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全面展開,作為生態工程建設的主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越來越被重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對于整個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要求來講,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本文結合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實踐,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發展對策等作了些簡單的論述并提出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基本見解。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問題;策略
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發生,加劇了對自然物種資源的威脅,加大了貧困地區的脫貧難度,加劇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因此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的焦點問題。林業作為生態工程建設的主體,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顯突出,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林業發展,是歷史賦予的重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先后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一系列林業生態工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現在推行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此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與觀測,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總結。
1.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1.1生態工程規劃問題
堅持不懈的對林業發展重要戰略進行宣傳教育工作,有助于解決國民對于林業地位的認識盲區。這對于大力發展林業在生態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以及樹立森林資源是我們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等觀念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就我國林業發展現狀而言,我國國民對于農業發展仍然缺乏科學系統的認識,這使得我國在進行林業發展建設的同時仍然面臨著重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解決對林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去為林業發展建設保駕護航。
1.2林業生態工程質量問題
質量問題是林業生態工程較嚴重的問題。一些地區由于短期內退耕面積過大、退耕速度過快,良種生產供應不足,導致一些品種混雜、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劣質種苗被栽種,相應的技術服務不到位,進而使得補植任務過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質量不高,甚至出現“一年青、二年黃、三年見閻王”的現象。許多地區讓群眾上山盲目種植,由于缺乏造林技術,施工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這些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就是工程建設質量問題。它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不能使林木發揮出其效益,所以,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關鍵。
1.3林業生態工程投入問題
當前林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搞任何一種社會公益性的事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資助。尤其是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缺少資金,工程建設便會陷入困境。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面比較廣,在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動植物資源保護和保護農田牧場等方面都承擔著繁重的任務。因此,各地主管部門或當地政府,應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在有效的范圍內,籌集資金,并把這有限的資金應用在關鍵問題上,實施專項資金制度,專款專用。
1.4林業生態工程監管問題
過去的造林工程實際上往往是由林業設計部門制定工程建設規劃,由林業行政部門組織工程,然后由工程的實施或設計部門對工程進行驗收,缺乏獨立的林業生態工程監理隊伍和切實的監理制度。有些地區有相應的監管機構但管理水平低下。一些地區沿用傳統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存在著政策、技術標準、管理措施多變的弊端。有些地區現有的管理人員多為林業技術人員和一般管理人員,缺乏既精通林業專業技術又懂經濟管理的專業人才。最嚴重的就是一些地區虛報林業生態工程成果。
2.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措施
2.1科學規劃,做好林業生態工程的總體部署
與其他工程相比,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長期性、高投入性、生產管理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工程建設的動態性,同時還具有相當的風險性。在實施任何一項林業生態工程前,都必須制訂好治理模式,做好規劃工作。林業生態工程的規劃工作首先要遵循區域性原則,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區規劃,最終獲得合理的布局。實施林業生態工程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在此基礎上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要綜合治理、統一規劃。生產上的統一是指農、林、牧、副等行業并舉,形成多元產業結構;在措施上要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業耕作措施綜合起來,進行配套使用;在具體的環境治理工作中,也要實行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各地都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不同的管理規劃措施。使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長期持續下去,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2提高造林質量
要提高造林質量,就要堅持選好樹,選對樹,選擇適當樹種,適當種樹,不同樹種具有不同的適應性,不同的土壤類型及氣候特點,所選擇的樹種也是不同的。還要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區域性治理要采取不同的造林、營林措施。林地造好后還要對重點的自然災害分子,盡享有效的防治。例如加強對病蟲害檢測檢疫工作的力度,主要通過營林措施的改善來解決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問題,要調整林種、樹種結構,營造混交林,提高林分穩定性,增強林分的抗病蟲害能力。
2.3加強森林經營和管理保護
要規范造林技術,完善造林機制,提高造林質量,充分調動群眾造林積極性。造林后的管護工作要及時跟上,建立健全管護機構,組建管護隊伍,購置管護設備,建立管護制度,確保管護工作落到實處。要按項目管理,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在工程實施中,要嚴格按照把質量意識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服務機制、政策機制等。有許多事例都說明,由于管理職能的失誤,沒有維護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成果,使已得到的成果失之交臂,從而使已改善的生態環境又退化了。所以,加強管理職能、維護生態工程建設的成果,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長期發展戰略所必需的。
3.結束語
林業生態工程工作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制定可操作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培育和引進優良樹種,加強林業生態工程的工程建設管理,并且逐步建立以國家資金為主體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體系并對資金實行強化管理。在監管方面,推行項目法人制、項目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推行合同管理制。
【參考文獻】
[1]王洪軍,黃石竹.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經驗與問題[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1.
[2]李大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建議[J].綠色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