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專家看來,無論是防癌險還是重疾險,消費者都應該從自身的經濟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需求出發,進行綜合考量與判斷。
近日,熱播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再次喚醒人們對癌癥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前,全球癌癥發病率將增加50%,即每年將新增1500萬癌癥患者。近年來,癌癥更是呈現了低齡化的趨勢。對此,不少保險公司推出了專門的防癌險。那么,防癌險是否有必要購買?有了重疾險,還要買防癌險嗎?防癌險和重疾險有哪些區別?
市民的糾結
市民曾女士告訴記者,最近有人向她推薦一家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險,其中包括40種大病(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和15種輕癥,當然里面也包括癌癥。曾女士說,推銷重疾險的業務員也推薦了一款防癌險,她更偏向于防癌險,畢竟在各種大病里,癌癥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更高。但是,曾女士的愛人則認為,應當選擇重疾險,因為保障更加全面。曾女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其實,遇上這樣糾結問題的市民不在少數。如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健康險成了各家保險公司主推的重點。但是一旦健康險多了,反而令人無法選擇。因此,記者帶著曾女士的疑問采訪了多家保險公司。
防癌險“小而精”一旦確診即可領賠
記者了解到,所謂防癌險,是指專門針對腫瘤疾病的保險產品。相對于保障范圍更廣的重疾險,主要具有費率便宜和提供原位癌保障兩大特點。
據業內專家介紹,防癌險保障范圍只針對癌癥,比重疾險要窄不少。舉例來說,一名30歲女性投保了某保險公司的終身防癌疾病保險,選擇20年分期繳費,惡性腫瘤保額10萬元,原位癌特別保險金2萬元,每年保費僅需1000元左右,而這樣的費率僅為同樣終身型重大疾病險價格的1/4~1/5。
此外,作為專門針對腫瘤疾病的保險,不少防癌險產品在提供各類惡性腫瘤保障的基礎上,還可以提供原位癌保障,這一點也彌補了傳統重大疾病保險無法保障原位癌等初期大病的不足。
據悉,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防癌險一般提供癌癥確診金、癌癥手術金、癌癥放化療保險金、癌癥住院津貼、長期護理保險金、滿期保險金以及分段式治療保障在內的多種保障。因此,投保人在選擇防癌險時,要特別留意其保障范圍,保障越全面越好,但保費也較貴。
市場上的防癌險產品主要分為一次性給付和過程性給付兩種。一次性賠付,即一旦確診為重大疾病保險定義中的“惡性腫瘤”,則給付一定的保險金額。這是最主要的一種給付方式。還有一種是將癌癥治療過程化,分解各階段的主要費用,按照實際需求,多次給付。
重疾險 “大而全”購買年齡寬泛
目前市場上保險公司對重大疾病的定義是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制定的全國統一的重大疾病標準定義,其中有6種必保(發病率在80%以上),19種可選,共計25種類;除了行業規定的這25種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還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添加一些病種。其中惡性腫瘤(癌癥)是必保的6種之一。有的保險公司把“原位癌”作為重大疾病的除外責任,而近段時間有些保險公司已將它作為輕度重疾可賠付了。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由于疾病是不可預測的,重大疾病險購買的人群比較多,并且購買年齡也非常寬泛,從出生不久的嬰兒到60歲的老人都可以購買,但是因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的不同,保費會有所變化。這一保險一般是作為主險來購買的,其優勢就在于保障全面,但費用也是比較高的。
專家:兩者不重復
“如果已經購買了防癌險,是否還要選購重疾險呢?如果防癌險和重疾險都還沒有購買,該怎么安排更合理呢?現在市場上不少重大疾病險也已經將原位癌等疾病納入了保障范圍,多數會將原位癌等單列一個‘輕癥’保障項目,那么防癌險是否還有購買的必要呢?”
對于記者的如此提問,業內專家稱,防癌險雖然保障責任簡單明晰,費率也比較低廉,但其還是有一定的“先天缺陷”。雖然根據各家保險公司的重大疾病理賠數據以及衛生醫療部門的數據來看,癌癥的發生率在所有大病中的占比大約為60%,但畢竟還有40%的重大疾病并不能被納入惡性腫瘤范圍,所以防癌險的保障范圍還是偏窄了些。
“除非重疾險的保額特別高,達到80萬~100萬元,不然仍有必要同時投保防癌險。”業內專家還提醒,如果針對癌癥專門投保了防癌險,癌癥的風險已經得到保障,那么重疾險的投保費用就可以相應降低。而一旦被確診為癌癥,重疾險和防癌險可同時給付。
保障額度應當如何選?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防癌險有5萬、10萬和20萬三個保障額度可供選擇,國內目前癌癥的治療費用是根據癌癥生長部位和癌的種類而定,同時和治療方案也有很大關系,一般癌癥治療主要是手續、化療、放療、靶向藥物等綜合治療手段,綜合來講一般癌癥的治療費用在10萬~30萬元之間,康復費用在5萬~20萬元之間,因此專家建議投保20萬元的癌癥醫療保額,同時再投保一份3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就可以基本提供癌癥治療期間和恢復期間的費用了。
需要提醒市民的是,防癌險和重疾險都有一定的疾病等待期。防癌險的等待期從30天至360天不等;而常見的重疾險的觀察期有90天、180天、1年等,視不同保險公司的具體險種而定。但對投保人來說,等待期當然越短越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續保時增加額度,新增加的額度還會有相應等待期。比如既往選擇10萬檔次,在某年續保時希望增加保額至20萬,那么增加的10萬額度在新一保障年度還要經過等待期方可生效。
此外,防癌險投保有一些限制。一方面有的產品只能以附加險購買,消費者在投保時需要額外購買一款主險。市面上只有少數可以單獨購買的防癌險產品,若單獨購買,費率會比附加險更貴。另一方面,產品購買額度相對重疾險有所限制。專家建議,若以附加險的形式投保,則應注意與主險產品搭配,互相取長補短,做一個全面覆蓋的保障。
不同人群選擇不同
防癌險的出現,對于經濟情況一般的人群而言,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保費較低的情況下,能夠獲得高額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癌癥近年來在重大疾病險當中,也是賠付率相當高的一種疾病,另外,癌癥的患病人群正在逐漸年輕化,也應該引起重視。而治療癌癥所使用的藥物,不僅價格昂貴,很多藥物還都在醫保范圍之外,此外營養費、誤工費等都是不可小覷的數字。可以說癌癥不僅僅是對身體的摧殘,對家庭來說,經濟負擔也是比較大的。對于一些工薪階層,防癌險的針對性能夠在不增添經濟負擔的情況下,給予更好的保障。
但是如果家庭狀況良好,能夠承擔重大疾病險的費用,仍然建議選擇重大疾病險,保險的保障更為全面。既然選擇購買健康險,那就應當明白天有不測風云,疾病是無法預知的,更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會患病,所以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保險仍然是以更全面為宜。
記者了解到,目前購買健康險的人更多的是30歲至40歲,而專家的建議是,購買健康險時,應當早買,不僅因為一些疾病的發病越來越低齡化,也因為早買費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