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膠濟鐵路而生的百年小鎮坊子,至今仍保留著舊時的風貌,呈現出近代膠濟鐵路沿線工業小鎮特有的城鎮布局和歷史人文景觀,其近代德式建筑群保存基本完整。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工業布局調整規劃,使以坊子鎮為代表的工礦城鎮正面臨著重要抉擇。本文通過對坊子的形成和發展進程、城鎮格局、建筑風格的認識,從科學、歷史、藝術、文化角度進行價值研究,最后找出保護和再利用的策略,為同類型城鎮的保護與再利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膠濟鐵路;近代城鎮;延續與再生
1.坊子的形成及發展進程
1.1李?;舴铱疾焐綎|半島
1868~1872年間,德國著名地質學家、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兩度來中國進行考察,其足跡遍及中國18個省中的13個,對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地質學、地理學調查。今天的“絲綢之路”就是由李?;舴以谥袊疾旎顒又凶钤缣岢龅摹?869年3月至5月間,李?;舴铱疾炝松綎|半島及其內陸地區,并在其著作中描述了山東半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礦產資源。藉于李希霍芬的影響,德國一直覬覦山東半島的膠州灣一帶。
1.2膠濟鐵路的修建
1897年,兩名德籍傳教士在山東巨野被殺,史稱“巨野教案”。德國以此為借口遂武力奪占膠州灣。
1898年3月,德國駐華公使海靖與清廷代表李鴻章在北京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強租青島99年,條約中《第二端鐵路礦務等事》之第四款日:“于所開各道鐵路附近相距三十里內,如膠濟北路在濰縣、博山縣等處;膠沂濟南路在沂州府、萊蕪縣等處,允準德國商人開挖煤井等項及須辦工程各事…德國商人及工程人,中國國家亦應按照修蓋鐵路一節所云,一律優待…”[1] 之后,德國即開始在山東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探采取樣,同年,德國工程師在坊子地區發現煤層。
1899年6月,膠濟鐵路開始勘測。9月23日從青島正式動工。1901年4月9日,青島至膠州段修成。1902年6月,修至濰縣。1904年6月1日,修達濟南,全線通車。膠濟鐵路干線全長394.06公里,沿線有大小車站55處。[2]
1901年,德華山東礦業公司在坊子的首座大型煤井建成,取名“坊子豎井”,井深252米,直徑4米,此為坊子近代機械化采煤的開始,原本也并不存在工業小鎮坊子,因為開鑿的大型煤礦的礦井附件有一間名為“坊子”的店鋪而得名。
2.坊子的價值研究
2.1科學價值
建筑是一座城市歷史的活化石,建筑文化遺產負載的歷史信息對多門學科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涉及到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建筑史、技術史等多個學科的研究,而且也是具有教育作用的直觀課堂。目前,坊子已經成為濰坊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2歷史價值
建筑文化遺產是直觀而物化的歷史信息載體,當建筑的某一特征同某一層面某一部類的重要歷史事實相吻合時,它便具有了歷史價值,同時反映著某一城市發展時期的狀況。涉及到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建筑史、技術史等多個門類的發展變遷。坊子是中國近代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和相關地。1898年,《膠澳租界條約》簽訂,德國獲得了在山東境內修建鐵路與礦產的開采權,富藏煤礦資源的坊子作為膠濟鐵路沿線重要的礦區之一,成為了具有半殖民地性質的鐵路附屬地。一戰期間,日本奪得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凡爾賽合約》也成為了“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這些重要的歷史事實,都使坊子具有了重要的歷史價值。
2.3藝術價值
坊子作為一座近代鐵路沿線工業小鎮,它的城鎮規劃、建筑風格都代表著當時的工藝水平或者藝術思潮。比如德建建筑中折射出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思潮等的影響。建筑文化遺產本身就是人類社會史中多種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當時的審美欣賞。
2.4文化價值
在時間賦予的歷史意義基礎上,建筑文化遺產還因承載人類世代生活積淀而成為文化空間的坐標與人類文化的產品。涉及重大事件、重要過程、突出成就、特殊意義、廣泛影響等,具有弘揚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政治影響,更有凝聚地域文化與場所精神的社會作用。
坊子是近代膠濟鐵路沿線工礦小鎮的一個縮影,它代表了近代依靠交通而發展起來的工業小鎮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濰坊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存好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在歷史與現實間架起一座很好的橋梁,對于濰坊的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市民精神的寄托都是很好的。
3.坊子地區發展方法研究
⑴鑒于坊子是重要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它的存在完整的折射了中國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過渡,可通過某些建筑的改造將其作為濰坊乃至山東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德建軍營,日建領事所,可將其改造為展覽館,作為德軍日軍侵略中國的文化設施。
⑵鑒于坊子是一座依托近代交通產生的工礦小鎮,建立近代工礦鐵路歷史博物館,以便更好的展示其發展脈絡。坊子因膠濟鐵路而生,鐵路是近代坊子重要的組成部分,1902年建造的坊子火車站現在還保存完好,是德國二級標準建筑,站內附設電報大樓、鐵路檢車段、站臺倉庫等。如果將其改造為近代膠濟鐵路沿線有代表性的歷史博物館,將具有重要的的文化意義,這在國外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在日本,各地的鐵路博物館不勝枚舉,僅在北海道就有36處鐵路博物館;京都的梅小路鐵路博物館則把整個扇形車庫保存下來,配合十幾種各式各樣的動態保存的蒸汽機車,構成日本最為珍貴的文化財產。[3]
⑶鑒于坊子作為濰坊市重要的文化旅游區域,將建筑再利用以完善坊子的社區服務功能。將某些近代建筑再利用為與文化旅游相關的購物、住宿、展示等商業和文化設施,在展示其文化性和歷史性的基礎上,實現它的商業性。比如德建學校的改造為酒吧的案例就比較成功的實現了功能上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3月6日,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引自青島市檔案信息網:http://www.qdda.gov.cn/.
[2]莊維民.近代山東市場經濟的變遷[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0,86.
[3]姜波.山東坊子近代德式建筑的現狀和保護[A].張復合.中國近代建筑與保護4.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526-533.
[4]建筑文化考察組,濰坊市規劃局.山東坊子近代建筑與工業遺產[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