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鑒于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系統的分析了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指出建立合理的管理體系才是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對食品安全檢測問題的分析,提出當前中國食品安全檢測過程的管理問題。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測;過程;控制
0.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也隨之加重,安全與營養成為人們選擇食品的主要因素,中國食品工業不斷發展,食品質量問題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穩定的大問題。近幾年來,國內連續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導致現在什么是放心食品,什么食品最有安全保障,成為消費者們迫切想知道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食品工業總產值已居全國工業總產值的第一位,食品消費在居民總消費中約占40%,因此,做好食品安全檢測管理、確保食品安全對于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
1.1環境污染帶來的食品
當前,在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環境狀況日益惡化,水污染、大氣污染直接導致農產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食品污染問題成為目前面臨的嚴峻問題。
1.2境外食品安全問題也有可能引發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全世界各國爆發的傳染病,例如瘋牛病,口蹄疫以及轉基因食品等等,也是隨時危險我國食品安全的因素。
1.3新技術帶來食品品質下降、受污染問題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食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是,科學技術的濫用,也導致了食品的污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大棚蔬菜和反季節果蔬繁榮,讓消費者一年到頭可以隨時吃上自己想吃的果蔬,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長期短,因此營養和口感就會有損失,消費者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果蔬已失去原來的口感和清香。更甚者,農民為了搶市場、搶銷售期,大量的使用化肥、農藥等,導致果蔬農藥殘留超標。
1.4食品制造及流通通道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中國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食品加工行業中的不安全因素逐漸暴露,其主要集中在食品摻假、采用劣質、變質原料;經銷者非法出售過期食品;食品標簽不規范;餐飲業作業條件差;衛生狀況令人擔憂等。
2.造成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
2.1由環境引發的不安全因索
工業“三廢”、化肥農藥以及農作物病害是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一些工廠廢水會含有害物質,而有些工廠圖方便,會將污水不經加工直接排入河道,我們都清楚,植物類食物的營養一般從土壤中汲取,用污水灌溉的農田則很容易被農作物吸收,從而導致農作物有害物質積累,進而影響食物安全;大量的使用化肥則會導致硝酸鹽的積累,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就會威脅人類身體健康;農藥對食品安全的威脅主要是殘留,果蔬是最后使用農藥到收獲時間的間距不符合安全標準,則很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魚類長期生活在被工業廢水污染的水中,極易在體內聚集有害物質,人們在食用這種魚類只有很可能導致中毒,重金屬污染,農藥污染,水中生物很可能發生病變,人們使用后,可能導致不可預料的后果。
2.2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引發的不安全因素
當前社會中,非法經營食品問題相當嚴重。在食品加工生產中,有的企業一味追求利潤,置衛生制度于不顧。有的企業無視法律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還有企業明知故犯出售過期食品。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食品經營陋習越來越多,像三鹿奶粉、地溝油等等,給社會帶來極大隱患
2.3食品原料自身引發的不安全因索
有些果蔬在一定條件之下會具有毒害作用。例如馬鈴薯、西紅柿、杏仁,這些都是本身無毒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它們會變成要人命的毒物,像發芽的馬鈴薯、未成熟的西紅柿等等,還有的是由于誤食或烹飪方法欠妥當,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畜、禽、魚、肉等食物中自身會攜帶病毒,而且很有可能傳染給人類。
2.4包裝工藝引發的食品不安全性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食品包裝材料日漸豐富,食品外裝五花八門也增加量食品的不安全行,例如:有些食物用塑料包裝,但塑料本身是有毒性的,再者包裝的回收或處理失當,也會導致失誤污染。
3.保障中國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管理體系構建
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食品的開發者、經營者及消費者等各個層面,貫穿于食品生產的原料 采集、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食用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建立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全過程管理體系。
3.1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不僅是各類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服務和消費對象,也是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監督者和支持者,食品安全與消費者息息相關,要讓消費者更多地參與食品安全立法、執法活動中,發揮消費者的社會監督作用。當消費者自身權益受到傷害時,要學會運用法律和輿論武器,保護自己。
3.2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制建設工作
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安全監督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以《食品衛生法》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建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經濟發展面臨嚴重的機遇和挑戰,為適應世貿組織的挑戰,就要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強、與國際銜接的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中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機制。
對于重點地區和重點產品監管,政府要加強安全監督,加大對生產基地的治理,對于違法犯罪要及時移交公安部門,使其得到應有的懲罰。同時,要落實好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實行責任追究制,將食品安全檢測落實到實處。
3.3污染源的控制
食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要嚴格減少果蔬化肥農藥的使用,就要做好農民的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農民正確使用化肥農藥的培訓;還要嚴格控制高毒農藥的生產和使用范圍,嚴格管制高毒、禁用農藥的生產和銷售,加強對農產品藥物殘留的控制和檢驗,要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發展綠色食品。
3.4生產經營單位的行業自律
有關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自覺選用優質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并嚴格貫徹執行《食品衛生法》,建立嚴格的原材料檢驗制度,促使有關單位生產和銷售安全營養的食品,生產過程、加工工廠要遠離污染源,堅決抵制污染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過程。
3.5加強堅實有效的技術支持
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檢測過程中,不僅會涉及到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市場監督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區域食品污染的檢測控制技術、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技術、食品生產加工、貯藏、銷售等環節的危害關鍵點 分析與控制技術(HACC)P等方面的落后,一直阻礙食品安全檢測的發展
4.結論與建議
食品安全檢測過程是一個保障食品安全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建立一個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的管理機制,以確保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衛生營養,在這其中,要有政府部門的有效管理、消費者的社會監督作用,更主要的是食品經營者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管驍,易翠平,徐斐.關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問題的思考[J].食品與機械,2009,25(3):143-145.
[2]盧敏,吳修利.我國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4):28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