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如何健全與完善中國證券市場規制體制,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經濟需要的政府規制模式。給中國證券市場和中國的證券監管當局提供借鑒。
關鍵詞:證券規制;證券市場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因此,廣義上的證券市場指的是所有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狹義上,也是最活躍的證券市場指的是資本證券市場、貨幣證券市場和商品證券市場。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證券市場以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有效地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難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由政府主導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對證券市場進行規制的國家,其證券規制經歷了長期演變,形成一系列非常有效的規制手段和方法,并積累了相當多的規制經驗;而中國證券體制發展時間較短,各方面不太成熟。隨著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腳步的加進,證券業作為金融業的一重要領域,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和國外歷史較久的證券業相比,我國的證券業發展時間并不長,證券市場規制并不成熟,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本文通過比較中國與美國的證券市場規制中,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美國證券市場中的政府規制理論、經驗,并對我國的證券規制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有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的。
(二)國內外證券規制的理論綜述
西方證券規制理論的研究中兩大證券規制理論分別是公共利益理論和法律理論的不完備性。我國學者對證券業規制主要從市場監管方面進行了闡述。國內專家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證券市場失靈與政府證券規制關系方面以及在對證券市場進行證券規制中政府角色定位方面,以及證券市場的政府證券規制體制改革和國外政府證券規制經驗的介紹與總結,借鑒參考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為研究我國證券市場的證券規制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以此為我國證券市場政府證券規制的構建提供參考依據。
二、中美證券市場發展的現狀
(一)美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市場發展完備:美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增速快約為9%,超過同期GDP6%的年均增速。至今為止美國債券市場成為種類齊全的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二、證券市場融資種類齊全:以債券市場為例,在產品結構上,美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公債、市政債券、公司債券以及結構性債券(含抵押貸款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
(二)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初具規模:中國證券市場自改革開放開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中國經濟的證券化比率已經超過50%。二、交易主體市場性不完全:證券市場的功能定位為國企改革服務。長期以來為國有企業籌募資金忽視了對上市公司質量和運作率的考察,并且公司上市并不由市場選擇從而導致交易主體市場很不完善。三、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有限: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據中國證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證券市場市值為230977.19"億元,流通市值為199579.54"億元,總股本為40569.08"億股,投資者開戶數13247.15"萬戶。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機構投資者歷時短、數量少、規模小、入市資金有限、參與公司治理經驗匱乏。四、投資中介機構發展不完善:我國的資信評估機構雖然很多,但大多數機構的信譽不足,經營行為不規范,使投資者對這些中介機構失去信心。
三、中美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比較
(一)美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
1.美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特點
美國是最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里典型的集中型體制。該體制是政府設立專門的全國性證券規制機構,制定和專門的證券市場管理法規實現對全國證券市場統一管理。集中型體制管理時,顯示兩大特點:一、強調立法管理。二、設立統一的證券管理機構承擔證券規制職責。美國獨立于其他國家機關的專職機構作為證券規制主體。
2.美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層次
層次一:聯邦政府的監督與管理,層次二:各州政府的監督與管理層次三:自我監督與管理
3.美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機構
美國政府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督與管理,成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SEC是美國統一管理全國證券交易活動最高管理機構,管理監督全美股票和債券交易的職能。SEC下設四個執行機構:公司財務部、市場管理部、投資管理部和執法部。
(二)中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
1、中國證券市場證券規制體制的特點
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政府證券規制為主、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的自律性管理為輔的證券市場規制體制。中國證監會負責全國證券市場,規制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發揮自我管理職能。
2、中國證券市場規制機構
(一)證監會:中國證監會負責全國證券市場規制。區域內上市公司和證券經營服務機構由證監會派出機構一一地方證管辦和特派員辦事處、證監會專員辦事處根據授權和職責分別證券規制。中國證監會的主要職責是擬定證券期貨市場的政策、規劃起草證券期貨市場的法律規章。
(二)自律組織:證券交易所及證券業協會
證券交易所制定上市規則、交易規則和會員管理規則。享有審核同意權、股票和公司債券暫停上市權、股票和債券退市的決定權等多項權利。證券業協會是證券業的自律性組織。中國證券業協會是會員制組織形式,證券公司均應加入證券業協會,章程由會員大會制定會備案。
四、完善中國證券市場規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種規章實施其中的過程并不簡單,對不同級別的政府、企業甚至是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具體分析證券規制改革對經濟哪些方面產生影響,就要從各個方面詳細分析。其中,若以成本收益分析為基礎,就業、物價、經濟增長、財政、環境和生態等因素,在證券規制改革的情況下并不會產生社會凈收益,所以,政府沒有必要對上述方面進行管制。
(二)行政主管部門評估已經生效的規章
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依據是國家政府部門規章,它不但操作程序而且有規范標準。主管部門評估包括執行規章而取得的收益和產生的成本;主要對某些規章或規章的某些條款阻礙了經濟發展,以及規章同法律法規相悖,或是規章間的沖突等問題,進行分析。政府行政部門對規章的制定、執行、評估、修正和廢止,應成為一個統一的行政立法系統。評估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它對判斷規章促進經濟發展或是阻礙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處理政府、社會和市場的關系
政府證券規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它作為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實際上就是處理政府與市場間關系的變化。市場是政府證券規制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不愿管、不能管的地方和市場失靈的地方才能實行政府證券規制。隨著當前證券規制理論的演變、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日趨成熟,市場失靈的范圍逐漸減小,經濟性證券規制的范圍也隨之逐漸越小;而隨著社會力量影響的加大,社會性證券規制的范圍將有所擴大,因此政府證券規制的邊界是不斷的變化的。
美國政府證券規制的轉變,經歷了四個過程的變化“由最初的自由競爭到政府制定引導證券規制,再到放松證券規制,最后進入再證券規制過程。美國政府證券規制改革的變化路徑,政府證券規制的制定與改革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的程度相適應的,與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變化過程同樣是相適應的??梢哉f,政府證券規制是個動態變換的過程。
在中國,1949年建國以后,政府證券規制非常嚴格,具體體現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直接命令和嚴格控制。相比于美國成熟的市場經濟,我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成熟”市場經濟,直到十四大才開始將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而在轉軌時期對政府證券規制的要求更為嚴格,它的任務又不僅僅停留在放松或強化的的簡單控制上,而是在收縮計劃體制下證券規制邊界的同時,適當地跟進。綜上所述,合理地界定政府與市場間的界限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陳宏平.市場結構與政府管制的對稱與動態均衡[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陳富良.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政府證券規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