慢慢地,她對西方名著的中文譯本開始不滿。她覺得,書中有些細節(jié)譯出的中文辭不達義甚至自相矛盾,而且每本名著二次加工后難免帶有譯者的主觀解讀。張伊弛想讀英文原著,更深更近地了解原作者的思想,這也是她學習英語最初的動力。
華爾街、英孚、劍橋……英語培訓機構遍地開花,每個機構背后都有著無數(shù)渴望學好英語的擁躉者,但張伊弛最后選擇的卻是自學。“我覺得我在語言學習上還是有一點天賦的”。對張伊弛來說,英語并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是一種工具,她用英語更好地享受了經(jīng)典著作和電視劇所帶來的快樂,而學習也在無形之中完成。
無論哪個階段,張伊弛對學習的自我評價都是“還可以”。不過,這個5歲就開始讀小學的女孩,憑著“還可以”的成績,17歲就順利考入香港浸會大學。到了香港后,很快便融入了當?shù)匚幕^得忙碌又充實。課余生活,除了幾個興趣班外,她還接下了六七份兼職工作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開始了獨立生活。她大學里的第一份同傳工作是義工,為一家基督教堂服務,將神父的話和用英文讀的《圣經(jīng)》章節(jié)翻譯成漢語。
在香港讀大學想拿到畢業(yè)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做翻譯工作需要對兩種語言達到精通。讓人意外的是,有許多學生反而因為漢語不夠好通不過考試。在翻譯這條路上,隨著歷練越來越多,她反而覺得距成為一名專業(yè)的同傳譯員還有很大的距離。于是,她決定申請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的會議同傳專業(yè)研究生,在這所世界排名第一的同傳培訓學校繼續(xù)深造。
“蒙特雷”的學習生活深刻而難忘。雖然學制只有兩年,但第一年的淘汰率就高達三分之一。張伊弛剛進校時,每天晚上在自己的房間里,都能清楚地聽到樓上的師姐被淘汰出局后的哭聲,這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壓抑。
經(jīng)過五年的翻譯專業(yè)學習以及無數(shù)次大小實踐后,張伊弛感覺自己的口譯能力已經(jīng)可以了。但她在“蒙特雷”第一次上Marsha教授的課時就被打擊了,“Marsha華麗的發(fā)音,瞬間將我自以為是的英語打回屌絲的原型,我覺得自己的課上表現(xiàn)簡直像屎”。Marsha的課喜歡隨便放一個很難的兩分鐘視頻,然后立刻讓同學翻譯,這種嚴格讓人不敢有一絲懈怠。但張伊馳卻在人才輩出的“蒙特雷”靠著自己的努力,將業(yè)務能力提高到了一定的水準。

自律
盡管有過許多其他選擇的機會,但畢業(yè)后張伊弛還是堅持做了一名自由職業(yè)的同傳譯員。對此,她坦言,“畢業(yè)以前我在公司實習過,知道公司什么樣,我覺得在公司工作不太適合我,所以我選擇按照我的想法生活。”
“許多人認為同傳工作,就是翻譯一下漢語或者翻譯英語,很簡單,其實很多辛苦是別人想不到的。演講人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這需要思想高度集中,迅速組織語言、口齒清晰并流暢地表達,身心都要在最佳狀態(tài)。”
每一次開始工作前,張伊弛都要作大量的準備。“昨天我參加的是金融行業(yè)會議,之前是IT行業(yè)會議,再早一點是醫(yī)藥方面的會議。”張伊弛拿最近的幾次活動舉例。“同傳工作要精通的并不只是兩種語言,還有學習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對演講人的背景盡可能多的了解,以備不時之需。”
即使做了充分準備,有時現(xiàn)場仍有許多不可控因素。一次參加“碳交易”會議,當講到化學原理部分時,演講者臨時加進了許多東西,如二氧化碳當量、氫氟化合物、好氧堆肥……等一大堆專業(yè)詞匯,讓張伊弛感到力不從心。
大部分時候,同傳譯員并不是光鮮地站在人前,而是坐在小小的隔音同傳室(俗稱“箱子”)里,緊張高效地完成語言的轉化和傳輸。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上不了廁所……因為同傳高強度的工作性質(zhì),需要有很強的抗壓解壓能力。
讀大學時,對于每天的時間安排,張伊弛都有一張“time table”(時間表)。現(xiàn)在盡管是一名自由職業(yè)人,她仍然保持著很強的時間觀念,自律能力很強,這跟她多年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也分不開。
除了全身心的工作,她也很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最佳狀態(tài)。張伊弛的愛好很多,畫畫、逛街、健身……除了同傳工作,她還在一些大學做演講,要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同傳工作。
“日進斗金,奇貨可居”,這是網(wǎng)上對同聲傳譯員的評價。張伊弛對此很淡然,“現(xiàn)在不管聽到哪一行業(yè)賺錢,就很快有一大批人涌進來。許多達不到口譯能力的文字翻譯和沒經(jīng)過任何培訓、英語稍好的人都擠進來了,同傳的行業(yè)門檻大大地降低了。而一些優(yōu)質(zhì)資源其實早已被同傳前輩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但對于自己的未來,張伊弛卻有著一顆平常心,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讓她在同傳職業(yè)道路上既不畏懼前輩的挑戰(zhàn)也不害怕后輩的廝殺,而同傳工作精專的職業(yè)態(tài)度也能讓她輕松地進入很多工作領域一展身手。
Tips:同傳進階路
同聲傳譯被稱為“語言金領”,目前在全球能達到頂級水平的也就2000多人。據(jù)說在中國,能夠勝任國際會議譯員工作的高級同聲翻譯還不足百人。很多同聲傳譯人才幾乎成了“空中飛人”,輾轉于各種城市和會議。國內(nèi)有一些培訓同聲傳譯的機構,比如張伊弛就是“策馬翻譯培訓”的講師,也有一些國際和國內(nèi)認證的資格考試。但本科只有翻譯專業(yè),沒有同傳專業(yè),到研究生時期才分出同傳專業(yè),一些高校如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等有此專業(yè),但每年的招生人數(shù)都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