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家墳當了20年村支書,郎浩俊已經成了村里的一面旗幟。盡管先后被評為全國婦聯系統勞動模范、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優秀村委會主任,她卻顯得很淡然,在她心中,能讓所有用戶滿意物業提供的服務才是她最想要的榮譽。
盤活鄉村上地資源
1992年,郎浩俊接受組織安排,走進了魏家墳村村委會大院。初到魏家墳村,面對著場院邊上僅有的兩間小庫房和散落一地的雜草,郎浩俊猶豫了,眼前的凄涼是她來之前怎么也想不到的。但身為共產黨員的責任提醒她,退不得。她清楚地意識到肩上要扛起的擔子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帶領全村脫貧,先脫貧才能談致富。
郎浩俊堅持白天帶頭下地干活,晚上處理村內事務,深入走訪聽取百姓意見,找出了村里落后的癥結所在。她整合村里現有資源,將企業通過土地出租、廠房出租等方式盤活。委派一名村委員到村辦企業“坐鎮指揮”。一段時間后,這些原本死氣沉沉的企業竟全部恢復生機。最終,欠賬還清了,還實現了她上任之初給自己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帶領全村脫掉貧窮的外衣。
1995年,梨園地區開始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時期,為了讓全村百姓盡快過上富裕的生活,郎浩俊帶領支部班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在廣泛調研、反復征求村內干部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村黨支部決定開發建設群芳園住宅小區并決定成立北京市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
于是,一場沒資金沒經驗沒好地理位置的“三沒”房地產開發運動大幕拉開。一個大膽的想法從郎浩俊腦中冒了出來,用滾雪球的方式來搞開發建設,跟施工隊借錢墊資開工。經過不懈努力,施工隊負責人被郎浩俊每天像按時上班一樣的到來所折服,同意墊付款項。接下來就是找施工材料,那段時間郎浩俊帶著工程師幾乎跑遍了全北京大大小小的材料供應商店,一家較大的材料供應商看到了郎浩俊身上的那份決心和執著,愿意先免費提供材料。就是靠著郎浩俊的這份執著和堅持不懈,最終群芳園小區順利竣工,北京市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也正式走上軌道,開始了服務一方百姓的便民工程。
適時調整產業機構
群芳園小區建成后,郎浩俊給全體物業服務人員立了個“三個凡是”:凡是居民有需要的就是物業該重視的,凡是居民有要求的就是物業該提高的,凡是居民有意見的就是物業該改正的。她要求工作人員秉承“三個凡是”開展物業服務,把萬千居民的事兒牢牢地放在心上。郎浩俊用熱情的服務感動著小區的每一戶居民,讓大家生活在群芳園里放心,順心,安心。
隨著群芳園二園落成,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物業管理中心進入了史無前例的考驗期。就在這時,郎浩俊被確診患上了重度腰間盤突出,大夫建議她立刻住院接受手術治療,郎浩俊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辦公室,硬是帶領著物業團隊開創了小區物業服務零投訴的新局面。
2007年,郎浩俊審時度勢,對產業結構進行了新一輪調整,以魏家墳村委會牽頭、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配套服務,斥資一億元興建隆孚大廈國際金融中心商務樓。已經擁有豐富經驗的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先后引進浦發銀行、中交第四橋梁建筑、永安達投資擔保、楓景口腔等50余家商業企業入駐,年創收達1600多萬元,實現了集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今天的群芳園物業管理中心已經是具有2000戶社區居民服務能力的專業物業管理中心,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后,是郎浩俊因勞累過度患上的腰間盤突出帶來的隱隱作痛,是她已經步入花甲之年仍舊日夜忙碌的身影,是她依然一心想著怎么給居民更好地服務的心。23年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如果再用這23年來堅持做一件事,并且做到問心無愧,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