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前法國“梅杜薩號”指揮員擅離職守,140多人海上漂流13天,獲救僅為15人,真相卻被政府封鎖。法國畫家藉里柯拿起畫筆將一切赤裸裸的展現(xiàn)在了公眾面前。
全部留給權(quán)貴們的救生艇
1814~1815年法國政權(quán)在路易十八和拿破侖間往復輪替,當路易十八帶領30萬士兵返回巴黎時,海軍文員肖馬雷中校借此機會,輕松獲得海軍大臣簽發(fā)的任命,成為“梅杜薩號”艦長。為重新占領非洲殖民地,路易十八委任施馬茨為塞內(nèi)加爾總督,“梅杜薩號”送其上任。
1816年7月2日下午,梅杜薩號離岸兩周后偏離航線在毛里塔尼亞淺海觸礁擱淺,兩天的自救努力宣告失敗。此時除總督一家,船上還有探險科學家、殖民官員、兩連遠征軍、招募來的苦役犯和船員約400人,梅杜薩號自備6條救生艇,裝不了這么多人,肖馬雷便命令做一只能容納200人的木筏。一夜暴雨讓擱淺的船上水深達到2.7米,艦艇無法擺脫困境。肖馬雷與總督商定棄船,命令一下,眾人瘋搶救生艇逃生,施馬茨命令軍官持槍保證權(quán)貴先登上救生艇。當救生艇忽然頭也不回的駛走后,緊挨站立在臨時搭建的小木筏上剩下的147名下級軍官、士兵和苦役犯們瞬間陷入慌亂,沒有指南針,沒有地圖,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命運?
人吃人的死亡之旅開啟
只能站立在木筏上回家,這是唯一的選擇。大家按海軍醫(yī)生亨利·薩維尼提議進行了人員登記,并依此配備一餐食物。隔天清點人數(shù),減員20人。在失去64位乘客后,筏上有了坐下的空間,可除了帶血的“美味人肉”,食物顆粒皆無了。
7月8日,一些人出現(xiàn)了幻覺,扼住不幸的同伴,揮刀索要雞翅和面包,遇難者又增加了十人。部分幸存者選擇其中一具尸體充任早餐,并將9具尸體推進海中。9日有200多條飛魚落到筏上,拒食人肉的人們終于補給了一點能量。然而在漂泊的后期,堅定拒食人肉者屈從于饑餓的威脅放棄了原來的堅持。17日,當木筏上15位瀕死者終于被大船救起后,可惜上岸后5人由于多器官衰竭而離世。薩維尼和克雷亞德僥幸存活下來,他們決心代表15位生還者和130多位往生者,揭發(fā)這起人為事故造成的災難,追究罪魁禍首的責任。然而,政府封鎖了消息,如何才能讓公眾關(guān)注事件的真相呢?
畫筆繪制的“真相炸彈”
1817年,畫家藉里柯從羅馬返回巴黎。在得知事情之后,藉里柯憤怒異常。他決心用畫筆和畫布讓公眾知道真相。
他主動與兩位幸存者取得聯(lián)系。克雷亞德是那只19.5×6.9米木筏的設計者,他重新畫出設計圖(右圖)并幫畫家復制出一只近似的木筏。藉里柯將克雷亞德監(jiān)督仿制的木筏運到阿弗爾港口,住在木筏上細心觀察海浪波動和浪花大小對木筏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發(fā)高燒的日子,依然堅持觀察船只在暴風雨沖擊下的情形,體驗身體遭受生理折磨時對氣候變化的肉體感受。他向薩維尼反復求證事件經(jīng)過和細節(jié)。他要逼真地表現(xiàn)這種遭遇日煎夜熬,極度痛苦人們的死態(tài)。畫家通過醫(yī)院工作的鄰居幫助,到醫(yī)院去給瀕死者作速寫,到停尸房畫往生者素描。為了感受木筏上肢解人體、吞食人肉求生的心理,他甚至買來死尸、解剖后的殘肢和損壞的頭顱,在工作室里研究、描繪它們腐敗的現(xiàn)狀變化過程,積攢下大量小稿、草圖。
為了描繪木筏上人們的慘狀,藉里柯請模特和朋友們來模擬各種姿勢,甚至請來當事者“再次折磨”,薩維尼的面容出現(xiàn)在桅桿旁邊那個伸出左手的人物身上。畫家老友奧杜爾·勒布倫彼時正患黃疸性肝炎,體形瘦削、臉色臘黃,藉里柯將老友身上黃中帶綠的顏色變化轉(zhuǎn)移到畫面人物身上,勒布倫成了畫面前境中老者的替身。19歲的德拉克洛瓦也貢獻形體,成為老人身旁張開兩手、面孔朝下的青年。
布展結(jié)束,藉里柯第一次在足夠大的空間里審視18個月努力的成果,木筏和19個真人大小的遇難者如神話故事中受難的神袛出現(xiàn)在35平米的巨幅作品上。觀者陷入愈加隆重的悲劇氛圍中難以自醒,甚至路易十八初次觀畫時也突發(fā)了失態(tài)表現(xiàn)想來也當預料之中。(撰文/供圖 涂小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