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環境污染情況日趨嚴重,同時也得到國家及政府的重視,我國提出了環境保護原則,使一些產業在保護環境的情況下進行。我國農村污染現象也尤為嚴重,文章分析了目前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根據各個污染現象及特點進行探討,并研究了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相應提出治理農村污染問題的措施,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及環境的保護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關鍵詞】環境污染;農村;現狀;措施
0.前言
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日益進步,使我國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趨明顯,受到人們的關注。農村環境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同時導致生態環境及農作物受到破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及安全,對人類社會造成傷害。污染得不到改善,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的損害,因此,要從基礎做起,將整治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作為出發點,根治環境污染問題,為農產品的生產創造一個環保的環境,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農村環境保護的意義
由于農村環境是農業環境的中心,因此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保護農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保證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的需要,對提高農村環境質量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2.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類型
2.1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農村是農作物生產的主要地區,隨著人們對于農作物需求量的增多,農民對農作物產量的要求,同時方便農作物的除草與治理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化肥、農藥、除草藥劑等被施用,農藥隨著土壤滲入水層,給水質帶來嚴重的污染。同時,農業污水的任意排放也給水資源帶來污染。造成土質破壞、土質營養流失,農作物受病害、產量降低,也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
2.1.1畜禽養殖污染面廣且量大,污染嚴重
農村養殖業的發展呈現無秩序、分散性的養殖,數量多且處理沒有規范性,禽類、畜類的糞便直接排放沒有進行管理及處理,由于堆積給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給氣味的排放給大氣環境帶來損害。農村養殖污染嚴重部分來自于集中養殖地區,糞便的排放量大且長時間沒有得到治理,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嚴重。畜類、禽類養殖帶來的大氣、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
2.1.2化肥、農藥施用強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農藥和農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積污染。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已制約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我國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為4637萬t/a,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施用量達40t/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設置的25t/km2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還存在肥料之間結構不合理現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
2.1.3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嚴重,生活垃圾處置系統有待完善
由于農村排水系統及垃圾的清理受到限制,沒有得到完整的治理,導致生活用水無牌得到排放及治理,迫使污水排被排進水溝等地表面,給地表水帶來污染,同時,給生活用水帶來污染。
2.2農村環境污染的類型根據農村環境污染現狀,主要分為3類
由現代化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藥、地膜等造成的各類污染,簡稱農業污染型(面源污染);由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簡稱生活污染型;由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簡稱工業污染型(點源污染)。
3.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思想認識不到位,環境意識不強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忽視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農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數農民對科學用藥、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養分狀況進行測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單純地加大劑量濫施農藥,結果不僅造成化肥農藥利用率不高,而且對環境污染嚴重。
3.2傳統農業格局被打破,養殖業與種植業日益分離
傳統的畜禽養殖規模較小,種植、養殖一條龍,畜禽糞便大部分作為農家肥,對環境污染較輕。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業正逐步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僅污染總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對集中趨勢,出現了一些較大的污染源。
3.3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品結構不能適應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需要。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
4.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與措施
4.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關鍵是要把廣大農民群眾發動起來,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環保宣傳和科普教育,在農村營造一個學習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宣傳環境保護政策、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熱烈氣氛。
4.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把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職責,建立齊抓共管、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環境保護部門切實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等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試點,探索農村治污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抓緊研究制訂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4.3完善環保法律體系,加強環境規范管理
農村環境管理單位應該落實法律法規的規范,保證農村盡在在法律規范下進行。同時,使環境保護在依法保護下進行,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將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有效的進行宣傳,并使人人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內容,積極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將農村建設為具有規律性、法律性、規范性與環保的地區。
4.4加大綜合治理力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包括:畜禽養殖及集鎮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統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
5.總結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能夠提高農村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環境發展,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與監督體制,建立健全法律體系,使農村經濟規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與監督。環境保護部門應該與各個單位加強聯系,相互協調、監督、促進,在保證農作物不受到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環境保護治理手段的實施。制定環保法律,制約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并引導人們做好環境保護的基礎,加強環保意識的滲透,了解環保重要性,使人人參與環保工作。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經濟良好發展,同時為農村居民創造一個環保、清潔的生活氛圍。
【參考文獻】
[1]馮欣,師曉春.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05).
[2]張朝霞,王春梅.延安市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