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關系著我國醫學系統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建設一支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德才兼備醫學生的關鍵。本文分析了“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并結合高等醫學院校的實際,提出了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的思路和可行措施,為高等醫學院校師資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高等醫學院校""思想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028-03
高等醫學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是指持有教師證、醫師證“雙證”的專業教師,既具有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從業素質,又具有優秀醫師的醫學專業素養。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在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外,必須培養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師德醫風,能夠為醫學生在“德”與“才”兩個方面做好表率。
我們在前期的調查研究中發現,“雙師型”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重專業知識輕思想建設、政治理論學習深度不夠、學習方式單一枯燥等諸多問題。因此,加強醫學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一"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的重要性
1.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是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當前高等醫學院校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部分教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忽視師德建設等現象,不僅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也對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形成了阻力。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僅體現在其專業能力上,更反映在其思想覺悟的高低上。首先,正確、堅定的政治立場是高校教師的立身之本,這就要求“雙師型”教師必須時刻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修養,以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工作的需要;其次,思想意識是個人行動的先導和取得成就的基石,思想與人格的修養是事業成功的一大推力。古往今來,凡是有大成就者,德藝雙馨者居多,德劣才高者實不多見。一個人的思想水平、道德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發展的高度與境界,先進的思想和完美的人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驅動力。思想境界提升了,人格修養更完美了,就會逐漸淡泊對物質、名利的過度追求,摒棄不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把重心轉移到對事業的全力追求中,從而達到實現個人價值與事業良性發展的雙贏。
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作為現代醫學教育工作者和從業人員,日新月異的醫學發展對其專業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不但誤人誤己,也不可能取得事業的進步。因此,他們不但要養成優良的思想政治素質,更要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和活學活用的作風。總而言之,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建設,強化職業道德,弘揚高尚的師德醫風,不單是提升教師隊伍形象的手段,也是強化“雙師型”教師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
2.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是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
古人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而正人必先正己,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其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思想塑造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因為其雙重身份的原因,他們對學生的影響更為全面,其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效應,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和道德養成發揮著主導作用。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使其通過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職業操守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才能在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地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醫學事業接班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對部分欠缺思想政治素養的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補強短板,使其能夠當好學生的楷模和榜樣。
3.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是推動醫療事業良性發展的長效舉措
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同時兼顧醫學教育和醫療診治兩個領域,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才,還關系到患者的健康水平。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所培養的醫學生絕大部分將進入醫療行業,直接服務于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職業道德對工作的影響極大。從宏觀來看,醫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將與今后整個醫療行業的職業道德水準產生明顯關聯,這也可以理解為“雙師型”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一種間接影響。作為醫師,“雙師型”教師是醫療行為的實施者和主導者,其專業能力和工作態度也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從這兩方面來說,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思想建設是推動我國醫療事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可以把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稱為“硬實力”,但思想道德素質及職業精神等“軟實力”,對促進醫療事業良性持續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指數的意義更為深遠,這也使得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成為發展醫療事業進程中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舉措之一。
二"加強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的思路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引導“雙師型”教師樹立“以學教人、以德育人”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中,做出“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他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我們在前期的研究中發現,“雙師型”教師隊伍中普遍存在重專業和臨床知識、輕思想道德教育的觀念,我們在教師培養中也未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納入規劃,思想道德教育被長期忽視,非常不適應高等教育工作需要,也不利于師生共同成長。
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務必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指導思想,促使“雙師型”教師隊伍轉變重專業輕思想的觀念,引導他們樹立“以學教人、以德育人”的理念。在實踐中促進“雙師型”教師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并在教學中努力踐行立德樹人,注重強化思想引領,在育人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只有做到專業培養與思想教育并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醫務工作者。筆者認為,轉變“雙師型”教師重專業輕德育的觀念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2.加強醫學人文精神建設,提升“雙師型”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
醫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具人文性的,更是人文科學中最具科學性的。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科學精神與人文理想兼備的人。而在當前的高等醫學院校教學工作中,重專業技能而輕醫學人文精神的現象顯而易見。醫學事業攸關生死,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如果忽視了這一精神內核,必將喪失發展醫學事業的原動力。而“以人為本,珍愛生命”這一理念反映到實踐中,其實就是仁愛敬業、盡心盡責的職業道德。而職業道德素質,可以稱為醫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核心。
前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雙師型”教師對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當前醫學院校必須走科學技能與醫學人文精神硬件、軟件共發展的道路,才能回歸醫學以人為本的本位,培養出不僅具備精湛的醫術,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醫學生。“雙師型”教師首先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力爭做到“學為人師、行為示范”,在言傳身教中完成對醫學生優秀職業道德的塑造,展現出“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的風范。因此,要提升“雙師型”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加強醫學人文精神建設勢在必行。
3.轉變教育經費投入中重硬件輕軟件的觀念,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并重
在科技和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教育的發展也依賴于高科技的儀器和技術,比如先進的實驗室、醫療器械、科研項目等方面的投入,高等醫學院校在此類硬件發展方面投入大量教育經費的同時,不免出現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在師資隊伍思想建設方面的投入遠遠小于硬件發展方面的投入,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雙師型”教師的人文關懷。
正可謂“人的因素第一”,作為高等醫學院校的骨干力量,“雙師型”教師的整體素質是一所院校競爭力的根本。因此,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思想建設,應該更多地為他們提供學習培訓、進修的機會;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為“雙師型”教師營造更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關心他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從薪酬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切實為他們考慮。教師的思想素質提升了,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教學質量的上升自然水到渠成。
三"加強高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的可行措施
1.做好高等醫學院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強化的“頂層設計”,積極創新師德醫風培育機制
高等醫學院校領導層要深入認識到“雙師型”教師除了傳授專業文化知識外,還肩負著傳播先進思想、主流價值觀以及優良品德的重任。因此,在師資建設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將資源傾斜到“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工作中。要結合院校實際,在院校層面完善制度、創造條件,積極發揚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認真打造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學習平臺,創建培育良好師德醫風的機制。在實踐中要勇于創新,開辟新時期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
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黨建工作,增加黨員在“雙師型”教師中的比重。黨員是先進思想的踐行者、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在“雙師型”教師中加強黨建工作,積極發展黨員,提高黨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的比重,可以產生以點帶面的效果,促進整支隊伍思想素質的全面提升。(2)設立規范的政治學習制度并認真抓好落實,夯實“雙師型”教師思想基礎。院校領導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學習自覺性,從理論學習抓起,使每一個教師深入領會黨的方針政策,把握時代脈搏,掌握政治動態、國事民情,提高思想境界。(3)加強黨團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以主流文化熏陶和帶動“雙師型”教師主動端正思想,轉變觀念。思想上轉過彎了,就會自覺地放棄重專業輕思想、重技術輕人文等不正確觀念,把立德樹人貫徹到行動當中。(4)創新教師崗前培訓機制,把其思想道德素質、醫學人文涵養等“內功”的提升一并作為培訓目標。“雙師型”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由于該隊伍的特殊性,除了要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豐富教師的臨床實踐經驗外,還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如組織培訓進修、舉辦專題講座等,創造更多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機會。(5)倡導學習行業內的專家模范、先進人物,以模范的引領作用推動教師在學習上全心投入,在工作中積極進取。
在制度健全、平臺完善、氛圍良好的情況下,加強“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自然事半功倍。
2.引入考評機制,量化考核教師思想建設成果
任何工作成果,不考核不足以區分良莠。獎優懲劣,賞罰分明是考評制度的核心內容。在“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中,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引入考核競爭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思想政治素質是個抽象概念,其好壞高低不能直觀判斷,量化考核比較困難,但在實踐中也有經驗可借鑒。比如筆者任教的云南中醫學院,近年來一直在推行的德育論文答辯活動,就是一種已取得卓著成效的工作模式。首先由學生寫德育論文,反映其在校期間政治思想的成長過程,其次通過評
審團對論文和答辯過程進行評估打分,進行考評,從而得到一個較為客觀可信的考核成果。
借鑒這一模式,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可以對教師在思想政治學習活動中的出勤率、學習反饋情況等作為一類指標進行歸集評判,將其作為考核指標之一。其次可以采用考試、問卷調查等形式,對“雙師型”教師的思想道德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將得分納入考評范圍;同時,也可把所教授學生的德育評比成果作為間接考評指標之一,以反映教師在德育工作方面的成效。在實踐中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創新,如開展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學習競賽、思想道德標兵崗位創建等,在競爭中引入物質和精神獎勵,通過競爭形成良性循環,使理論聯系實際,推動全面深入學習的浪潮。如此可以激勵和促進“雙師型”教師自覺加強學習,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同時,將立德樹人主動融匯到教學工作中。
3.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開創“雙師型”教師思想建設多元化、立體化的格局
“雙師型”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肩負著臨床工作的重任,這一方面導致教師難以保證有固定時間參加學習,另一方面又致使師生課后很難見面,彼此思想交流較少。面對這些情況,要采取多管齊下、齊頭并進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地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學習,以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地筑牢教師的思想長城。結合校園生活實際,我們可以開展黨團支部學習交流活動,在校園網開設政治理論學習版塊,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德育講座等,以多元化、立體化的方式開創高校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新格局。
另外,教學工作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行為,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當前大學生們普遍具有社會閱歷少、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等不足,同樣有思想單純、求知欲強等優點。因此,要多方創造機會,加強“雙師型”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既可以產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就感,激發工作積極性;也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相互映照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主觀愿望,這樣就能互相借鑒、揚長避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邰先桃、熊磊、葉建州等.醫學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
[2]陳學洪、劉欣、李啟華等.在我院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設想[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5):688~68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