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高血壓病重要誘因
近日,武警總醫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彭寶淦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一些頸椎病伴高血壓的病人在治愈頸椎病后,高血壓隨之恢復正常。研究人員據此推斷,早期治療頸椎病可能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發生。
彭寶淦指出,進一步的基礎研究和多中心臨床協作研究非常必要。“通過進一步研究闡明哪些頸椎病患者易患以及在什么條件下發生高血壓,這對早期防治頸椎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彭寶淦說。
意大利醫生欲實施全球首例“換頭手術”
意大利一名外科醫生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即把病人的頭移植至新身體上,使其“重獲新身”。而全球首例人類換身手術最快2016年開始,主角是一名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
報道稱,這名俄羅斯工程師自小全身傷殘,骨骼畸形。他兩年前向那位意大利外科專家求助,希望移植健康的軀體。手術預計最快2016年實施,但兩人至今仍然只是通過電子郵件及網上視頻通話聯絡,從未正式見面。
據悉,手術非常復雜,估計需要36小時才能完成,成本達750萬英鎊,事后還要注射大量藥物抑制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反應。而且,由于手術風險甚高,醫學界對此存疑,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AANS)就有人批評手術后果嚴重,甚至“比死更難受”,希望人們不要接受。
日本發現治療腦梗死更有效方法
日本一個腦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稱,一種被稱為“生長因子顆粒素蛋白前體”的蛋白質能克服腦梗死治療中血栓溶解療法的弱點,有可能大大提高腦梗死治療的效果。
“生長因子顆粒素蛋白前體”廣泛存在于動物和植物組織中。研究人員指出,“生長因子顆粒素蛋白前體”得到實用化后,腦梗死患者接受血栓溶解療法的時間可以從發病后4個半小時延長到8小時以內,能接受這種療法的患者人數將成倍增加,治療效果也將更加明顯。
臉寬的人更有主見
雖然我們被教導不要以貌取人,但英國心理學家發現臉是透露性格的窗口。
研究人員稱,生物學因素(比如基因及激素水平)會影響人們的成長,同樣,它們也會塑造性格。例如,睪丸素水平高的人往往顴骨會更大,性格上也更傾向于有主見,有時帶有侵略性;臉較瘦的人不容易得傳染病,除此之外,他們往往也更不容易抑郁、焦慮,這是因為心理健康往往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而臉部肥肉暗示脂肪堆積在了有害地區,因而患病風險高。
膚色的細微差異也能揭示健康秘密,同一人種的人群間膚色區別可能反映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臉色微微發黃,暗示著健康狀態更好——其中包含的胡蘿卜素,它有助于人體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統。
臉色泛紅是體內良性循環的標志,也可能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標志。女性臉部在月經周期的高峰時會稍微紅些,可能是因為雌激素引起臉部血管微微擴張。這些微妙的變化是女性在懷孕時候更漂亮的原因。
科學家造出“心臟芯片”幫助篩選藥物
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工程師正在開發一種先進的“心臟芯片”。心血管藥物測試證明,該芯片可以作為一種藥物篩選工具。這種器官芯片代表人們在開發精準、快速藥物毒性測試方法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以往用動物模型來預測人類對新藥的反應,失敗率很高,主要原因是物種間的根本生理差異。一種良好的 人體器官模型將大大節省把一種新藥推向市場的成本和時間。”
研究人員指出,人工心臟組織的活性和功能可以保持幾周,在這段時間里,可用它測試多種藥物。這種心臟芯片調整后還能模擬人類遺傳疾病,篩查個人對藥物的反應。目前,他們還在研究該系統能否模擬多器官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