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有序地在生物課堂上開展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體現新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本文從生物課堂上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以生物新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學生""動手能力""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122-02
一"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學生更喜歡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實驗教學正是體驗式學習的最好表現。大量的實踐表明,人往往對自己親身參與的事情比較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對生物學一點興趣都沒有,那么就談不上學好生物課程。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利用儀器、設備來觀察和研究生命體的活動,然后再經過課外實驗進行探討,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到研究中去,并通過分析和觀察得到一定的結論,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此外,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和決心。
2.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獲得新知識
高中生物教學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掌握生物學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主要抓住以下三步:第一,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第二,查找相關的概念原理,從而掌握其中的規律;第三,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學生如果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那么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學生在發現問題后,運用實驗的手段從中總結出規律,通過將平時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前提下,通過老師的指導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如課本中“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課本上只是將其結論展示出來,即DNA分布在細胞核中,RNA大部分分布在細胞質中。課本中也展示了將細胞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染色,出現了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的現象。但是僅憑課本上的實驗示例,學生很容易將二者混淆,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做、去觀察,那么通過實驗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準確。所以說,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實驗可以將學生對事物認識的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更好地結合起來,這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也是極其重要的。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新課程中強調老師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正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關鍵。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科學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很多的艱辛和努力,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以及對科學的獻身精神,這些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導向意義。其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人類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觀察發現一些問題,并在
發現問題的同時進行思考,并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實驗的手段進行驗證。而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觀察能力,還養成了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第三,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老師所給的課題進行自主實驗,并在實驗的過程中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器材,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新課標生物實驗教學的認識不足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并通過做實驗的方式來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說,有些老師雖然了解新課程的要求,但是他們并沒有積極地研究出一套適合本學校學生的學習方法,仍然沿用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學生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因枯燥無味而對生物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偏僻的地區,因為消息閉塞、資金短缺,所以沒有將新課程的思想深入到實際的教學中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沿用以往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有些學校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引進實驗儀器,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操作實驗,但是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并沒有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而是在自己進行示范后讓學生跟著做,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新課標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要求,也沒有達到實驗真正的目的。
2.學生對實驗缺乏正確的認識
學生對新事物都存在著新鮮感,所以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只是將其當作是一種課堂游戲來做,并沒有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認真的思考探究和總結。這樣一來,即使學校投入再多的實驗儀器、老師講解再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學生也難以將其真正地消化和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也就得不到進一步的訓練。
三"以生物新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優化措施
1.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增強學生的實驗意識
通過調查表明,比起傳統的“滿堂灌”、示范性的操作實驗來說,學生更喜歡老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以指導和輔助為主,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新課程標準也要求老師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發現問題,并在通過實驗論證自己想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器材,設計與眾不同的實驗方案,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對于學生實驗意識不強這一現象,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通過實驗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如老師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實驗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明白生物實驗并不是簡單的科學實驗。在生物課堂上,老師還可以通過講解一些著名的生物學家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來為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2.加大對新課程標準的宣傳力度和投資力度
新課程標準雖然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有些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地區由于交通的不便和消息的閉塞使得對新課程標準的了解還不是非常的深入透徹。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努力,將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積極地宣傳到各個偏遠地區,并組織偏遠地區的老師學習新課標的要求,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門還要加大對偏遠地區學校的投資力度,使得實驗器材進入到各個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中去。
四"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不僅要求學生改變以往死板的學習方法,還要求教師積極學習新課程的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實驗變為主動探究,這樣一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不能采取“滿堂灌”的方式,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之與新課程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史永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實驗的教學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