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雜交榛子,屬樺木科榛屬植物。其果實(堅果)個大、皮薄、單果重2-2.5克,出仁率高,風味優于歐榛;產量高,盛果期單株產量可達2公斤左右,平均畝產可達100-125公斤,高產可達150公斤以上,且能抗-30℃-32℃低溫,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可栽植。
1.園地選擇
應選擇交通方便,灌排便利,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能好、pH值在5.5-8.0之間,土質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壤土,地勢背風向陽的平地、沙土地或坡度小于15°緩坡地。
2.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合當地栽植條件、符合市場需求、高產、優質、抗病、耐寒品種。大榛果花單性,雌雄同株,不能自花授粉或授粉親合力弱,需多品種混栽。適宜北方寒地栽培的大榛果優良品種有平頂黃、薄殼紅、達維、金鈴、玉墜、遼榛3號、遼榛4號等。
3.定植
3.1挖定植坑
上一年秋季農作物收獲后土壤封凍前按栽植株行距2m×3m挖定植坑,定植坑直徑60cm、深60cm,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將表土與5-8kg有機肥(每坑)充分攪拌混勻回填。
3.2栽植
春季榛苗即將萌發(清明至谷雨)或秋季10月下旬到11初栽植,栽植前先將苗木根系用生根粉水浸泡24小時。將根系側根不少于20條、地際徑0.5-0.6cm、苗高70-80cm、木質化良好、無病蟲害、良種壯苗放入定植坑正中,覆土、輕提苗木、踩實、澆透水(每株澆水6kg左右)、水滲下后封埯;苗木成活后撤埯土。
榛樹為異花授粉植物,必須配置授粉樹。每個園地應選擇3-4個花期相同或相近的主栽品種相間栽植。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一項促進榛樹早結果、早豐產的重要措施,方法分冬剪和夏剪。冬剪在落葉后到翌春枝條萌發前進行,以2~3月份為宜。幼樹修剪總的原則是:輕剪適當短截,促枝擴冠,增力口枝組的數量,擴大樹冠,培育樹形。
4.1叢狀形
植株無明顯主干,通常向四周伸展,保留3~4個主枝,主枝上有側枝,側枝上著生營養枝、結果母枝、結果枝,樹體呈叢狀自然開心形,樹高2.5~3米。第1年定植苗,剪留高度為20~30厘米,在不同方位選留3~4個枝作為主枝,第2年對選留的主枝進行輕短截,每個主枝再選留2~3個側枝輕短截。第3年繼續短截已選留的主側枝的延長枝,形成開心形樹冠。內膛枝不修剪。第4年繼續短截各側枝的延長枝,促進樹冠繼續擴大。
4.2單干形
樹冠有1個主干,干高40~50厘米,在主干上分布3~4個主枝,方位相互錯開。主枝上留側枝,側枝上著生副側枝和結果線枝,形成矮干自然開心形,樹高3~4米。第1年栽后定干,干高50~60厘米;第2年在主干以上選留不同方位主枝3~4個,對每個主枝進行輕短截,剪去枝條長度1/3,剪口留飽滿外芽;第3年在每個主枝上,選留2~3個側枝,進行輕短截。對主枝延長枝也進行輕短截,使其向上方生長,內膛枝不剪。第4年繼續對各層主、側枝的延長枝短截,擴大樹冠。
幼樹期對主側延長枝輕短截,剪去枝條長度1/3。盛果期視榛子生長發育情況,短截主側枝的延長枝長度 1/3不斷促發新枝。內膛枝,除病蟲枝、極弱小枝外可不修剪,培育結果母枝,對中庸枝、短枝不修剪。
4.3夏季修剪
在芽萌動后至落葉前進行,時間5~7月份。主要是摘心、拉枝、除萌蘗。摘心能調節營養生長,控制徒長,促進枝條木質化和更多花芽形成。拉枝主要是增加樹冠光照。除萌蘗可減少樹體營養消耗,樹下萌蘗全部除掉。
5.田間管理
5.1土壤管理
幼樹期(從定植當年到見果,1-3年):可間作矮科作物,每月3-4次中耕除草,每年秋季結合施肥從定植坑外緣開始向外深翻50-60cm擴穴,回填時肥和表土混勻放底層、底土放上層;第一年需在苗的基部培30cm濕土。初果期、盛果期(從開始結果到大量結果,4-40年):春季土壤解凍后在樹體周圍1-2米深翻松土,每1-2個月中耕除草1次,夏季增加除草的次數。
5.2施肥管理
幼樹期:栽后1-2年在植株(單株)四周開長20cm、寬10cm的淺溝,每隔2-3個月將0.2kg尿素撒于溝內,覆土,冬季不施肥;第3年每月每株施尿素0.3-0.5kg。初果期、盛果期在植株旁開寬20cm、深10cm環狀溝,施肥后覆土;花期每株施尿素0.3-0.5kg1-2次;結果期每株施磷鉀復合肥0.3kg;果實膨大期每株施1.5kg農家肥。
5.3施水管理
依據榛樹物候期對水分和土壤要求,加強幼樹期對水的管理,定植當年幼苗,確保土壤濕度,提高成活率。榛樹生長期,每年可灌水3~4次,落葉后上凍前,要澆封凍水,防止冬季干旱和土壤水分蒸發。澆催根水,促進地下根系活動,保持與地上部分植株水的動態平衡,即地上、地下樹液同時活動,防止春風大,干旱,蒸發量大,造成抽條。幼果膨大期澆水,促進幼果膨大,但澇時要及時排水。
5.4授粉樹配制
榛樹為異花結實植物,榛樹栽培需要授粉樹才能豐產,目前我國尚未選出固定的授粉品種。授粉樹配置原則為圓形果品種與長形果品種互為授粉樹。因此,建園時,每個園地或小區可選擇3~4個主栽品種,相間栽植,其品種的花期相同或相似。每個品種栽3~5行,相間栽植可互相授粉。目前榛樹栽培發達國家也采用這種方式栽植。如果單獨配置授粉樹,因榛樹花粉有效授粉距離為18m,按此原則,主栽品種4~5行,授粉品種栽1行,即可滿足授粉要求。
5.5除萌蘗
雜交榛子樹萌蘗枝較多,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與樹體爭奪養分,能減少樹體生長和產量形成。因此,無論那種栽培形式(苗圃除外)都要及時除掉。
5.6高接換頭
采集接穗在樹液開始流動之前進行。選擇生長性狀良好、結實能力強的的雜交平歐榛子母樹采集接穗。采集時間在 3 月中旬開始至3月末。采條離嫁接時間越近,嫁接成活率越高。因此,盡量在樹液開始流動前采條,有利提高嫁接成活率。高接換頭在樹液流動旺盛期進行,一般在4月中下旬。
5.7農業防治
控制栽植密度、合理修剪,做到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加強田間管理,控制結果產量,增強樹體抗病力;采收后及時清園,減少菌源和蟲源。
5.8藥劑防治
芽膨大期、開花前一周、花落后一周、摘果后落葉前這四個時期需噴打殺菌劑和殺蟲劑。
5.8.1白粉病
芽膨大期噴5°石硫合劑;5月末6月初和7月上旬各噴1次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
5.8.2蚜蟲
芽膨大期噴5°石硫合劑;落花后1周噴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
5.8.3卷葉象甲
在成蟲出蜇后至產卵前,噴灑40%速撲殺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毒殺成蟲。
5.8.4食心蟲
6月中下旬幼蟲出土時,每隔7-10天樹下、樹上噴酒菊酯類農藥,連噴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