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幼兒園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是我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責任。如何將有效的備課技能、教學技巧傳授給學生,并指導他們日后的教學實踐,是高校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分析貴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試講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以此來探討指導學生試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貴州高校""學前教育本科生""試講""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003-02
貴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任務,其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到貴州省未來幼兒教師的整體水平。因此,如何將有效的備課技能、教學技巧、評課策略傳授給學生,并指導他們日后的教學實踐,是高校學前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試講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本科生在畢業前進行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一"試講及其重要意義
試講,也稱試教,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將要實習的教學內容預先進行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模擬演練和實戰訓練的一種實踐活動。試講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而言,意義重大。首先,試講為學生順利進入教育實習狀態,承擔教學實習任務,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有了試講的經驗,學生初步體驗了怎么備課,怎么上課,怎么評課,在將來的實習或參加工作時,才能較快勝任教師工作;其次,試講是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一種重要途徑。本科學生四年在學校里學習的主要是理論知識,如果沒有具體的實踐鍛煉,理論也就難以深入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所能得到的實踐鍛煉方式主要是試講;最后,試講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從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在嘗試中檢驗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為未來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一直以來,教育界的專家都認為“使師范生在校期間多次受到登臺授課真情實景的訓練,能大力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教學基本技能”。
二"貴州高校學前教育本科生在試講中存在的問題
1.試講時太過注重預設的教案內容,不能靈活處理非預設問題
據了解,貴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大部分學生在試講過程中,都是先把教案背誦熟悉后,再上講臺將自己背誦過的內
容講述一遍。這樣的試講雖然能夠順利進行,且很完整,但比較中規中矩,拘泥于所寫教案內容,如果過程中稍微出現一些變動,則就不會靈活處理,而是張皇失措,直接生硬地把教學內容拉到教案中去。如果與“幼兒”互動時出現與預設不同的變動,則就不知所措,或直接忽視不予回應,或簡單評價,敷衍了事。例如,在中班語言教育“小貓釣魚”中,當試講學生問“下面幼兒”“要不要向小貓學習”時,如果“下面幼兒”回答“不要”,老師馬上追問“為什么”,并根據回答總結原因。當有“幼兒”回答“要向小貓學習”,他一下子愣在了講臺上,不知如何回應。過了一會兒才說“我們不能向小貓學習的”。當問其為什么有這樣的反應時,該試講學生回答則是“突然與我預期的回答不同,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處理,只知道要讓其答案與我相同”。
2.試講時忽視了各環節之間的過渡
在試講過程中學前教育本科生所暴露出的另一個典型問題是,在活動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試講一般包括三個部分,即導入部分、主體部分、結束部分。主體部分因為是達成目標的關鍵步驟,所以需要分成幾個環節來完成,每一個環節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系性,這些環節的一步步完成,都為最終完成活動目標服務。在試講中,許多學生只是把一個環節完成了,直接就進行下一個環節,而中間沒有任何的過渡話語或措施。這樣不僅給聽課的“幼兒”一定的生硬感,還不利于讓“幼兒”獲得整體的經驗。例如,中班語言教育“小貓釣魚”,試講學生先讓“幼兒”邊觀察圖片邊聽其講故事內容,講完故事熟悉內容后說“下面誰愿意扮演小貓,誰愿意扮演貓媽媽,誰愿意扮演蝴蝶”,演完故事后又問“我們要不要向小貓學習呀?”當“幼兒”回答自己的想法并評價后,就結束了試講。其間講故事、演故事與提問評價這些環節之間沒有任何的過渡話語,讓聽者對整個過程產生不流暢感。
3.試講過程中不能較快地適應幼兒教師的角色,帶有小學化傾向
高校許多學前教育本科生在試講時,不能較快地適應幼兒教師的角色,而存在用成人意識思考,用成人語言或書面語言教學的現象,而沒有切實把施教對象——幼兒的發展特點考慮進去,從幼兒能否聽懂來試講。例如,在進行小班“認識自己”教學時,試講學生詢問“幼兒”時多次說“告訴大家你的年齡、性別、長相”,提問時也多次用“某某學生你來回答”,而沒有真正把下面的“幼兒”看成是3~6歲的孩子來施教,使試講過程帶有較明顯的小學化傾向。
三"解決試講中所存在問題的有效策略
1.試講時應充分準備教案,靈活對待突發問題
試講前,需要試講者充分準備教案,可參考其他教案,取其精華為自己所用。教案寫好后,需要多次修改,并在試講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問題或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施教,都可以再次完善教案。在試講過程中,如果發現幼兒的反應與自己的教案內容不一致時,或預設的答案沒有出現時,試講者就需要拋棄原有的預期答案,而沉著靈活地對待幼兒“五花八門”的回答或提出的問題,不應該張皇失措,或故意忽略裝作沒聽見,或含糊其辭,敷衍了事。無論幼兒的答案再天馬行空,聽起來多么的荒誕不經,都需要試講者加以重視,并站在幼兒的角度審視答案,有針對性地做出評價。
2.應在教學各環節中有自然的過渡
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過渡對于一次清晰的教學活動非常重要。試講者在備課時應該把這部分的時間和課堂過渡用語考慮在內。在具體講課時,應該把一堂課講得就像寫的文章一樣流暢自然。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幼兒對前一個教學環節講解的內容有所思考,并且加上過渡性的語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跟著教師進入到下一個環節,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環節顯得完整而又順暢。幼兒接受起來也很順利,不覺得突兀。另外,每個教學環節之間還有內在的聯系性,如果沒有過渡語句或沒有留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則既不利于幼兒對下面的環節做出準備,又不利于幼兒對全部活動產生整體感,幼兒所獲得的可能更多的是支離破碎的經驗。
3.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眼中時刻要有幼兒
高師學前教育本科生就是未來的幼兒教師,不但要自己學會知識,還要將自己學會的知識表達清楚,傳授給幼兒,讓幼兒聽懂弄明白,自然而然地獲得發展,這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試講中,試講者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施教對象是幼兒,他們只是3~6歲的孩子,心智、情感等都正在發育中,我講的內容要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才能認真地學習。諸如此類的話語需要試講者銘記于心,并且反映在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眼中時刻有幼兒。3~6歲的幼兒需要用兒童化的語言講述,需要試講者時刻從幼兒的角度來施教。當然,剛開始試講,習慣于成人思維、成人語言,轉變需要一段時間,但只要有這個意識,多次反復試講,則會慢慢習慣幼兒教師的角色,真正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大哥哥、大姐姐,才能融入進去。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校內試講是第一步。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生需要在校期間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緊緊抓住試講訓練,以此為契機,多次練習,反復上臺模擬操作講課,為成為幼兒喜歡的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當然,制約和影響學生試講質量的因素是多樣的,高校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孫菊如、陳春榮、謝云等.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王欣欣.反思英語專業師范生應聘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8)
[3]韓文菊.民族院校英語師范生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10)
[4]李桂玲.非知識性問題在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試講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4)
[5]鐘貞.新課改視野下大學心理學“學生試講法”教學的探索[J].梧州學院學報,2010(3)
[6]崔月玲.高專英語教育專業校內試講中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0(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