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們提到琥珀,就會想到它有多美。它的美,使世上的傳說都要圍繞著它講上千萬個;它的美,使它被世界各國奉為珍品。它是自然界的奇跡,是人類心中的瑰寶。而撫順,這座有著7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琥珀文化由來已久。可以說,撫順琥珀是中國寶石級琥珀的杰出代表之一。
琥珀,是太陽神之女悲傷的眼淚,是立陶宛女神尤拉特失落的愛戀;掌管愛與美的芙萊雅被它迷昏頭腦,漢成帝后趙飛燕將它做成枕頭,只為攝取芳香。而事實上,琥珀是一種特殊的化石,由遠古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于地層,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而來。有些晶瑩剔透,有些內部嵌埋無名的雜質,有些甚至包裹了完整的昆蟲。
琥珀誕生于4000萬—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紀。公元前1600,波羅的海沿岸的住民便開始使用琥珀。公元前5世紀羅馬人被這美麗寶物征服,曾驅使大軍千里迢迢趕來尋找。在東方,琥珀受歡迎的程度不減于西方,各個民族都發展出豐富的琥珀文化。中國的琥珀被冠以寓意,成‘琥珀’之名,取‘虎魄’之意。當傳說中老虎的魂魄被沉浸于這剔透之物,擁有它的人仿佛擁有了勇氣。而古代的達官顯貴想要琥珀,也不需要像羅馬人那樣跨海東征,中國的遼寧、河南、廣西、云南等地,都有這古老的吉祥寶石。而撫順琥珀,又是別具一格。
在遼寧,撫順是一座有著7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到了漢代,撫順地區的農業、手工業變得發達,并逐漸聞名于如何制造精美的煤精制品。沈陽的新樂遺址層就挖出過取于撫順西露天礦的煤精制品。
被稱作“亞洲最大人工礦坑”的撫順西露天礦從亞熱帶氣候的第三紀開始,積累了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完美的油母頁巖。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多雨正是亞熱帶的特點,它使得遍布撫順區域的紅杉、水杉、水松等茂盛植物,充分分泌出樹脂。再經過流水搬運沉積或樹木死亡掩埋沉積和漫長的等待后,這些被掩蓋的樹脂,成了在第三紀的煤層沉積物中分布的琥珀。有著天時地利的撫順,輕易獲得了世界稀有的有機寶石資源——琥珀。再加上手工藝的發達,撫順琥珀工藝品、裝飾品的制造不在話下。珠類、雕刻類、鑲嵌類、繪畫類,種類繁多,精美之品層出不窮,帶給人美的享受。
撫順琥珀不止工藝美,它的手藝更是一絕,制造過程也往往充滿驚喜。師承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加工技藝的撫順琥珀,采用純天然撫順琥珀原料,不經過任何優化、加工、雕刻工藝,卻在選料、切坯、打磨、鉆孔、拋光、拉眼、編聯等工序上下功夫,使制品自然呈現出光滑柔潤、色澤明亮的樣子。這種雕刻制作技藝于2008年被列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今往后,這項技藝便有了政府的保護,可以安心的理順傳承譜系、挖掘傳承人,使獨特的民間技藝發揚流傳下去。
在機械發達、工廠規模化的今天,撫順琥珀仍保持純手工制作,這使得它更加具有珍貴的藝術美。
若要問琥珀為何一直深受人們喜愛,除了它自身的美之外,琥珀所代表的文化內涵也尤為重要。我國至少在殷商時期就有了琥珀藝術,漢代之前就有了關于琥珀的文字記載。古代詩詞中,提到“琥珀”二字的就有160余篇。有唐代詩人白居易“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的贊揚;有李白“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千古佳句;更有韋應物著名詩作《詠琥珀》中“曾為老夫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充滿科學道理的段落。《山海經》、《漢書》、《博物志》等,則記載了中國琥珀悠久的研究、利用歷史。
現如今,人們樂意鑒賞美,總是帶著愉悅的心情欣賞琥珀。但跟對待大部分事物一樣,多數時間里,人們只是看到了它美麗的表面,失去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對其內涵的崇敬。因此,若不為撫順琥珀文化延續而努力,就有可能使它陷入同樣的窘境。撫順市人民政府想到了這一點,指定了撫順琥珀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司,令其承載起撫順琥珀品牌的建設和文化推廣重任。
撫順琥珀低調奢華、內涵豐富,有著神奇且難以抵御的魅力,以至于當代詩人范勇在《詠撫順昆蟲琥珀》寫下了“香脂滴落分毫秒,美貌沉埋千萬年。包裹瞬時失銳氣,聚合恒久見芳顏。身經世紀成新寵,留住真身為教研”的詩句。讓我們就像這樣對待撫順琥珀吧,不止為它豐富的色彩、明亮柔和的光澤、細膩溫潤的質地贊嘆,更為它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靈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