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全壽命周期經濟評價的不同階段進行了劃分,對綠色建筑效益指標體系、經濟體系、評價體系設置內容及指標進行分析,旨在不斷完善綠色建筑全壽命評價體系。
【關鍵詞】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必須尋求技術與經濟的平衡。在全生命周期評價體系構建中,必須抓住每一個環節的設計要點,從技術和經濟的角度同時入手,不斷改進評價方式與手段,切實完善評價系統,以增強評價的準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1.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的優點
在全壽命周期內,要通過節能節水、節地和節材等方式,最大可能地減少資源耗費,降低建筑對環境的污染,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建筑空間,并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中,句式要立足整體,將綠色建筑貫穿到全過程中。采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使得評價角度更加全面。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主要從時間、空間、參與主體多個角度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的評價比較全面、整體和系統。同時還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便于對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進行準確把握和控制,從而最大可能地減少成本投入。此外,綠色可以實現全過程動態化評價與控制,形成封閉式循環體系,有利于增強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由此可見,綠色建筑能夠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目標的最大化。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問題,而綠色建筑就是能夠實現自然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與發展。在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構建中,要高度重視分析與研究,全面客觀地對綠色建筑進行評價,從而促使和諧社會的構建。在綠色建筑發展中,要著力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與改進,充分凸顯綠色建筑在使用和運營中費用要遠遠低于傳統建筑的強大優勢[1]。
2.將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貫穿到全過程中
在對綠色建筑進行評價時,可以將全壽命周期劃分為報廢材料回收、建設設計決策及運營維護幾個階段。
2.1廢料回收階段
在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報廢材料的回收與利用,作為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廢舊建材再次利用的重要意義。對于無法直接實施利用的建筑材料,要通過其他手段實現再利用,從而最大可能地減少廢棄材料產生的污染,從而將建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程度。
2.2建設階段
在建筑階段,是影響綠色建筑決策及設計落實的關鍵階段,也是工程項目質量和實施結果的關鍵環節。在建設階段,如何做好施工質量與安全控制,狠抓施工進度與成本控制,是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構建中的重要工作。
2.3設計決策階段
在設計決策階段,必須高度重視,避免重施工而輕設計的問題,要將技術設計作為重點。技術設計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構造、施工工藝等,還會對項目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生重要影響。在決策階段,要將投資項目一一羅列出來,從而為建筑工程項目投資提供可靠的技術經濟指標。作為設計人員,必須科學策劃綠色建筑工程設計及投資,從技術及經濟角度進行可行性分析與研究,對綠色建筑進行投資估算,從而再次確定投資決策。只有確保投資估算的準確性,才能確保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進行可行性分析時,要全面科學地分析,以切實做好造價管理,確保綠色建筑能夠順利達標。
2.4運營和維護階段
在構建階段,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所投入的資金比較多。但是在建筑項目投入使用后,就會凸顯出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減少能耗和節電、節水等方面,能夠發揮出積極的經濟效益。在保證質量與安全的基礎上,科學制定運營計劃,從而將運營階段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降到最低,以實現綠色建筑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目標[2]。
3.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指標分析
3.1綠色建筑效益指標分析
一是指標量化。要利用專家對綠色建筑效益指標進行量化分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評價專家往往只是注重評價指標方面,由于指標度量的多樣性,導致這樣的措施差異性很大,從而導致計量指標的效果不夠明顯,影響了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的嚴謹性和完整性,通過多層次的分析,對指標的權重進行科學合理地確認。然后,通過專家打分方式,對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從而確保對綠色建筑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和公平性。
二是指標內容的設置。指標內容是影響評價體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綠色建筑效益評價體系中,要將綠色建筑、室內外環境作為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指標。綠色建筑是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的環境效益要高高得多。在建筑項目工程中,要從能源及管理方面入手,采取系列的節能降耗措施,以此最大程度地減少成本開支。從綠色建筑的作用來看,主要是給人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在綠色建筑指標體系構建中,要從經濟與環境效益及個人舒適度等多個指標,能夠對綠色建筑評價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科學設置評價內容是做好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構建的重要任務。
3.2要注重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在進行向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設計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功能型適用的原則。要充分滿足功能的適用性,既要滿足基本功能,還要滿足其物理性能,確保建筑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從滿足適用性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切實增強綠色建筑的實際功能。二是堅持技術優先。技術的先進性是確保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要盡可能地采用最先進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與安全,實現綠色建筑效益的最大化目標。三是相互協調原則。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中,必須注重環境的協調性,就是要將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程度。要將可再生的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作為重要手段,盡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資源,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四是經濟的合理性原則。全壽命周期建筑的經濟合理性原則也是現在大眾所考慮的因素之一,這就要求使用最低的全壽命周期成本實現必要的性能,最終獲得的壽命周期經濟效益也會更豐厚,全壽命周期成本也就是整個全壽命周期中使用的全體費用,即建設的費用,使用時維修的費用和建筑垃圾清理費用等等。
3.3采取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
一是從環境效益方面進行評價。綠色環境就是要通過最佳的設計方案,力求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降到最低程度,對建筑進行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做好通風、透光和防噪聲設計。通過綠色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獲得最大的環境效益。評價時,就是要從綠色建筑所產生的環境效益進行評價,從而不斷優化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二是從經濟效益方面進行評價。全壽命周期中不僅包括設計、建設的成本,也包括使用、維護的成本費用。因此,在進行評價時,要重點查看使用和維護階段所產生的費用成本,以便從全壽命周期中做出最好的設計,達到真正降低周期成本的目的[3]。
4.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需要不斷完善,才能適應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通過不斷分析與研究,客觀評價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對于推廣綠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綠色建筑比傳統建筑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更大,但是,從全壽命周期來看,綠色建筑在使用和運營維護階段的成本要比傳統建筑低得多。在進行評價體系構建中,必須從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角度在進行考慮,這樣才能不斷健全評價體系,從而增強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的強化綠色建筑的生命周期評價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濤.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體系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4,27:63-64.
[2]吳志鋒.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造價分析與管理[J].才智,2012,26:72-73.
[3]黃婧雯,彭盈.綠色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新疆農墾經濟,2010,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