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表示,預計將有更多投資者參與打新,規模可能是此前數倍之多,中簽只會更難。
在IPO暫停4個月之后,11月6日,證監會宣布重啟新股發行,同時就調整新股發行制度公開征求意見。隨著新股發行的再次開閘,市場將迎來新一波打新浪潮。而作為打新的直接參與者,在進行新股申購操作前,必須先搞清楚在新規下可能發生的變化。
變化一: 打新股中簽之后再繳款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11月6日的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新股發行承銷存在諸多問題,證監會修訂做出針對性安排。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點是:針對巨額資金打新問題,修改網上按市值申購全額預繳資金的規定。
官方的話是:新股申購不再需預繳款。“針對巨額打新資金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取消現行的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將申購時預先繳款改為確定配設數量后再進行繳款,同時強調新股申購應為投資者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行為,證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資者全權委托進行新股申購。”
簡而言之,就是在賬戶資金不是很多,又不想像之前一樣賣掉股票去打新的情況下,也可以“任性”參與打新了。
舉例而言,投資者如果賬戶內有25萬市值,根據其20個交易日持倉情況,具備10000股的滬市新股額度和5000股的深市新股額度,此時如果需要打新,就不需要再賣掉手上股票去申購新股了,而是直接按照新股額度去申購,待中簽后再選擇繳款。如果沒有中簽,那么也不影響持股,“就像從未去申購過一樣”。
顯然,這對一般個人投資者而言是利好消息。一位炒股十年的投資者表示:“我流動資金不多,以往每次打新都要賣掉股票,很多時候不但沒中簽,賣掉的股票反而漲了,新政以后,就再也不用擔心這個了。”
而對于機構或專門設立打新基金的機構而言,似乎沒什么影響。“中簽后再繳款對我們影響不大,因為之前也不是賣掉股票去申購新股,而是保持一定倉位和一定比例的現金。”北京一家設立打新基金的投資機構人士稱。
變化二: 中簽將更難
然而,真的沒有影響嗎?
新股申購不再需要預先繳款,這意味著“零成本”,打新的機構和散戶肯定更多。中金公司就表示,預計將有更多投資者參與打新,規模可能是此前數倍之多,中簽只會更難。
那么,到底有多難呢?
一方面,網上投資者凡有持倉者均可參與進行打新。那么,網上參與打新的群體有多大呢?
根據中登公司截至11月6日的數據,滬深兩市持倉投資者為5041.65萬,按滬深持倉投資者各一半計算,最保守估計至少有2521萬投資者可參與滬深新股網上申購。規則是先中簽再繳款,只要中簽了,何愁資金不到位。
另一方面,網下新股申購因為不再預繳款,傳統的詢價機構券商、公募基金、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QFII都會熱烈參與網下新股申購。那網下投資者群體又有多少呢?
中證協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網下投資者共計有3753家。其中,傳統的詢價機構券商、公募基金、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和QFII六類詢價機構數量為363家;各家證券公司推薦類詢價機構投資者有837家,證券公司各自推薦的個人詢價投資者2553人。
中金公司表示,繳款模式的改變使得靠規模拼份額的時代終結。網下投資者較為適宜的策略是“化整為零”,將此前動輒百億元的打新基金拆分成多只小規模基金產品參與打新。
變化三: 打新“零成本”拼市值
新規下,雖然少了資金這一項,但是市值還是要拼的。
根據滬深交易所相關規則,其實市值計算也存在許多的小秘密,這一方面考驗著投資者對規則的熟悉程度,也將給券商客戶帶來考驗。
比如說,在投資者市值合并計算上,規則中提到,“投資者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多個證券賬戶的市值合并計算”,規則中還提到,“確認多個證券賬戶為同一投資者持有的原則為證券賬戶注冊資料中的‘賬戶持有人名稱’、‘有效身份證明文件號碼’均相同。證券賬戶注冊資料以發行公告確定的網上申購日(T日)前兩個交易日(T-2日)日終為準。”
這還是普通賬戶呢,還有兩融信用賬戶呢?“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證券賬戶的市值合并計算到該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中,證券公司轉融通擔保證券明細賬戶的市值合并計算到該證券公司持有的市值中。
變化四: 中簽后忘繳款難免發生
與此前預繳款制度下,中登公司幾次忘記劃扣網下機構中簽配售款相反,在“貨到付款”機制下,中簽者忘記繳款或少繳款必然也會出現。
網上打新中簽后,由中登公司直接扣款可能會減少中簽者忘記繳款情況,但中簽后由投資者自己操作劃轉中簽申購款,則必然會出現少劃、忘劃、多劃款現象。
網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托管銀行,需要得到機構的指令后才進行劃款,機構或會出現指定不及時情況,而即使劃款指令及時,托管銀行也會出現操作不及時等狀況,這必然會出現獲配后繳款不及時、忘繳款、少繳款等現象。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新規規定網上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后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允許參與新股申購。
變化五: 小盤股取消詢價環節
根據此次證監會公布的政策:“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這必然會引發出一系列問題。如:少了網下詢價環節的協議定價方式,是否就是一口價全部網上發行?是否意味著小盤股發行價可以突破此前不成文規定的23倍新股發行價市盈率上限?又比如:如果是可以突破23倍市盈率上限,出現了“新三高”,即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又該當如何處理?如不可突破23倍市盈率上限,是否意味著有另外的規則或窗口指導?或者說還是執行23倍市盈率上限,取消詢價環節、協議定價又有何意義?
對此,大部分業內人士均認為該項政策至少還得證監會進一步細化或出臺執行細則。華創證券分析師就表示“不論是詢價還是定價,都還會維持一個窗口指導意見,例如市盈率的要求。這樣一項制度安排,實際上會保證一個相對穩定的一二級市場價差,從而維持新股上市之后的上漲空間。”
新股申購技巧
申購新股的中簽率普遍低于百分之一,能否參與成功基本靠運氣,不過,聯訊證券國家理財規劃師吳新婷給投資者介紹了一些打新股的小技巧,可以相對地提高中簽率。
技巧一:新股申購最好時間
上午:10:15—10:45
下午:13:45—14:15
歷史數據顯示,新股搖號過程中,最前面和最后面的概率相對較小,處在中間的號更容易搖到。這個類似于買彩票一樣,處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號就是不怎么容易被搖出來。
技巧二:買發行價高的股票
在性質類似的新股中,打價格更高的股票性價比相對更高。
技巧三:打新的資金,市值可以重復使用
對于閑置資金比較多的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打新股的市值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例如一個投資者有160萬元,新股配套的市值要求是20萬元。如果有一天有8只新股同時申購,這個投資者就可以全部申購:8×20=160,不要浪費自己手中的籌碼。
技巧四:集中資金打大盤股
因為大盤新股的中簽率明顯高于小盤股,所以資金較少的散戶應積極參與超級大盤股的新股申購;如果多只新股同時發行,若選準一只全倉出擊,中簽命中率相對更高一點。
技巧五:打新只能申報一次,第二次申報作廢
這是個重要的提示,千萬不要因為手誤而浪費了寶貴的機會,新股申購只算你第一次申購的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