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要以人為本,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個性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人格,挖掘學生潛能,追求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優質化。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更應該以啟迪學生智慧為己任,使數學課堂教學閃現靈性之光。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靈性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4-0178-02
教學以人為本,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個性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人格,挖掘學生潛能,追求民主情境,構建和諧氛圍,將課堂教學的分分秒秒都賦予生命的活力,使其涌動智慧的靈性,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及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使課堂教學充滿靈性。
數學課堂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育中,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使課堂教學充滿靈性呢?
一"放松心情,讓數學課堂充滿智慧的靈性
“教育的真實目的是改變學生的行為,使他們能夠完成那些在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智慧課堂源于智慧教師,智慧課堂造就智慧學生。智慧課堂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師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純凈的精神家園,讓學生放松心情、自由鑒賞、自由耕耘、自由創造。教師教學智慧既是一種知識和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基于愛的信念的傳播,教學中在追求知識的寬度、深度、高度和亮度的同時,更要融入師生之愛的溫度,在追求教學的有效性和優質化的同時,更要融入智慧的靈性,使數學教學課堂有愛、學習課堂有效。
讓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考,善于運用,掌握方法,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教學的核心價值。名師的課堂,無一不“思”,思考的層次,由淺入深;思考的力度,由易到難;思考的方法,由簡單到復雜。
讓教學體現傳遞。在成功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例題的講解、語言的交流、默契的合作、流淌的情感、涌動的探求,無一不是潛移默化的傳遞。在師生言語交流和心靈期待的殿堂中,傳遞使數學課堂充滿智慧。
讓大腦充滿智慧。古語說“智如泉涌,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慧源于人生練達,源于凈心博覽,當我們遠離浮躁與功利,專注于自己的事業和學業,以一種寧靜的心態讓生命與使命相隨時,我們的智慧必定會盡情綻放于我們的數學課堂。
二"和諧氛圍,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靈性
在教學中,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是一種輔助者與學習的主人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承擔學習責任,師生之間的感情要和諧。課堂是開啟學生智慧、挖掘學生潛能的空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向未知的方向挺進;課堂是教師向在場的鮮活生命敞開溫暖的懷抱,組織學生構建自由、民主、和諧氛圍的快樂家園。構建和諧氛圍、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數學教師追求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有時師生同臺、有時輪番上舞、有時分組討論、有時合作交流,“獨唱”少了,“合唱”多了,課堂成了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家園,成為學生盡情表演和展示才華的舞臺,生命得到表現,學習變成了享受,感受是多彩的,身心是愉快的,收獲是豐富的。
教師實在地教。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課堂教學要面對這一實際,扎扎實實地教,加強對學生提高數學水平的練習,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精心預設每一個環節、細心經營每一段進程,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提高、數學能力得到發展。
學生快樂地學。也正是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的原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其興趣不濃、信心不足,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數學情境,讓學生經歷數學活動,探究活動方案、感知活動內容、觀察活動現象、猜想活動結論,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讓數學學習變得簡單而快樂,從而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風格盡情地彰。對于中職校的學生,有時要循循善誘,層層深入,適時引導,逐步理解;有時要聯系實際,讓學生進入數學空間,在發展和研究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有時要駕馭課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時啟發。通過對不同形式的把握,數學風格得到彰顯、學習個性得到飛揚、數學的魅力得到體現、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
三"尊重個性,讓數學課堂充滿自主的靈性
“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就是要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充分認識個性價值,樹立自信心。針對中職校的學生,這一點尤為重要,必須給個性以發揮的可能性,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我們還必須給個性以發揮的余地。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角色、轉變態度、轉變方式,以平等的身份面對學生,以對話的方式進行交流,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明了,在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的同時,達到發展差異、培養能力的目的。
培養自主參與的能力。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進行主動、積極、自覺地計劃、監控、評價、調整。自主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必須具備內在的學習動機,必須以一定的學習策略作保障。自主參與的課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發言情況、觀察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情況、參與機會、參與頻率、參與效果。只有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自主活動中來,才是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
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題,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捕捉、發現問題的能力。在傳授新知識時,可引導學生圍繞教學重難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單項練習、綜合訓練時,可就解題過程中思維梗阻時遇到的任何困難發問等,在質疑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提出令人怦然心動而又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大膽質疑,細心求證,才能使自主學習的思維達到高潮,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培養學生自主質疑的能力。
培養自主評價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中,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自主探求欲望,需要得到成功的評價激勵。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學生參與自主評價的興趣、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自主評價的機會、引導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教給學生自主評價的方法、制定自主評價的標準、注重自主評價的狀態等,不能單純地憑數學作業完成得好壞和某次數學測試成績的高低,給學生下一個片面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在自主評價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努力保護和激發他們的個性創造,從而培養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2]周濟.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J].科教文匯,2005(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