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中專生學習現狀和數學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中專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淡漠、缺乏自信、習慣不良,學習效率低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雙向數學交流渠道。為了改變這一不利現象,提高中職數學的有效性,優化中職數學教學,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
【關鍵詞】職業中學;數學;優化;效率
1.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數學教學活動中,滲透著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的交流,而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在教師的教學情感感染下萌發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感染力,消除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溝通和培養師生的感情。愛教師這個職業首先要愛孩子,沒有愛,你就會被一點點的困難、一點點挫折嚇倒,就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你就不會時不時地給自己加壓、給自己找事兒,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職業學校目前的學生狀況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改變的,就是這樣的材料,我們還要把他們雕琢成器,不付出是不可能的,吃苦了受累了,收入還提不上去,這就是我們的現狀,但是改變現狀靠的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愛這個職業,盡可以混日子,反正沒人強迫我們做什么。但是是我們自己強迫自己做的,我們必須以全身心地工作去面對不理解我們的孩子們的目光,處處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的未來打算,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讓他們成才。布局合理,濃淡相宜的課堂45分鐘,不但能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和享受,使他們在輕松、愉快、優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消化吸收知識。開場時,上課鈴響,或開宗明義,單刀直入;或承前啟后,溫故引新;或設疑置問,勾起懸念;或聯系熱點,出奇制勝等,開場三言兩語,要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明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對數學教學的不同要求
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高中學生對數學學習主要注重知識的階段性和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數學知識的要求細膩、理性與深入,對數學方法的要求全面、靈活與多變,它是為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而中專學生特別是工科類中專學生主要注重知識的基礎性和系統性,對數學知識的要求是基礎知識與概念、公式及應用,會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于我們的中專學生來說,我們要抓住數學概念和最基礎的知識,理清數學知識體系,記住每一個重要公式,會正確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有人提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最優方法。在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在班級中做過一個教學實驗,把學生分成兩組:實驗組和非實驗組。實驗組學生備一本預習本,每天抽半小時時間對后續新課進行預習,寫出重點難點,并要求每天堅持寫聽課筆記和體會。非實驗組學生不做任何要求。經過兩個多月教學實踐:實驗組學生普遍上課聽課專心,思路靈活,數學成績提高迅速。經過這次實驗后,非實驗組學生紛紛要求加入實驗組,通過這種試驗方法,起到了一種反向激勵作用,整個班級形成了愛學習、愛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傳統的教學主要是“告訴教育”,而“告訴教育”已不適應學生現狀,學生急需幫助克服懼怕數學的心理障礙,這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精心設計一些內容,事前推薦部分相關資料,讓學生走上講臺,完全由學生自己主講,實驗證明,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踴躍參與,好多問題迎刃而解,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講課的過程中,要不失時機提一些更進一步的問題,如果學生作出了正確的回答,繼續追問:“你是怎樣想到的?”讓學生顯示正確的思維過程;如果學生答錯了,也要繼續追問:“你是怎樣想的?”讓他將產生錯誤的思維過程顯示出來,以幫助學生矯正思維過程、方法上的錯誤;如果學生回答不上來,還是繼續追問:“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有這些善意且渴求的語言,讓學生把思維中的困難講出來,然后幫助學生排除障礙,理順思路;如果有的學生解答非常迅速順利時,他的解法一定很簡捷,還要追問:“你的解法很好,請你把解法是怎樣得到的講給大家聽聽!”……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在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突出思維過程方面,會使師生思維產生共振。
3.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是要把數學教學從“教師以板書、講解為主,學生以聽講、做題為主”的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來組織課內外教學活動,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并用以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這里還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和計算機輔助教學。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就要求數學教師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求數學教師充分了解數學教育與發展、學生的學習心理,樹立起數學教育服務于素質教育的思想。數學教師還應學習、研究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了解國內外教改實驗已證明為有效的各種現代教學方法。掌握電化教學、計算機編程與操作的技能。
4.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與創新能力
教師選擇學生能直接接觸到的生活實例,并依照科學性、可行性原則進行編制,讓學生體驗應用的數學,把數學真正作為工具來使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可以對課本上一些常規性題目,打破模式,改造成開放性問題。可以是給出了明確條件,但沒有明確的結論,或者結論不穩定,需要探索者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或判斷結論的問題(探索結論);也可以是給出了問題的明確結論,但條件不足或未知,需要尋找充分條件并加以證明的問題(探索條件);可以是改變條件,探討結論相應發生的變化,或者改變結論,探討條件相應發生的變化的問題(探索變化)。
5.在學生中開展數學應用性學習能力的評價
在中職數學課程考核中改革傳統的學業評價方式,實行應用性學習能力評價,評價內容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還要考核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將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表現,包括學生的人品素質、職業道德、學習愿望、學習能力、應用意識、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個性與情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體現學生多維學習能力的協調成長,體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性原則,更重要的是評價中要尊重個性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良好特性的認可與評價,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發展自己的特長。這不僅能引導日常的數學教學自覺地向應用的方向發展,還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
6.時刻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課堂語言
學生總是很重視老師對自己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如果我們職業中學的數學教師能夠給他們以一定的鼓勵,哪怕是一個肯定的語氣、一個欣賞的眼神,學生都會產生前所未有的熱情。當然,這種激勵性的語言一定要中肯,實事求是,我們說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但這并不意味著無原則的廉價表揚。有的教師也認識到激勵的重要性,但是在課堂上表揚毫無原則,滿堂就是好、很好、很棒、真的很棒。讓學生覺得在搞形式主義,老師的表揚缺乏真誠,也就沒有了份量,起不到真正的激勵作用。更何況職業中學的學生接近成人,比較敏感,廉價的表揚對他們來說可能會起反面作用。
【參考文獻】
[1]丁志勇,呂俊杰.2010.中專數學課程改革中新課程標準的運用,教學園地,32(101).
[2]陳國成.2010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數學有效教學探析,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