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爸爸總是笑,所以我也笑。學會自己逗自己開心,是他教我的第一件重要的事。
6月17日,也就是上周三,一位好久沒見的朋友興致勃勃地約我吃晚飯,說是有3件事要慶祝一下:一慶6月20日端午節;二慶6月21日父親節;三慶兒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慶祝儀式是跟我吃一頓小龍蝦,隨后她將偕家中三位男士——她的爸爸、丈夫和兒子——前往三亞度假。
我很高興能借此良機吃上今夏第一頓小龍蝦。餐后,我不免想起了對我來說也至關重要的那位男士——我的爸爸。說起來,小時候他還經常帶我去釣小龍蝦和螃蟹呢。在我有關夏天的童年記憶里,他經常和大西瓜、樹蔭、傍晚的貓頭鷹、暴雨后的彩虹、午后的蟬鳴一起出現。
于是我想應該給他打個電話,但有點拿不準如今變得多愁善感的他,是希望聽到我祝他父親節快樂還是端午節快樂。一直不夠多愁善感的我不愿意想象他激動落淚的畫面,于是決定迂回一下,先給我媽打個電話,問一下家里過端午節的氣氛好不好,再假裝不經意地讓她把電話交給爸爸,關心一下他的身體,再關心一下他的身體,最后還是以關心他的身體的方式結束通話。
我跟前文提到的那位朋友經常討論彼此的家事,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女兒,她則正相反。她成熟理性,喜歡跟父母交流,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像個大家長,不厭其煩地跟正處于更年期的爸爸講道理,動員他參加戶外活動,鼓勵他熱愛生活,喜迎夕陽紅。她說,她現在“對付”爸爸的方法,都是從爸爸那里學來的,“用起來還挺累人的”。
我的爸爸年輕時是一個情緒多變但總體而言比較樂觀的青年,我跟他在一起玩得久了,也漸漸不知憂愁為何物——我見爸爸總是笑,所以我也笑。學會自己逗自己開心,是他教我的第一件重要的事。
他教我的第二件重要的事是騎自行車。那是小學畢業的暑假,他一邊“恐嚇”我“如果學不會就不要去上初中了”,一邊給我買了一輛寶藍色底帶波點圖案的女士自行車,放心讓我去“放縱”。那個夏天,每天下午兩點到四點,缺乏平衡感的我就在一片空曠的鹽堿地里一圈又一圈地溜著新自行車。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的騎術毫無進展,僅限于上身保持直立,左腳踩踏板,右腳蹬地,勉強讓自行車動起來。當時站在旁邊、曬得紅彤彤黏糊糊的我爸,應該對我很失望吧。
幸運的是,開學前的一個星期,我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蹬腿的時候,膝蓋上沒結好痂的傷疤裂開了,又流了不少血。
那天我爸很高興,決定再斥資為我買一臺錄音機,方便我學英語。我也很高興,得到新禮物的孩子總是高興的。不過我跟我爸兩人都沒料到,這件新禮物日后對我的英語學習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然而時隔多年,我仍然記得那天傍晚滿天的晚霞,我騎著自行車,爸爸跟在后面走,我們慢慢悠悠地回了家。
在所有爸爸教我的事里,騎自行車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因為從此以后,我再去任何地方都不需要他帶著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