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每當降溫、刮風和下雨之后,陽光燦爛的日子過不了幾天,霧霾就會重出江湖。鋼筋水泥的森林中,車滿為患的道路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綠葉植物很少,氧氣似乎也比郊外更為緊缺,室內本來就憋悶得很,出門再戴個N95口罩,實在是非常難受。
經常會有人問:霧霾算是沒法解決了,我們吃點兒什么才能清除它的危害呢?吃木耳、銀耳還是吃豬血來“清肺”?
中國人的思維當中,特別喜歡用吃來解決一切問題。其實,無論怎么吃都沒法防住霧霾。食物畢竟是從嘴里進去,在小腸內吸收;而PM2.5微粒是從鼻子里進去,在肺里沉積,這兩條路完全不重合。即便木耳中的多糖和豬血里的蛋白質能夠結合粉塵微粒,也只能結合那些從嘴里進去的微粒,至于肺泡里的粉塵微粒,它們就實在夠不著了。因此,想用某種食物來結合微塵、清除霧霾的想法,很不靠譜。
那么,難道說我們對霧霾就完全無能為力了?當然不是。
不過,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空氣中的霧霾和水土的污染,只是我們身體所面臨的多重健康危害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精神壓力、壞情緒、晚睡熬夜、缺乏運動、食物營養不合理、煙酒過度、濫用處方藥等很多有害健康的因素。雖然霧霾無法在短期內解決,但是其他很多問題都是我們可以自己控制的。
按照目前的研究,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危害,主要包括肺癌風險、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幾方面。雖然空氣污染是增加這些疾病風險的因素,但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霧霾一項。在霧霾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如果其他方面能夠加強健康管理,特別是營養方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霧霾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研究證明,PM2.5這類細顆粒物進入肺泡之后,很難被人體清除,它會引起人體的氧化應激水平提高,炎癥反應水平升高。那么,在膳食當中,就應當注意適當多吃一些有利于降低炎癥反應、有利于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的食物。考慮到空氣污染物顆粒會傷害呼吸道,沉積在肺泡中,還要注意保證人體組織修復的能力,遠離肺癌的各種風險因素。考慮到空氣污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那么相關的其他飲食生活習慣更要進行調整。
從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有利于減輕霧霾損害的營養素主要是以下幾個類別。
1.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蔬果中的各種多酚類物質、類胡蘿卜素等都有抗氧化作用,它們能降低身體的氧化應激程度。如果原來吃的蔬菜水果比較少,那么就試試每天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吧!盡量挑選顏色比較濃重的品種,因為顏色深的蔬果往往抗氧化性也比較強,比如草莓、桑葚之類富含花青素的紫紅色水果,在同樣食量時的效果就比桃子、梨子之類強,黃桃比白桃強,紫薯比白肉甘薯強。
2.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魚油中的DHA,及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有降低炎癥反應的作用。國外研究發現,在污染環境中的老年人在增加omega-3脂肪酸之后,和沒有增加的人相比,心血管方面的指標會有所改善。對于沒有貧血問題的人來說,可以適當調整魚和肉的比例,減少升高炎癥反應的紅肉(特別是牛羊肉),特別是少吃煙熏燒烤肉類(它們的氧化程度更高,且含致癌物),增加魚類水產的比例。
3.富含胡蘿卜素和葉綠素的食物。胡蘿卜、南瓜、芒果、木瓜等蔬果富含胡蘿卜素,菠菜、莧菜、小油菜、芥藍等深綠色的葉菜中富含葉綠素和胡蘿卜素。其中葉綠素有利于減少某些化學毒物的致突變作用,而胡蘿卜素在身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有利于上皮組織(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膚等)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如果維生素A缺乏,人體的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在霧霾環境中,豈不是雪上加霜?按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每天應當吃250克左右深綠色的葉菜,胡蘿卜也宜常吃。
同時,橙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水果對預防肺癌等多種癌癥有益,也是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證明了的。既然霧霾的主要麻煩是造成肺癌風險上升,增加呼吸道炎癥,那么所有預防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的有益因素都可以說成是“對抗霧霾”。所謂“多吃青菜可以對抗霧霾”的傳說,大概就是這樣的道理。
4.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初步研究表明,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能夠減弱大氣污染情況下的健康損害,比如被大氣污染所苦的哮喘兒童,在增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攝入之后,通氣量的下降程度會輕一些。
這就提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所吃食物的營養質量,盡量從新鮮天然食物中獲得保護。那些只有油、糖、淀粉,卻缺乏各種維生素和保健成分的東西,比如甜飲料、膨化食品、餅干、油炸面點、淀粉小吃之類,是不值得常吃的。
說到底,在環境污染沒法短期內解決的情況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加強自身的健康生活努力,在污染的環境中,比別人抵抗能力更強一些,活得更有質量一些。
(本文來自北京營養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