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底,在成都平原彭州市的一片水田里,一種恐龍時代的生物——鱟(hòu)蟲,突然出現。這種生物有圓形的背甲和長尾,它的腹部裸露在背甲之外,腹部末端有一對柔軟的尾須。更為奇特的是,它有三只眼睛。當地人從未見過它們,不少人認為是“5˙12地震”時從地下翻上來的,六月中旬它們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今年5月底,它們再次現身,出現在成都郊外天彭鎮的水田里,更為奇特的是,同時還出現另一種和恐龍同時代的生物——仙女蝦。
鱟蟲別名三眼恐龍蝦。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全世界已知15種,棲息在湖泊或池塘中,我國只發現過一種,叫佳朋鱟蟲。在世界范圍內,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我國相關報道多是在北方,成都地區是去年第一次發現。它之所以又被稱為三眼恐龍蝦,是因為一、它有三只眼睛,兩側是黑色的復眼,有視力,中間夾著一只白色、只能感光的眼睛;二、游動的身軀看起來有點像蝦;三、它們從恐龍時期到如今沒有絕跡。仙女蝦學名“枝額蟲”,外形優美,色彩艷麗,如同仙女般飄逸,所以被稱為“仙女蝦”。世界上已發現的仙女蝦有300多種,有粉紅、藍、綠等多種色彩。這兩種生物雖然名字中都有“蝦”字,但它們并不是蝦,都屬于甲殼綱鰓足亞綱動物。因為生命周期較短,鱟蟲和仙女蝦在野外發現活體的報道并不多,而且從來沒有同時被發現過。
鱟蟲被視為地球上最為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3億年前的古生代就已經出現,是不折不扣的“生物活化石”。3億年來,它們的外觀幾乎沒有變化。達爾文的解釋是這類生物在生存過程中沒有競爭。鱟蟲和仙女蝦的成體雖然一般只有一兩個月的生命,但是卵的生命力卻非常頑強,可以在干旱、寒冷、高溫惡劣環境里休眠多年。特別是仙女蝦的卵,在100度的沸水里煮過也不會死亡。有趣的是,鱟蟲和仙女蝦成體卻對生存環境,特別是對水質要求極高,有一點兒污染它們都會死亡。也就是說,它們就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試金石”。(撰文、攝影/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