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采訪之前,記者看到的郭偉的照片都是黑白色調的,照片中的他神情不羈,似乎有些難以接近。事實上,郭偉本人是內斂而平和的,他以一種平淡的態度觀察著世界,用畫筆描繪出他對生活的思考。
用繪畫凝視生活
悠揚的古典音樂將空間罩上一層夢幻色彩,郭偉起身泡了一杯清茶,坐在畫室的沙發上開始接受采訪。像許多畫家一樣,郭偉從小就對繪畫充滿了興趣,“小時候看母親繡花,我就對各種圖案產生了興趣,在父母的鼓勵下,我開始學習繪畫”。對郭偉來說,繪畫成為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占去了他最多的時間,他樂此不疲。
17歲時郭偉進入了工廠工作,在1985年進入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之前,他做了六七年的工人,這一段插曲造就了他“接地氣”的繪畫風格。郭偉的畫作不華麗,也不虛浮,總是將目光對準平凡生活的小角落和小片段。有藝術評論家認為,郭偉作品表達的是“熟悉的生活風俗被限定在一種既運動而叉幾乎停滯的凝視之中”的意念。在郭偉自己看來,“我一直在作品中尋找一種本能的真實,因此我選擇了從個人的視角去呈現一些片段”。
青少年是郭偉作品的主要表現對象,因為在他的設想中,單純如白紙的青少年會表現出更為真實的狀態,接近于他想要的“本能的真實”。但在創作的過程中,郭偉發現青少年的所作所為很多都是模仿行為,他們的表現是社會的縮影?!斑@讓我開始思考‘本能的真實’是否存在。”
郭偉一直在用繪畫語言表達著所思所想.展示著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對常態生活的關注,這種不同就是一種“冷眼旁觀”的真實。曾有人在評述郭偉作品時寫道:“郭偉所描繪的常態生活是切實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的生活,它本身是一種真實而中性的存在?!?/p>
近期,郭偉開始了新的系列作品的創作,在新作中,郭偉通過探索人類自我表達的方式來展現他個人眼中的生活。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關于“世間百態中如何為自己尋求一個準確定義”的思考。
在繪畫以外的時間里,郭偉來往于世界各地,穿梭在不同的展覽中。他最喜歡的城市是倫敦和紐約,“因為倫敦和紐約都有一種‘亂中有序’,使得這兩座城市的可能性被放大?!?/p>
用生活詮釋真實
在記者來到畫室之前,郭偉正聽著音樂,在茶幾上隨性地創作一幅小品。對他來說,生活、創作都是隨性而為的,沒有界限設定。從創作聊到生活,郭偉表現出了一種坦然的自在。說起伴侶,郭偉告訴記者妻子是他在工廠工作時認識的,“關于藝術,她只是在我的影響下了解了一些畫家,僅此而已”。郭偉不僅不介意妻子不是國內人,反而還十分滿意這樣的狀態,“我不希望走出畫室,回到家中還要聊用色,還要談繪畫語言”。說起孩子,郭偉既不對女兒即將從倫敦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取得碩士學位表示驕傲,也不對女兒是否繼承父業、是否回成都生活指手畫腳。他坦言自己不會去干涉女兒的決定,“她應該決定她自己的人生”。
說起興趣愛好,郭偉的言辭間同樣透著隨性。他喜歡踢球,但隨著年齡增長不得不放棄這項對抗激烈的運動;但他也不愿意“像個老年人一樣散步、練拳”,所以開始打高爾夫球,并且在“對技術的迷戀中,不小心就把身體鍛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