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即是多
作為設計師,張曉瑩常常會被問到有關個人設計風格的問題,在他看來,設計風格并不是自己首先會關注的?!拔业脑O計遵從‘平衡即是多’,我希望追求在市場需求和設計美學上的平衡、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方式的平衡,以及西方文化特點與中國城市生活方式的平衡?!?/p>
張曉瑩擔任設計總監的多維設計事務所已經成立20年了,在這些年的商業設計特別是房產設計服務中,他整理出了一套建立在整合營銷上的方法論,也就是整合設計方法—一在完成空間設計的同時,結合和遵循與室內設計相關的市場、策劃、營銷以及消費心理學的規律,實現委托方投資目的的次序、程序,并適時參與、滲透到投資定位、營銷策劃、戶型設計、藝術風格確立等行為之中。在張曉瑩看來,商業設計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得美。
談到事務所近期參與設計的餐廳項目,張曉瑩介紹說:“這個項目主要是從迎合市場、適應網絡傳播等方面進行構思的,將體驗式用餐的理念延伸到設計中,使空間感配合‘發掘、玩味’的美食態度,讓食客在充滿想象力的環境中去感知食物之美?!睘榕浜掀嫠济钕氲牧⒁?,又不落成人視角的窠臼,張曉瑩和團隊將視角著落在兒童身上,邀請了14歲的小設計師創作他眼中的奇幻世界,最后形成對墻畫主題——“奇思妙享”的呼應。而這位14歲的小設計師就是張曉瑩的寶貝兒子。
“目前市面上針對兒童的產品大多都是由成人設計的,缺乏兒童的視角。我的兒子現在擁有自己的兒童設計品牌‘一起長大’,他之前已經設計了一些深受市場歡迎的兒童產品?!睆垥袁撜f起兒子的事業有掩飾不住的自豪,在他眼中,兒子比自己更有設計天賦。目前張曉瑩正在幫助兒子建立一個網站,打造一個征集全世界兒童創意設計靈感的平臺。
時尚?哦,時尚!
張曉瑩并不是一直這般放松、善于侃侃而談,在上世紀90年代,他曾糾結于從事內設計還是做裝修工程,因為那時室內設計一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正是扛過那個生存壓力大到喘不過氣的階段,如今的張曉瑩才能閑庭信步,玩轉雅痞風格。
“亦儒亦痞”是張曉瑩鐘愛的穿衣風格,“著裝我主要從舒適度和適合度來考慮,對品牌敏感度比較低。比如我有一套品牌西服,但從來沒有一整套地穿過,都是隨意搭配,反正搞設計的人隨意搭配也不會有人說?!闭f完他露出小孩偷吃到糖一樣的笑。在他看來,時尚是不需要花心思的,什么方向讓自己有感觸就可以去發揮,但如果不適合自己,就沒必要去附庸時尚?!案鄷r候我會關注與時尚相關的一些周邊,比如我最近在做一個有表情的耳麥,自己去創造的感覺很棒。我對源頭式創新比較感興趣,對已經成型的東西一般則只是了解,就好比資深整形醫生會習慣性地把焦點放在人體結構、比例之上?!?/p>
由自己的觀點到社會普遍現象,在談及社會審美變化的問題時,張曉瑩提到了中性審美的流行。在他看來,把女性的身體曲線遮蔽在男性嚴謹、凝重的服飾下,并不意味著女性美的喪失;而著修身服飾、染彩發也并不暗示著男性美的消失?!皩徝蓝嘣瘜r尚產業是一種助推,時尚產業要不斷制造新的東西,繼而跟生產、主流話題產生關系。”在個性化時代突出強調自我特色正應了羅丹那句話:“美就是性格和表現。”
QA
張曉瑩 在成都找到自己
Q:在成都生活這么多年,這個城市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了你?
A:成都的生活節奏比我個人的生活節奏稍微慢一點,因此我不會感到被拖著走。我剛卸任成都市建筑裝飾協會設計分會理事長,在行業里留下了足跡,可以說我在這個城市找到了自己。
Q:對于設計作品的好壞你心中是否有一個尺度衡量?
A:好的作品必須要滿足設計前提,沒有前提的設計不叫設計。是藝術品。我看到一個作品會條件反射地思考它設計的合理性、設計驅動的價值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Q:未來有沒有考慮過做一些室內設計以外的事?
A:我會堅持做一些跟設計有關的新業態,通過互聯網拓展一些時尚經營方面的東西。
Q:你覺得自己算是一個文藝中年嗎?
A:表面上我是一個率性的人,風格比較文藝吧,但是骨子里我絕對是個尊重規則并在框架下做事的人。
Q:不工作的時候會做些什么?
A:我幾乎沒有不工作的時候,但我肯定也不是工作狂。(認真思考)如果有閑暇,我會看書、看電影、陪家人旅行、做隨手公益,或者去講課,講課挺不錯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