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是原料,“黃”是顏色,由于北京人說話的兒化音常被叫作“豌豆黃兒”。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清代宮廷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據說,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心里納悶,忙問是干什么的,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蕓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來人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并雙手捧著蕓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贊不絕口,并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蕓豆卷。
民間的糙豌豆黃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于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象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于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后,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作為裝飾,通常都置于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制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屬上品。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兒”,以紙盒盛之,每盒10塊。它與云豆糕、小窩頭等同為宮廷小吃。
制作豌豆黃非常簡單,只是需要過篩有些麻煩,隨著廚房小家電不斷更新,可以省去過篩之煩惱,做法就更加簡單了。老北京宮廷小吃豌豆黃是絕對不加入任何添加劑的,我在網上看到的食譜有加入瓊脂的來增加稠度定型,正宗的宮廷豌豆黃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其實掌握好水的用量和豌豆的軟爛度,就可以完成完好的定型的。
豌豆黃的主要成分豌豆,豌豆具有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的作用,代替主食食用還有減肥的作用。
主料:皮豌豆500克,白糖100克。
輔料:清水。
做法:
1.去皮豌豆加入水浸泡一夜。
2.將泡好的豌豆加入清水,水能夠沒過豌豆即可。
3.入蒸鍋,隔水蒸60分鐘左右,用手輕輕一捻就會變成粉末狀。
4.取出后,趁熱加入白糖,攪拌均勻至糖完全融化。
5.把豌豆糊分次倒入破壁料理機中。
6.啟動(濃湯)程序,接通電源,按下開關。30秒攪打至豌豆糊成為濃稠的泥狀。
7.倒入不沾烤盤中,用刮刀抹平,上面蓋上一層烘焙紙。
8.完全涼透,就可以扣出,切成小塊即可。
小提示:
蒸制時間較長,鍋中要填加夠足量的水。豌豆一定要蒸透蒸爛,料理機攪打時間可根據填料多少和自己料理機來設定。最后定型要蓋上烘焙紙,以免表皮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