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智強此次來蓉帶著他的“云”系列攝影作品,但他并非專職攝影師,那些瞬息萬變的云是他在游歷世界各地時邂逅的。對云的關注體現了張智強感性、浪漫的一面;他說:“我比較看重建筑物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我在設計上會力求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更多的使用功能”,這樣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他對待設計的理性與堅持。
房間不是一成不變的
已過立夏,室外驕陽似火,屋內音樂流淌,靜謐似水。張智強領著記者欣賞他近五六年來拍攝的“云”系列,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個舉著相機、眼神柔和、思緒良多的紳士。“云是變化多端的,我一掉過頭,它的形狀就變了,它總是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看完云,張智強坐下來介紹他的設計作品、分享他的設計理念,工作人員遞上了橙汁,他調皮道:“怎么不是香檳呢?紅酒也行啊。”他自曝很喜歡小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做什么,他希望一邊搖著酒杯一邊做事,“這樣更有感覺”。
“房間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希望能給人們帶來新意。”張智強喜歡像變魔術一樣做設計,比起外在的美觀,他更在意如何在看不見的地方體現匠心。他翻開手邊的畫冊,介紹起他的得意之作——“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箱宅”。2002年,張智強應邀與其他11位亞洲著名建筑師一起,為SOHO中國“長城腳下的公社”做設計,他設計的“箱宅”獨具特色:在“箱宅”里,房間的大小、物件的陳設都是可以根據需要變化的,所有的家具都可以隱藏到地板下,即便到訪的客人較多,也有足夠大的空間可用。
張智強的另一代表作是他在中國香港的“自宅”設計,在32平方米的狹小空間里,他裝進了所有他想要的內容。意大利著名設計師洛朗·居蒂耶雷評價說:“該設計使一成不變的高密度房子的空間形式變化多端、充滿活力。”張智強分別在1988年、1998年、2006年對自己的家進行了改造,在狹小的空間中變化出了多種生活可能。這個曾經在1999年獲得亞太地區室內設計個人住宅類冠軍獎的設計,現在幾乎成了小戶型變出大空間的典范。
因為空間有限,張智強打破了家里所有區隔,把不同的功能進行重疊和壓縮,依靠豐富的燈光來制造變化,燈光可以應不同的需求而亮起不同的顏色。所有的家具、潔具、布藝等全都采用了白色調,所有的墻柜前均有布簾垂下,安安靜靜,不動聲色,但所有的乾坤都隱藏在簾幕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炮制這個“變形金剛”式的住宅時,張智強還考慮到了后續改造的問題,沒準過不了多久,它又會煥發新生。
“酒店癡”
張智強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不同的酒店度過,入住過近千家酒店的他曾經出版過《酒店,家的感覺》一書,他用設計視覺和簡練文字為讀者道出酒店的多元文化,用角度獨特的照片帶領讀者身臨其境。
自稱“酒店癡”的張智強似乎把入住設計類酒店當作了旅行本身。“我很重視走進酒店房間的第一感覺,它跟人的關系是否密切?它是否給人如家一般的細膩感受?這些都是很快可以判斷出來的。”在張智強看來,設計類酒店一方面張揚了設計的極致個性,另一方面又借鑒了家居生活理念,更加強調居住的個人化體驗。因此,設計類酒店跳脫出臨時居所的定義,將關注點投射到視覺感知、情感認同、藝術體驗等精神層面,并以時尚的形式進行包裝。
在張智強眼中,最理想的人與空間的關系不是去控制空間,而是把空間無限展開。“好的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應該是令人感到放松和自在的,它們可以提供很多改變和選擇,呼應著居住者每一天的心情。”不愿意默守陳規的他,未來會帶來怎樣新的驚喜,讓人充滿期待。
設計是什么?
Q=《成都女報》
A=張智強
Q:你怎樣概括自己的設計理念?
A:我的設計理念可以總結為4C:choice(選擇)、change(變化)、co-existing(共存)和connection(關系)。
Q:介紹一下你得意的設計作品吧。
A:我曾應意大利品牌Alessi邀請與全球22位頂尖的建筑師參與《TeaCoffee Towers》設計項目,我設計了《功夫》茶具,混搭了銀與宜興紫砂這兩種材質,這件作品的形狀依然是可以根據使用需求而變化的。另外我也與一些服裝品牌有過合作,我覺得設計的理念是相通的,設計師可以嘗試多種設計領域。設計是什么?我覺得就是從不同角度把表面各不相干的事情串聯起來。
Q:你有怎樣的穿衣態度?
A:適合你的衣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入你的眼,比如我今天穿的這件平價西裝,我在店里一看到它就覺得這應該是張智強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