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NG和Nicole的家,身處臺北的鬧市區(qū),高居于二十樓之上,既可遠眺樓宇之繁華,也可俯視喧囂中一隅幽靜。“每當安置一個家,都會耐心整理生活的秩序,加入新的想法和設計,滿心興奮地翻開生命的另一個篇章。”DING說,因為喜歡與朋友分享愜意時光,他們這次索性將最舒服的家當聚點。“親密朋友,家中美食,玩有趣的游戲,不用端著姿態(tài),坐舒適的沙發(fā),這是最令人愉悅的”。
當你置身其間,就能感受到這里的歡愉氣氛。在不足十平米的會客廳中,長達三米的沙發(fā)與大型腳凳,加上窗邊安置的運動區(qū),竟足以邀約二十人參與家庭派對。客廳、餐廳與書房穿透式的落地隔間,串聯出開敞視感,全開放式的起居區(qū)中,大量使用活動家具,“家人需要舒適的互動空間,我們會不時變化一下布置,便攜式的家具移動起來會方便很多。”DING說道。
偌大的餐廳,就在書房的一邊,大餐桌的設計亦能滿足全家一起用餐、共讀的需求。一眾朋友來訪時,便是Nicole最喜愛的下午茶時光。“邊喝茶邊聊天,這就是生活”,Nicole開心地說,“這里的光影,柔和又寂靜,總是顯得格外溫馨和舒適”。自然的原木色,木地板的鋪陳,點綴上跳躍性的熒光綠色活力墻紙,在舒適清爽的調性里,讓他們可以在步調緊湊的工作后,回到家就能完全放松心情,與家人共享愜意時光,在日常里累積幸福能量。
鬧市一隅的家,亦是兩人完美的庇護所。在素簡的房間里,柔和色調佐以溫潤實木質感貼皮,勾勒出淡淡的幾何線條,清新而不失細致質感。大片白色烤漆墻面,區(qū)隔開廳區(qū)與臥房的暗門,暗示著屋中的私密區(qū)域,即使在派對中也不會被打擾。當所有臥房門片打開后,又能串連成開闊的派對場地,就連廊道之間也完全沒有封閉感。“不要把家一下子全填滿,我們喜歡適當的留白”,DING說,線條齊整的收納柜設計,“為家留出簡致感受,生活中陸續(xù)添人喜愛的物品,隨時間更換擺設,呈現家庭各階段的生活故事,不至于因累贅之物,讓自己透不過氣來”。
其實,這里不僅是家,還是Nicole的工作室。身為皮革設計師,她堅持的手作理念,正如她對家的期許一樣:一點點現代,一點點簡單,一點點喜悅,足夠長的時間使用。她懷戀工業(yè)時代淳樸的手工坊氛圍,特意保留了裸露的空間結構,工作室中斑駁的水泥,大片的復古紅磚和繡蝕鐵板墻面,與回收再利用的老舊厚風化實木,圍合出多樣表情。
“我既想要工作室如家一般,也要對工作具備表達力。”正如她的作品一樣,Nicole的工作室強調自然與手工創(chuàng)作,著意分享生活與創(chuàng)作經驗。用舊鐵架和舊木條制成的用于展示和收納的架子與箱子,光陰在材枓上留下的痕跡,為家具傾注入一份溫情。各種手工設備和工具井然有序,工作區(qū)與休息區(qū)合理劃分,這讓所有手工愛好者朋友們羨慕不已。Nicole說,:“你可以在這里做一切想做的事情!我希望所有的情趣,都可以在這里安然地相遇,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