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組了一回。
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摩根公司參與并主導著美國金融業150多年。兩任摩根巨頭屢次拯救世界于金融危機之中,實在讓人不可忽視。
19世紀末,歐洲各國在戰爭之后陷入經濟危機,紛紛求助于摩根公司,摩根公司先后承銷5000萬美元的法國國債、購買1.8億美元的英國國債。19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中,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摩根)在半退休狀態下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美國。
2008年的金融危機,摩根財團再次站在贏家的位置上。嚴格的風險控制,避開了高風險的CDU、CDS等當時華爾街最熱門的金融衍生產品,摩根財團再次被稱作“拯救者”。
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老師問學生,是誰創造了世界,一個小男孩回答說,“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組了一回。”
上陣父子兵
雖然皮爾龐特·摩根被視為摩根財團的第一任創始人,但他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白手起家,總是把成功歸功于父親朱尼厄斯·摩根。事實上,摩根財團的基業正是在這父子兩個摩根的手中開創的。
朱尼厄斯·摩根早年希望在華爾街發展,卻陰差陽錯來到了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為摩根家族開創了財富之旅。皮爾龐特出生后,父親以“富二代”的高標準嚴要求,讓他在瑞士和德國完成了良好的教育。
皮爾龐特·摩根從小沒有對科學顯示出任何興趣,卻早早體現出對投機生意的天賦。畢業之后皮爾龐特被父親派到華爾街,在父親商業伙伴鄧肯公司做一名不領薪水的辦事員。工作了一年多后,他去古巴采購貨物,船停在新奧爾良碼頭,天氣炎熱,皮爾龐特到碼頭散步。一位陌生人叫住了他,問他想不想買咖啡。那人看到穿戴考究的皮爾龐特并沒有拒絕的意思時,趕緊介紹說,自己是往來美國和巴西的貨船船長,受托從巴西運來一船咖啡。但是美國的買主已經破產,跑得無影無蹤了,滿船的咖啡只好自己推銷。如果誰給現金,他可以半價出售。
皮爾龐特考慮了一小會兒,立刻決定買下這船咖啡,用的是鄧肯商行的名義。他帶上咖啡樣品到新奧爾良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系的客戶那兒推銷,但是沒人接受,他們反過來還勸告他,也許這些咖啡與樣品不符。但皮爾龐特覺得這位船長是個可信的人。當他電告商行總部已買到一船廉價咖啡時,卻招到鄧肯回電嚴加指責,說他我行我素、目中無人,并不允許他使用鄧肯公司的名義,要讓撤回交易。
年輕的摩根并沒有被嚇住,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錯,并求助于倫敦的父親。在父親的支持下,他用父親在倫敦的戶頭買下了這船咖啡,還通過那位船長的介紹買了其他船上的廉價咖啡。
事實證明皮爾龐特贏了: 船上的咖啡都是好貨色,非但如此,就在他積極聯系客戶的時候,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大幅減產,國際市場咖啡價格猛漲2~3倍。摩根大賺一筆,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冒險精神連他在商海中奮斗大半輩子的父親也連連稱贊。
雖然老板鄧肯也對此表示了贊許,但是皮爾龐特自作主張的行為卻在這個容不得人的老板心里扎了一根刺,很快鄧肯就找了個由頭把他掃地出門了。
摩根沒有回到倫敦,而是留在華爾街為父親搜集美國的商業情報,據說他整天不吃不喝蹲在電報局,尋找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并在華爾街上喬裝打扮,到處打聽各種閑言碎語。他在給父親的長信中描述美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政治權利交替中出現的問題,市場上公眾對公司的真實評價等,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對父親而言,這些信息價值連城,在那個連大西洋海底電纜尚未鋪設、更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這樣的信息已經是極為迅速的了,關鍵是完全值得信任。
父親的豪賭
1871年,經過了普法戰爭的法國政局一片混亂,經濟陷入危機。當時最大的銀行是巴林銀行和羅斯柴爾德銀行。但是巴林銀行不想得罪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羅斯柴爾德則不看好法國還款能力,這個機會就推到了摩根公司面前。
法國波爾多臨時政府的首腦求救于朱尼厄斯·摩根。梯爾總統的密使想讓摩根公司包銷國債,金額為2.5億法郎,約合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字。美國從法國手里買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萬平方公里,也才1500萬美元。何況,幫助法國就意味著與俾斯麥作對。
朱尼厄斯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發財機會撞昏頭腦,而是冷靜地研究了法國的歷史,特別注意到了法國政府一貫的誠信記錄之后,就爽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承銷法國5000萬美元的國債,年利率6%,發行指數85%。同時,朱尼厄斯想出來一個新點子,讓兒子在美國把華爾街規模以上的投資金融公司聯合起來成立辛迪加,消化掉一半的國債,也就是成立國債承購組織,集體處理這筆國債,以便分散風險。
此舉堪稱辛迪加的創始之舉。到了后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
俾斯麥果然發難了,歐洲再次陷入混亂。法國國債價格狂跌。巴林銀行和羅斯柴爾德銀行象征性地表示了一點同情,實質上還是在一邊幸災樂禍。朱尼厄斯沒有放棄,賭上全部身家,不惜血本收購法國國債,總算幫助法國度過了難關。
僅僅兩年,法國政局穩定下來,按照票面價值還清了所有債券。朱尼厄斯·摩根的賭局大獲全勝,賺了個盆滿缽滿。此舉不僅讓摩根公司賺到了錢,還贏得了國際銀行界的廣泛好評和敬仰,朱尼厄斯正式進入了頂級世界銀行家的行列。
爭奪美國政府公債
父親在歐洲一舉成名,皮爾龐特在美國也沒閑著,第一場正式大戰是在華爾街,與杰伊·庫克爭奪政府債券發行地位。
美國北太平洋鐵路工程,是一項國家開發投資的龐大的鐵路建設計劃,預計投資總額達到1億美元。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商號克拉克·道奇公司的杰伊·庫克,是在美國內戰中成功銷售戰爭債券的金融奇才,他一直壟斷著美國政府債券的獨家承銷合同。他看中了這次國債發行權,摩根自然也不肯放棄。雙方在報紙上經過了一系列毫無底線的相互揭短、攻擊、抹黑之后,政府都看不下去了,從中調解讓雙方各承擔了一半的承銷任務。
艱難的國債發售持續了三年才勉強銷售了90%。然后,1873年的經濟危機席卷了華爾街,杰伊·庫克破產倒閉了,華爾街輕易抹去了這個名字。相反,在經濟大蕭條之前,皮爾龐特·摩根敏銳地嗅到了衰敗的氣息,提前暗暗儲備現金。摩根公司在一夜之間脫穎而出,在美國政府債券發售權爭奪戰中完勝對方,占據了美國政府融資的主力軍位置。
摩根公司不僅在經濟危機中站穩了腳跟,還由此規劃出了摩根財團的核心發展之道:穩扎穩打,厭惡風險。摩根財團愿意接受的債券在賣出去時不能讓人心存一絲疑慮,到期償付利息時,不能讓人有一點兒擔憂——這就是簡約的摩根戰略。
當上英帝國的債主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得意的是當時最強大的大英帝國都要向摩根求援。
當探險家發現了南非的鉆石與黃金后,正在全球范圍內搜刮財富的英帝國當然不會放過這塊肥肉。英帝國殘酷的殖民過程中,與原先荷蘭、葡萄牙和法國等殖民者的后裔、布爾人產生了沖突并爆發戰爭。1880年和1899年爆發的兩次布爾戰爭讓英軍戰爭費用遠超預期,眼看著到手的鴨子要飛,英帝國感到騎虎難下。
禍不單行,德意志皇帝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對英帝國這個海上老大虎視眈眈。英國不得不與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兩頭開戰,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
英國政府向皮爾龐特·摩根求援。對于意外飛來的財富機會,皮爾龐特沒有惺惺作態,一口答應了下來。他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后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偣舱J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
賺全世界的錢
摩根沒有滿足于從歐洲和美國賺錢,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美洲。1898年的美西戰爭之前,皮爾龐特·摩根就得到消息,墨西哥政府由于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只腳已經踏向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
墨西哥政府在這種情況下發行的公債按理說很難銷售,而皮爾龐特卻認為,此時正是雪中送炭的好時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后的繼續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富貴向來險中求,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于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了墨西哥公債,以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
事實證明,摩根的直覺和決策總是正確的,這次國債購買又讓他賺翻了。皮爾龐特·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
阿根廷在19世紀90年代陷入了經濟危機。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
在皮爾龐特看來,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于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于自己今后發展,是合算的買賣。于是,他出資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到了20世紀初,摩根公司已經全然稱得上是世界的債主了。
拯救美國的傳奇
1907年的大恐慌到來時,皮爾龐特·摩根已經年屆七十。
當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對華爾街并不友好,他經常批評金融家們為“有錢的大惡人”,并宣稱“要把這些禍國殃民的龐然大物牢牢地用繩子套起來”。
總統雄心勃勃地計劃召見鐵路大亨們訓話,準備開刀問罪時,股價暴跌,經紀公司關門,銀行利率被急劇抬高,道瓊斯指數暴跌??偨y訓話只能取消。
總統仍然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此時,對危機一貫敏感的皮爾龐特·摩根卻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企業和經紀公司一個接著一個倒閉,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買進黃金,股市走向了深淵。一批大興鋼鐵企業破產。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但是,當時的美國沒有中央銀行來調控資金供需平衡,財政部也束手無策。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恐慌的擠兌人潮水一樣涌向紐約人信托公司,兩天以后情形糟糕到國家商業銀行也招架不住的地步,市場上現金嚴重不足,可以預見到恐慌即將像瘟疫一樣擴散。
此時,熱愛大自然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在森林氧吧中悠然狩獵。
皮爾龐特沒有聽從旁人要他“從容不迫應對,以顯示出大腕派頭”的建議,而是急匆匆乘專列從弗吉尼亞趕回紐約,當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圖書館里召集了所有有頭有臉的大銀行家們,以及財政部長,共同商議如何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新聞記者把圖書館圍得水泄不通,今夜,這里就是美國中央銀行的決策中心,燈火徹夜通明。
經過整夜緊張的查賬和計算,紐約人信托公司被放棄,接下來是必須拯救的1億美元資產的美洲人信托公司,還有1000萬美元的資金缺口。皮爾龐特拿出權威的派頭,對銀行家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再加各種威嚇和拍桌子,各銀行不管是否情愿都認領了。接下來還有證券交易所的問題,交易所不能關門,關鍵還是要找到資金。皮爾龐特又把主要的商業銀行總裁請進了自己的辦公室。
同樣的胡蘿卜加大棒、威逼加利誘的辦法,皮爾龐特籌集到了需要的2000多萬美元。當這一消息傳到證券交易所的時候,整個交易所沸騰了,人們振臂高呼:“摩根先生萬歲?!?/p>
工作并沒有完成,信心才是比金子還寶貴的東西。皮爾龐特號召新聞媒體統一采用積極的態度報道,讓宗教領袖和牧師上街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皮爾龐特下令發行1億美元的票據,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摩根財團挽救全美的信托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的信息傳遍了全國,恐慌終于平息,股市開始上揚。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美國的金融大廈。
西奧多·羅斯福也不得不對摩根拯救這場危機給予極高的贊譽。同時,政府意識到必須成立國家中央銀行,由一家銀行去做摩根所做的事情似乎更為妥當。這就是美聯儲(Federal Reserve)誕生的初衷。
偉人逝去
幾年后皮爾龐特·摩根在即將過他76歲生日之前去世,華爾街降半旗,紐約股票交易所降半旗,4000多份慰問電報雪片般飛來。靈車回到皮爾龐特故鄉哈特福德市的那天,市政機構、州政府和幾乎所有的企業都關門或停業,只為等待靈車駛過。
皮爾龐特·摩根是一個虔誠的美國新教圣公會教徒和頑固的道德主義者,他遠離游手好閑、鋪張浪費和賭博,摩根傳記作者羅恩·切諾說,“在強盜式資本家中,他是唯一一個恪守苛刻道德約束的人?!?/p>
偉人逝去,摩根的事業仍轟然前行,并在他兒子杰克.摩根的手中開啟了另一個時代。
皮爾龐特·摩根死后,有人對他的資產進行了評估,資產6000萬美元,再加上差不多價值的藝術品。這點財富讓人們感到驚訝,對這樣一個金融巨頭而言,這點遺產實在太少,與他叱咤全球金融市場的身份完全不相符,更沒法跟卡內基、洛克菲勒等大佬相比。人們感嘆:“原來他并不是一個有錢人”。
事實證明了皮爾龐特·摩根曾經說過的話:“我所做的一切不只是為了滿足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整個美國的經濟穩定。”的確,每次在國家出現危機時,總會看到摩根家族忙碌的身影。
責編:蘇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