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了兩個堅持,即一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二是堅持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和質量。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就是典型的速度型效益特征。經濟發展達10%以上,所有的產業和企業都會取得利潤,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0%以上,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但是,一旦經濟增長低于8%,我們相當部分的行業便會出現全行業虧損,相當部分的企業倒閉,中央地方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也會大幅度減弱。
但是一旦經濟增長低于8%,比如說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只要經濟增長低于8%,我們相當部分的行業會出現全行業虧損,相當部分的企業倒閉,中央地方財政收入會出現負增長,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會大幅度減弱。我們把這個叫做速度型效益。
現在的問題是當中國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將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保持穩定的時候,如果我們的速度型效益模式不能得到根本性改變,那么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就會出現大幅度的滑坡,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難以維系。因此,2015年經濟工作的關鍵是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既不能因為穩增長而延緩結構調整步伐,也不能因為在一個時點讓大量過剩產能集中退出,而導致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在這兩者之間,我們需要平衡。
具體到2015年中國經濟走勢,我認為,下行壓力很大,并且這種下行壓力主要來自于投資,去年投資的增長已經出現了直線下降的趨勢,今年1-2月份投資增長繼續下降。
投資增長出現回落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房地產投資增速存在較快下滑的可能。我國城鎮戶均住房在2013年已達到一套,市場格局已經從過去的供不應求轉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過剩,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峰值已過。受這一轉折性因素的影響和高企的庫存決定,房地產投資下行態勢短期內不會逆轉。2014年前11個月,房地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7.6個百分點,是投資和GDP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新執行的信貸政策,對2015年地產銷售增長會有一定積極作用,并適當改善投資預期。預計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到7%左右,降幅達到5個百分點左右。
其次,制造業投資增速將小幅回落。鋼鐵、水泥等產值已處于峰值附近,重化工業產能整體過剩,房地產調整,汽車生產進入相對低增長期,制造業投資仍處下行通道。考慮降息、加速折舊、設備更新、出口趨穩等短期積極因素,制造業投資降幅不會太大。預計2015年有望增長12%左右。
第三,基礎設施投資高增長難以持續。近兩年,基礎設施投資保持20%以上的增長,對穩定經濟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基礎設施建設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幅下降,進入還債高峰,投資能力不足;具有良好投資回報的項目日漸減少,投資效益主要表現為社會效益;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較高,但體制、機制障礙較多,短期替代作用有限。若中央財政適當加大支持力度,2015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有望達到18%左右。
在此基礎上,我對今年經濟發展的基本判斷是,出口增長7%左右,比上年略有提高,消費穩中趨降,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繼續下降,全年經濟增長將呈回落態勢。不過,我認為,我們有條件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GDP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注:本文由《小康·財智》記者劉彥華在對作者采訪基礎上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