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的暖陽下,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二小學五彩斑斕的建筑外墻讓人感到溫暖又愉悅。校園的走廊上、教室里處處展示著學生和老師們的書法作品,透出濃濃的書卷氣息。劉雪梅校長告訴記者一行,這是學校、書法育人的一部分成果,“我們用練習書法來培養師生的內在氣韻,時間一長,師生們都變得既有正氣又有靈氣”。劉雪梅就是帶領學校實現轉變的人。
青年教師“臨危受命”
在到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二小學任校長之前,劉雪梅以為自己會一直在一線教學崗位上工作下去。201 0年之前,她是龍泉驛區外國語實驗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年紀輕輕的她已經在教學崗位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是四川省級數學骨干教師、龍泉驛區數學教學學科帶頭人。熱愛教學崗位的她一直兢兢業業地耕耘,當一紙調令到來時,她還沒有做好準備。
“當時的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二小學與現在相比有著很大差距。老學校占地僅8畝,地處城鄉結合部,多年沒有升級設施設備,也沒增加師資力量。學校可以說是當時龍泉驛區硬件設施最簡陋、師資力量也最薄弱的學校,學校狀況亟待改變。上級將我調任至此,就是希望我能給學校帶去變化。”劉雪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頗有些“臨危受命”之意。
雖然都是在教育戰線,但是做教師和做學校管理者之間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名年輕的女教師,面對一紙調令,劉雪梅不是沒有過猶豫。“我的個性是不服輸的,雖然任務艱巨,但我想只要報著真誠的信念全力以赴,就不會留下遺憾。”
剛上任,劉雪梅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作為一個年輕的女校長,她并不被同事們認可。劉雪梅深知工作發順利開展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她發現同事們喜歡在業余時間打羽毛球、乒乓球,于是她積極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和同事們成為朋友,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帶領學校“鳳凰涅檠”
劉雪梅介紹道,當時的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二小學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作為城區重點打造的新學校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快發展”,盡快成為優質名校。在接任校長之時,學校選址修建的新校舍正在建設當中,劉雪梅一方面需要監管學校的基建,另一方面需要盡快推行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在這段需要“軟硬兼施”的時間里,她每天都給自己充足了電,幾個月時間過去,人已經消瘦了不少。
2010年10月到2011年8月是學校的修建年,劉雪梅告訴記者,從最初的一片荒地,到成為全區占地面積最大的小學,學校完成了基礎設施上的大轉變;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是學校的搬遷年、裝備年,劉雪梅回憶道:“為了快速有序地添置教室桌椅、食堂設備,完善校園綠化、運動場設施安裝等工作,學校的行政工作人員連續兩年寒暑假都沒怎么休息。”如今,學校所有班級均配備了先進的電子白板,此外還設置了舞蹈教室、電子琴教室、繪畫教室、書法教室等,教學課程的開展不再受到硬件條件的限制。
硬件方面的問題解決之后,便是軟件的改革了。上任伊始,劉雪梅在與教師的互動中發現了學校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問題。要使新制度能夠真正有效地落實和執行,必須從制定之初就切實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2010年9月開始,學校多次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劉雪梅與教職工們一起探討管理政策,從提出方案到落定成文,其間幾易其稿,反復訂正,直到得出最科學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名教職工都有了參與感和責任感,有了主人翁意識,落定成文的制度自然會被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所遵守。”
在劉雪梅的帶領下,學校完善了多項規章制度,年級組長制、教研組長制、首席教師制、班主任負責制等應運而生。面對當時教師隊伍整體積極性不高的局面,劉雪梅大膽啟動了教師聘任制度,在3年時間里,重新聘請了60名優秀教師,其中包括經驗豐富的四川省特級教師、優秀骨干教師,以及畢業于知名高校的碩士生和本科生。新的力量為學校教學工作注入了活力,教師聘任制度也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了優質優酬的良性競爭機制。
用愛讓每一顆星星閃耀
“博愛育人,讓每一顆星星都閃耀”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對此劉雪梅有著自己的理解:“學校里的星星不僅僅指學生,還包括每一名教師。‘讓每一顆星星都閃耀’就是讓每一位學生體驗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要實現“讓每一顆星星都閃耀”必然要包容不同的光芒。劉雪梅向我們介紹了學校踐行的“多元共生”的理念:課堂教學方式力求多元;課堂組織形式多元;對教師、學生的評價多元,最終促進教師、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學校目前有兩干多名學生,他們來自龍泉驛區下轄的7個社區,來自農村的孩子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了學生總數的60%。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獲得成長的信心,學校設立了星級少年評定活動,從多個角度肯定各有所長的學生的成長,對他們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可,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成長中的愛和快樂。同時,學校還為教師們搭建起發揮特長的平臺,設置了多種多樣的興趣課程,目前有鋼筆畫、小提琴、啦啦操、書法、繪畫等72項豐富多彩的課程。
近年來,學校已經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獲得了多項榮譽:2013年,學校被四川教育協會授予第九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優秀組織獎,同年被四川省教育廳授予“成都市新優質學校”稱號。對劉雪梅而言,榮譽固然是對她工作的肯定,但再多的榮譽也不及學生和教師們臉上的笑容更讓她感到幸福。
記者手記:
采訪過程中,劉雪梅的言談舉止和行事風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總是充滿熱情,待人接物干練利落。帶領我們參觀校園時,她思路清晰、步伐矯健,對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細節都如數家珍、充滿感情。一路上每當遇到學生、教師,她都會及時暫停同我們的交談,一一向他們問好。在她身上,我們能夠感受到強烈的正能量。
在進行教師聘任制改革之初,劉雪梅曾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她堅持發現每一名教師的優勢,不輕言放棄。如今學校的書法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正是得益于一位有著書法特長的教師。學校給予他足夠的教學空間,大力促進“書法育人”項目,最終形成了學校獨樹一幟的特色。學校發生巨大轉變正是源于劉雪梅對教育的熱愛和一往無前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