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法律政策及其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其評價方式也成為了人們不斷研究的熱點工作。下面本文針對風險評價相關概念及風險評價在職業病危害評價中的應用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和探討,提出目前風險評價存在的問題和以后的發展展望。
【關鍵詞】風險評價;職業病危害評價;應用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風險評價技術逐漸進入到我國,在我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剛開始風險評價被廣泛的應用于安全評價工作中,受到各政府部門及生產企事業的廣泛應用。目前隨著以人為本及對員工健康的越來越重視,特別是《職業病防治法》的修正,職業病危害評價逐漸被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所接受和重視,相關技術機構和人員也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風險評價也逐漸在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中被應用,完成了航空航天、機械、電子、化工等各個領域的標準研發工作。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本文對風險評價在職業病危害評價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索。
1.風險評價相關概念
風險評價當前沒有統一的認識和定義,在當前最大眾化的一種認識就是風險是由風險事故、風險因素以及風險損失等多個不同的要素組成,這些風險成為了危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嚴重程度的綜合考量。風險率是用來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因此風險率顧名思義就是事故發生的概率和事故帶來損失的嚴重程度的乘積。
風險評價工作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整個項目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據安全系統工程方式和原理,風險評價就是依據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能夠在進一步分析系統工程危險因素的基礎上,能夠對系統發生的事故和職業病危害等多方面可能性給予正確認識,進一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準確的判斷危險源頭、評估事故的可能性,判斷風險是否能夠被容忍,對于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分級評價,制定有效的控制方式。
2.探索風險評價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中的應用
風險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依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標準和法律規定來開展風險評價工作,比如在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中對改建、擴建、新建、技術引進和改造等項目中需要進行的職業病危害評價等加以明確,并提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在進一步明確權責范圍的基礎上,為職業衛生監管工作開展提供保證。《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編制要求》、《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編制要求》、《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中都已經明確的應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分別采用類比法、檢查表法、定量分級法等對其進行了科學的評價和認識,這幾種方式能夠反映建設項目在職業病危害和法律標準等方面是否存在符合情況,同時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工作開展可以提出有效的評價指標。但是對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影響不能夠實現細致的評價,這就造成了我國職業病危害評價的不良發展,嚴重的阻礙了其發展腳步。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建設單位、相關的評價單位管理部門都需要對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有效的開展,通過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對其不良危害進行科學、有效的識別,從而能夠在識別職業病危害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方式來開展社會評價工作。
利用風險評價方式和風險評價機制來對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進行科學評價,這種評價工作的開展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因此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總結和探討,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估評價技術手冊中,需要根據風險評價作用給予正確的定位,能夠在準確識別風險評價方式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識別能力,提高風險評價效果。
3.風險評價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風險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建設項目職業衛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降低了職業病的危害率,便于各個系統之間科學合理的對相關職業病危害程度、事故發生率等進行有效的對比,因此風險評價的工作越來越受到衛生領域的認可和歡迎。
隨著職業衛生評價的發展,其評價方式越來越成熟,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暴露,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比較重視對自身領域存在的固有風險加以準確的識別,忽略了職業病危害的誘因,對其應急情況下職業病危害的影響力和損害程度、結果等都降低了,從而影響了職業病危害評價的發展和進步。不同的風險評價方式都有和其自身相適應的條件和適用范圍,錯誤的方式會產生錯誤的結果,因此在未來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過程中,其研究方向需要不斷進行調整,準確的識別風險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帶來的誘因問題,能夠選擇正確的風險評價方式、深入的認識和研究職業病危害因素,從而對其發生的概率不斷降低,實現對其損失的持續降低。
4.風險評價應用的未來展望
每一種風險評價方式都有其適合的適用范圍和應用條件,錯誤方式的使用會引起錯誤的評價結果,因此在風險評價方式選擇過程中,正確的選擇適合的風險評價方式,對其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科學認識,降低了傷害范圍和傷害影響力,是未來風險評價應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風險評價能夠直接的估算出事故發生的概率和帶來的危害,因此在對其進行事故風險評價過程中,可以保證各個系統對事故可能性大小進行科學對比,對其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加以準確的識別,從而有效的應用于企業指導和建議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日常工作的開展,能夠降低事故指標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率,避免因為職業病危害對工作人員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不斷加強對當前職業病危害評價方式的認識,彌補其不足,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準確的識別其分布區域和濃度變化,對于開展職業病防護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更加準確的識別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風險情況,降低風險發生率。
5.結束語
風險評價工作過程中,將其應用于建設項目的論證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風險評價工作的開展還可以有效的應用于企業設計和施工階段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尤其是日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優勢,通過有效的運用安全技術措施,能夠明顯的降低事故發生率,識別事故發生指標,避免因為職業病危害因素而對工作人員產生不利影響。在風險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對其職業病危害評價方式不斷進行補充和完善,可以將當前建設項目職業衛生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準確的識別,進一步為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條件,提高風險評價效果,降低職業病在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安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危害。
【參考文獻】
[1]陳思蘭.探索風險評價在建設項目職業衛生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2,32:180.
[2]龔偉,杜陽光,張綺.MES評價方法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0,09:1612-1613+1635.
[3]劉麗芬,梁嘉斌,王致,鄧穎聰,張海,劉移民.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分類在評價項目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3,01:1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