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眾多故事主角一樣,薩爾曼·可汗有個不美好的童年:他出生在美國新奧爾良市,父親是孟加拉裔,母親來自印度。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他13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母親成了他唯一的親人。
作為一個勤奮又聰明的孩子,他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還拿下了數學學士學位、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此后,他又在哈佛商學院拿了一個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后,他去了一家基金公司工作。
如果他沒有去搞教育,那么故事可以在這里畫上句號了。
是的……你知道的,他去玩教育了,而且把自己玩成了教父級人物。
這一切要從給學渣侄女輔導數學說起。
他和侄女在不同的城市,兩人的交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在他耐心與幽默的講解下,學渣逆襲了,成了學霸。
這事兒傳開后,小伙伴們紛紛把自己孩子托給他指導。可是他覺得這種方法效率太低了,于是采取了錄制視頻的方法,把講課內容錄下來,放到網上供大家免費共享。
經過一年的努力,他把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數學概念與知識點都錄了一遍。每個視頻10分鐘左右,視頻數量達到4800個。
為了方便點擊和查看,他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網站——這就是可汗學院的雛形。
他的簡單明了又生動有趣的教育視頻出來以后,美國已經有2萬所學校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播放視頻,數學老師們則只做簡單的講解和回答學生的提問。在一次TED演講中,比爾·蓋茨上臺對他表示了敬意,原因是蓋茨曾經給小孩子們講過數學,結果學生們聽得云里霧里,而可汗10分鐘的視頻就能把一個數學知識點講得那么簡單透切,孩子們一聽就懂。
很多人都認為他應該收費才對——2012年,可汗成為《福布斯》雜志封面人物。雜志撰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當今,美國市值最高的是7000億的蘋果公司。可是,可汗依舊不愿意對視頻進行收費。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的話,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孩子就無法觀看視頻了。
雖然視頻可以免費收看,但這并不代表它的質量差勁。
隨著點擊率的不斷增加,可汗漸漸開始錄制其他科目的視頻。
他擅長的是數學,對于其他科目,他往往要經過一番“惡補”才能錄制節目,一次,他在不擅長的學科中遇到了一個問題,然后他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查閱資料并且請教相關的教授和學者,當他把問題弄清楚之后,才開始動手制作視頻。
互聯網教育的一個好處是能夠及時得到反饋,每當看見別人對他的感謝和鼓勵,他都會非常開心,其實這也是他堅持制作視頻的原因之一。如今,他的事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可,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多的慈善家的捐助讓這個免費網站更加活躍。現在,可汗的教學內容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數學了,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眾多科目的內容,你都可以在上面免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