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邀請了有著3年從業生涯的獵頭Susia、有著7年從業生涯的資深獵頭Jack,以及就職于上海科銳福克斯獵頭公司的葛小姐從專業角度分析,哪些人更容易成為職場“獵物”?
IT、地產、金融等行業最熱門
根據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6月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入駐成都市的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已增至265家,且多為IT類企業。“據行業內部統計,IT行業每年需求的人才數量達到幾十萬,市場需求量極大”,Susie說道,“這個看起來‘雄性激素’旺盛的行業對女性技術人員的需求也很高,諸如測試工程師、營銷策劃等都是熱門獵頭對象。”
另一個人才市場需求較大的行業是房地產,無論是外資、國企還是民營的地產公司,擔任其財務總監和人力資源總監的多為女性,而女職業地產經理人的數量也越發龐大。“從去年年底至今,地產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Susie說道。除了大型獵頭公司,地產獵頭成了不少小型獵頭公司主推的業務。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發展,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都加大了互聯網金融人才的招聘力度,互聯網金融人才在市場上十分搶手,一些銀行甚至開出雙倍薪水以吸引高級管理人才。此外,快速消費業、酒店業等行業也有著穩定而龐大的獵頭需求,“從事IT、地產、金融、酒店等行業的人才,最可能被獵頭鎖定”,Jack補充道。
無法逃避的硬性指標
葛小姐告訴記者,很少有人主動聯系獵頭,“獵頭公司不會針對個人來為其找崗位,獵頭招人首先會看候選人的背景:教育背景和公司背景,然后看工作經歷與職位的匹配度,性別、年齡也是考慮要素。獵頭需要的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因此你必須提升自己,使簡歷上要有突出的亮點,擅長的職位或明確的求職意向。”葛小姐同時也給出了忠告:跳槽不要太頻繁,“職業變動頻繁、不穩定的人才,獵頭一般都會很謹慎地對待”。
為了讓客戶企業放心,獵頭會對候選人的背景做徹底地調查,不少人才都是獵頭跟蹤了一兩年以上,幾乎掌握了他的全部資料及發展動向。當獵頭在完成了一單業務之后,還要繼續搜尋符合條件的人選,以備不時之需。
從年齡上來說,獵頭需求的“獵物”年齡主要集中在兩個階段,第一是發展型人才,如儲備干部、技術專員等,年齡限制在28歲至35歲;第二是管理型人才,年齡限制在35歲至45歲。
除了年齡外,一些客戶會在需求中明確注明“獵物”的性別,大多數時候,“一個女‘獵物’要從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既要能讓人感覺到她的強勢和專業,又不能是個完全的工作狂。一個不顧家庭的人,也不會對公司負責任”。
如果獵頭的“獵物”是高級管理人才,那么個人資歷將是獵頭十分看重的指標,你不能是一個頻繁跳槽的人,也絕不能是一個從來沒“挪窩”的人。如果你在某公司已經工作了七八年甚至更久,你是不會被獵頭輕易看中的——“你太穩定,和外界的接觸太少”。此外,獵頭對“獵物”的學歷還是有基本要求,如果你是名校畢業,自然更占優勢。
如果你曾經在知名名企業工作過,那么你的工作背景或許能夠幫助你贏得獵頭的青睞。因為獵頭需要考慮“獵物”的工作性質和應聘職位的工作性質是否匹配、“獵物”的經歷和人脈是否能立刻運用到新環境中,—個有著知名企業工作經歷的人總能沾上原東家的光。
性格決定你的職場命運
在“獵物”被獵頭首輪挑中后,往往會被要求做一份心理問卷,獵頭根據問卷結果來分析候選人是否符合客戶需求。如果你的性格和客戶職位要求不符合,比如競爭營銷職務,你的性格卻偏內向,那么很不幸,你會在獵頭這一關卡就被“踢掉”。開朗大方、自信有主見是獵頭會著重考察的一個關鍵點,“一個沉默寡言的技術尖子,往往會輸給一個技術并不比他強卻善于溝通的對手”,Jack表示,“性格往往會決定你的職場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