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下后澆帶的設置既需要考慮后澆帶寬度的問題,也需要考慮后澆帶間距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應該考慮其他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視具體的工程情況而定。后澆帶典型的優勢就是有利于降低沉降差,同時還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構件收縮力。本文首先對某一工程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其次概述了后澆帶的設置工作,最后,探討了其施工工藝。
【關鍵詞】地下室;后澆帶;設置;施工工藝
后澆帶的設置需要注意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位置的留設,因為每個地下工程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留設的位置也應該存在著差異,因此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時,具體選擇哪一個留設位置,不能擅自決定,應該與設計單位進行商議,依照設計單位的要求進行留設,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后澆帶的施工不會有后顧之憂。
0.工程概況
某單身公寓樓及職工食堂工程,總建筑總面積為27715.3㎡,地上25132.7㎡,地下2582.6㎡,建筑基底面積2582.6㎡.其中,單身公寓地上18層,地下一層,高66.9m,梁筏基礎,基礎埋深-6.5m;職工食堂地下2層,地下1層,高度9.3m,獨立基礎,基礎埋深-6.5m.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采用厚度為60cm的C35、P6抗滲混凝土,壁板為30cm的C40、P6抗滲的混凝土,地下室頂板為45cm厚的C35、P6抗滲的混凝土,平面形狀為“□”。地下室底扳、側墻和頂板均設置縱橫兩道后澆帶,后澆帶寬度為1000mm,位置在1軸和5-6軸成十字形設置,后澆帶總長度合計約為700m,厚度同梁板厚。
1.后澆帶的優勢
后澆帶之所以能夠被應用在地下室中,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一下幾點優勢:
(1)能夠有效的解決沉降差問題,正常情況下,高層建筑與其裙房及其基礎,在設計時,應該將其看作是一個整體,但是如果施工時,依然將其看作是一個整體,及其容易會出現沉降差的問題,而采用后澆帶技術之后,將上述整體在短時間內分為兩部分,首先進行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待到沉降量基本上確定之后,在進行混凝土,再將高層與底層能夠有效的融為一體。在設計后澆帶時,需要對其基礎手里狀態進行有效的分析,因為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施工,其基礎受力必定會有所差異,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強度核查,當已經把高層建筑及其裙房與基礎連成一個整體之后,還需要注意后期沉降差的問題,處理不當依然會產生附加內力。上述這種處理方法,要求建筑地基性能佳,并且保證建筑沉降的問題應該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為了提高效果,需要進行如下調整:
首先,調整壓力差,建筑主體荷載非常大,因此降低基礎,增加埋深,以使其附加壓力得到有效的降低,而底層部分荷載非常小,可以增大其土壓力,使用十字交叉梁效果最佳,此種方法即可將兩者的沉降比較接近;其次,調整時間差,可以先對建筑主體進行施工,等到基本框架建設完成,其沉降差也趨于平穩狀態時,在對建筑附屬的部分進行施工,即可保證兩者的沉降差接近。
(2)降低溫度收縮裂縫出現的概率,通常情況下,現澆混凝土在硬化期間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收縮的能力,已經完成的建筑結構也會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雖然混凝土收縮影響不會立即出現,一般都要在施工完成之后,2個月之后才會逐步的出現,但是溫度影響卻十分時常出現,混凝土構件受到溫度的影響,非常容易發生裂縫,但是設置后澆帶之后,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收縮空間,對降低收縮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設置后澆帶之后,混凝土自身具備的抗拉強度可以與其溫度應力相互抵消,進而使得混凝土結構能夠更有效的抵抗溫度變化。
2.后澆帶的設置
在設置后澆帶時,應該遵循相應的原則,即抗放都要有所顧及,但是以放為重點。一般情況下,混凝土都不同程度的會出現開裂的情況,可以通過設置后澆縫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后澆縫能夠有效的將混凝土所具有的約束應力得到有效的釋放,之后再使用膨脹混凝土來完成填補工作,以此來抵抗未釋放出來的殘余應力。設置后澆帶的施工工藝基本相同,但是也需要考慮工程的特點,不用的地下工程其留設的位置也有差異,所以施工單位在選擇具體的留設位置時,應該與設計單位進行商議,取得設計單位的允可,才能夠進行施工。后澆帶設置的間距應該合理,如果構筑物屬于矩形,其彼此之間的間距保持在30m與40m之間即可,至于后澆帶的寬度,主要與施工方便為主,根據構造要求具體而定,該工程將其寬度設置為1m。
3.后澆帶的施工技術
3.1模板支設
根據分塊圖劃分出的混凝土澆注施工層段支設模板(鋼絲網模板),并嚴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進行。
3.2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筑
后澆帶兩側的結構混凝土澆注厚度應嚴格按規范和施工方案進行,以免因澆注厚度較大造成鋼絲網模板的側壓力增大而向外凸出,導致尺寸偏差。采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在混凝土澆注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層澆注厚度和振搗器距鋼絲網模板的距離。為防止混凝土振搗中水泥漿的嚴重流失,應限制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采用Φ50mm振搗器時間距≮40cm;采用Φ70mm振搗器時間距≮50cm。
3.3澆筑地下室頂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縫的處理
對采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時(用手壓混凝土表面能出現指紋),用壓力水沖洗(水應呈霧狀),清除浮漿、碎片并使沖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時將鋼絲網片沖洗干凈。混凝土終凝后將鋼絲網拆除,立即用高壓水再次沖洗施工縫表面。對木模板處的垂直施工縫,可用高壓水沖毛,也可根據現場情況和規范要求,盡早拆模并及時用人工鑿毛。
3.4地下室底板后澆帶的保護措施
對于底板后澆帶,在后澆帶兩端兩側墻處各增設臨時擋水磚墻,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墻壁兩側抹防水砂漿。為防止底板周圍施工積水流進后澆帶內,在后澆帶兩側50cm寬處用砂漿做出寬5cm、高5~10cm的擋水帶。后澆帶施工縫處理完畢并清理干凈后,頂部用木模板或鐵皮封蓋,并用砂漿做出擋水帶,四周設臨時欄桿圍護,以免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堆積垃圾。基礎承臺的后澆帶留設后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后澆帶內。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板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的保護措施可采用砌磚保護 地下室底板后澆帶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本工程的防水效果,尤其是當后澆帶遇到地梁時較難清理。為此,我們擬不滲漏。在底板、地梁砼澆筑完畢后,用九夾板封蓋,并派人檢查,以防雜物落入其中,在兩側砼澆筑60天后,用高一級摻有12%UEA微膨脹劑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密實。
4.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后澆帶的設置對地下工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施工不夠合理,會引起比較多的后續問題,因此需要由經驗豐富的后澆帶施工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重點就是對地下室頂板以及地板施工,盡管后澆帶施工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還是有必要制定詳細的計劃。
【參考文獻】
[1]徐超.高層建筑地下室后澆帶施工技術探析[J].四川建材,2009(02).
[2]李林娟.淺談地下室后澆帶設置與施工[A].中國水利學會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委員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
[3]都興超,王強,李剛.后澆帶施工工藝及注意事項[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遼寧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專業委員會論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