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6點,王雪在公司附近用打車軟件叫了一輛出租車,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系統通知了附近22輛出租車之后顯示被搶單,“吳師傅,京BN****,銀建出租。”
當前,用手機打車APP預約出租車、乘坐專車已經成為很多市民出行的選擇,滴滴、快的等打車軟件用戶量迅速增長,“互聯網+”出行已經從抽象概念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生活體驗。
不過,從打車軟件到網絡專車,從補貼大戰到近日的政策論戰,在交通運輸改革以及出租車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躥紅的“互聯網+出行”顯然既是“新業態”,又是“新問題”,多方博弈,暗流洶涌。
移動出行 一片藍海
“我現在出門都用打車軟件打車?!蓖跹└嬖V記者,平常早上打車,她等上10多分鐘都不一定能夠打到車,但是自從有了打車軟件,不到兩分鐘就有車來了,并且司機的服務態度也很好。
早晚高峰和雨雪天的打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都市人,王雪并不是打車軟件的唯一受益者。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最新發布的《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其中,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以56.5%、43.3%的比例占據中國打車APP市場累計賬戶份額領先位置。此外,截至四季度,快的打車覆蓋360個城市,滴滴打車覆蓋300個城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也是一位打車軟件忠實用戶,“滴滴和快的有效地幫助了出租車降低空駛率,解放了城市的道路資源?!痹谒磥?,打車軟件利用互聯網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整個行業。
不只是人們打車更加方便,單單出租車司機也從中獲益頗豐,據快的打車公共事務高級總監葉耘介紹,因為打車軟件的使用,使得出租車司機的空駛率大概降低到了20%左右,“空駛的這些油錢和時間也全都可以變成錢,即使沒有補貼,司機的收入也是在增加的?!?/p>
這些聰明的互聯網公司發現,一線城市的出租車市場比想象中大得多。葉耘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以北京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00多萬,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0多萬,從2004年開始的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了600多萬,包括常住外來人口近500萬。與此同時,從2004年至2013年,全市私家車擁有量從120多萬輛增至400多萬輛。然而,北京市場的出租車數量并沒有太大變化。根據公開數據,北京2003年年底出租車總量為6.5萬輛,2012年仍然維持在6.6萬輛,《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透露,2015年也不會大規模擴編。
“這僅僅是出租車市場,其實整個城市出行市場更大,不只是出租車,還包括專車、代駕、公交、地鐵等等?!比~耘表示,互聯網讓出行更加美好,他們力求給老百姓帶來更豐富、智能、便捷的出行選擇。
任性的老大老二
“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 2015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在這個浪漫的日子,曾經貼身肉搏,打得頭破血流的兩大打車軟件巨頭快的和滴滴宣布握手言和,實行戰略合并。
回顧過去兩年打車軟件市場的故事,就像之前的視頻大戰、團購大戰,戰火紛飛,硝煙滾滾。
其實,國內最早出現的打車軟件不是滴滴、快的,而是易到用車,它脫胎于2009年出現的美國打車軟件Uber,2010年9月正式上線。它最初的運營模式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基于出租車的打車軟件,而是將閑散在眾多中小租賃公司的高端車聚集起來,變成自己的租賃資源,從中賺取代理或運營收入。也因此被稱為租車行業的“淘寶平臺”。
打車軟件開始批量出現,時間大致是2011年底到2012年初。當時廣為引用的一個數據是,這一時期大概有30多款類似功能的打車軟件出現。因被視為移動互聯網中商業模式最可期待的服務類應用程序之一,資本也隨之開始大肆涌入,助推了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搖搖招車等軟件的出現和發展。
群雄并起,混戰成為必然,與曾經瘋狂的團購行業一樣,市場培育期,瘋狂的跑馬圈地,打車軟件行業同樣經歷了只問播種不問收獲的“燒錢大戰”。
為了鼓勵出租司機使用自家軟件,手機架、車載充電器、手機充值卡、甚至平板電腦,都成了打車軟件公司送給司機朋友的禮品,由于推廣費用急劇上升,多家打車軟件公司創始人曾表示,三四年內不考慮盈利。
另外,除了資金問題,傳說中的“有關部門”的出現也導致了打車軟件在國內多個城市被“打”,加劇了行業整合的速度。是年,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交管部門叫停了打車軟件的加價功能,深圳則對已經安裝手機召車軟件的駕駛員責令卸載,不得繼續使用。
內外交困,打車軟件死傷無數,哀鴻遍野。百米打車關門,嘟嘟叫車果斷停運,搖搖招車轉戰免費WiFi領域……大浪淘沙后,“北滴滴、南快的”雙雄爭霸的寡頭格局開始出現。
巔峰對決,一觸即發。2014年春節,在騰訊和阿里兩大“金主”的支持下,滴滴和快的開啟了新一輪的廝殺。
沒有最土豪,只有更土豪。據業內觀察人士稱,這次燒錢大戰弄到最后,幾乎每幾個小時雙方就會調整一次補貼方案。
“按原計劃,兩家公司的融資應該可以用一年時間,但沒想到,巔峰對決,雙方開始死磕,不到幾個月,錢就花掉了?!庇袛祿@示,在2014年的打車大戰中,滴滴和快的一共“燒掉”24億元人民幣。
從年頭到年尾,滴滴和快的殺得人仰馬翻。正因為如此,初聞兩家公司合并傳聞時,很多業內人士的反應都是“不可能”。甚至就在正式公布消息的前兩天,快的資深副總裁陶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堅稱合并是虛假消息,滴滴副總裁朱平豆也表示,絕不可能合并。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是什么讓這兩個昔日的死敵變成了今日的戰友?是市場。一方面,目前滴滴和快的只是在出租車和專車方面有領先優勢,但整個出行領域還有很多可做的業務,比如代駕、拼車等。另一方面,打則兩傷和則兩利,合并有利于節約成本,提升市場議價權。
據滴滴與快的聯合聲明稱,合并后的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良性競爭開始。
4月1日,滴滴打車官方微博宣布將推出“嘀嘀快送”產品,進軍物流行業,滿足懶人們的“懶”需求,并@了快的打車的官方微博。
隨后,快的打車也不甘示弱,表示,其內部正在孵化一個名為“一號校車”的新產品,即將有100輛一號校車在北京地區進行試點運行。
4月2日,滴滴“順風車”車主招募信息被網友曝光,業界盛傳的滴滴進軍拼車領域傳聞得到初步證實。
4月7日,滴滴快的聯合宣布將正式推出代駕業務。
出租車、專車、校車、拼車、代駕……“新婚”不久的滴滴、快的動作頻頻,業務范圍不斷伸展,構建綜合移動出行平臺,搶占市場的意圖顯而易見。
0.2%的野心
甜蜜“在一起”后,滴滴和快的占打車APP市場份額99.8%,看似格局已定,但業內人士表示,依然存在變數。
究竟是誰在那尷尬狹窄的0.2%中掙扎、奮戰,意圖顛覆格局,重塑秩序,數據報告沒有明說。但Uber肯定是其中的一員。
Uber,中文譯作“優步”,2009年美國舊金山起家,是國際互聯網商務租車模式的始祖,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250多個城市開展了業務,2014年12月,完成E輪融資,公司市值達400億美元,為滴滴快的合并后最新估值的5倍。
除了龐大的估值外,Uber的年營收也在接近2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打車軟件國際大鱷。
2013年8月,Uber上線中文網站,進軍中國市場,首站上海。
優步創始人卡拉尼克,現年38歲,少年得志,斗志昂揚,是業界有名的“好戰份子”。進軍中國市場,他一如既往的強勢。
去年,就在滴滴和快的都搶著燒錢打補貼戰的時候,憑借著國際品牌、不錯的性價比和服務,優步迅速在外國僑民、商務客戶以及想要付費獲得更好用車服務的人群中流行開來,業務范圍也隨之快速擴展至廣州、深圳等七個城市。
優步非常清楚本土化運營的重要。在語言和支付這兩個最基本的環節,優步很早就發布了中文版的應用,并且接入了支付寶作為支付方式。
最開始,優步占據著一個不同于快的或滴滴的市場,該公司提供的是豪車服務,而快的和滴滴則專注于免費出租車叫車。不過,他們正迅速向彼此的領地滲透:快的和滴滴都在去年推出了專車服務,而優步也上線了類似于美國UberX的低價非出租車用車服務。
另外,業內人士對優步寄予厚望,還緣自另一件事的提振。2014年12月優步宣布與中國搜索引擎公司百度達成合作,并獲得后者的戰略投資?!暗蔚魏涂斓牡拇蜍嚭蛯\嚇I務依賴于騰訊和阿里,通過與百度的合作,或許能為優步的中國擴張規避一些政策阻力?!?/p>
滴滴快的合并,全行業為之震驚,但顯然并沒有嚇倒優步,最新消息顯示,優步正在跟易到用車磋商合并事宜。據報道稱,是百度幫他們牽的線搭的橋。
市場風云突變,格局遠非一錘定音,中國移動出行市場的硬仗還在后頭。
政策:天花板?風口?
如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已經悉數進入打車市場,前有移動出行平臺,后有資本大鱷,出行市場硝煙彌漫,戰火再起。但是,面對政策,他們其實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自打車軟件出現開始,圍繞其合法性、安全等問題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隨著各家公司業務在專車、拼車等領域的拓展,這些爭議也愈加激烈。
如果說,此前,對專車的“查處”、“整頓”是零星動作的話,最近一段時間,事態已經相當密集。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都有交通部門對專車嚴厲打擊的消息傳出,不斷有人發出“專車是黑車”的言論。此外,很多城市的出租車罷工也此起彼伏,抗議專車們“動了奶酪”。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贝蜍嘇PP原寄望在資本的扶植下,能夠一飛沖天,但沒想到剛在風口飛了幾米,就碰上了政策的天花板。
截至目前,專車的身份還沒有明確認定,依然有人將其算作黑車。針對近期的專車與出租車之爭,交通部的基本態度是:鼓勵創新,規范管理,要兼顧經營者、使用者、消費者的利益。
不過,對于這場大討論,業界和學界保持了一致贊同態度。有爭議才有希望。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專車服務”的異軍突起生動地表明,現在公眾的出行需求遠未被滿足,尤其是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還存在巨大的缺口?!霸谥袊@種體制下出現了專車,它的意義非同小可,它實際上對我們國家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的壟斷是一個極大的沖擊。”
在他看來,在合理的政策監管規范下,政府可以嘗試開放社會車輛資源,讓社會車輛通過交管備案、考核等審核機制,加入到城市居民出行體系中。
對于政策天花板的問題,葉耘也并不擔心,“政策這個問題我們在做打車軟件的時候已經遭遇過,所以你說沒有考慮肯定不可能。但是一件事情,是不是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完了或者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才去做,還是說你覺得這個事情對社會有沒有價值決定你做不做這個事,我覺得這是兩個概念?!?/p>
葉耘表示,在專車這個問題上,政策上是模糊的,雖然在實踐中可能遭遇困難,但它是有價值的,所以快的還將義無反顧去做這件事情。
3月16日,滴滴快的發布《互聯網專車服務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標準》,從車輛管理、駕駛員管理、乘客安全管理再到服務質量,幾乎所有條目都可以濃縮為二字——“安全”。
業界猜測,這或許是滴滴快的意在爭取官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