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嗨,老頭》,引發了人們對阿爾茨海默?。ㄋ追Q老年性癡呆)的熱切關注。對于這一老年人中最常見的一類疾病,公眾在認知上還存在哪些偏差?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防治呢?
最近,家住浙江省金華市區的王阿姨由女兒陪同前來醫院就診。王阿姨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和善有修養的老人,禮貌而熱情,但仔細詢問后發現:王阿姨近一年多來明顯地忘事,一件事情反復提問,家中日用小電器如微波爐、洗衣機等都不會使用了,在近兩個月內她已經在家門口走失3次。經量表測評,王阿姨除了明顯的記憶功能損害外,其時間地點定向力、執行功能、計算力、語言能力均有明顯的損害,初步診斷王阿姨為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患者主要特點是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減退,定向力、理解能力、執行能力較差,社交能力下降。這些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損害其身心健康,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早期識別老年癡呆的八大“信號”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反應遲鈍、常常忘事是很自然的老化表現,根本不是什么病態。由于缺乏對老年癡呆的正確認識,加之患者起病隱匿,早期不易被家人覺察。導致很多老年患者錯過了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時機。
在這里,介紹簡單易行的記憶障礙篩查法,以早期識別老年性癡呆的八大“信號”:
1.判斷力出現問題,主要表現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經濟問題有困難,如不會算賬了,作出的決定經常出錯,辨不清方向或者容易迷路。
2.興趣減退,愛好改變,活動減少。比如,幾乎整天和衣躺著看電視;平時討厭外出,常悶在家里,懶得動,無精打采。
3.不斷重復同一件事。例如,總是問相同的問題,重復講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句話等。
4.學習使用某些簡單的日常工具或家用電器有困難,比如電視遙控器不太會操作、微波爐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5.記不清當前的月份或年份。
6.處理復雜的個人經濟事務有困難。如忘了如何使用存折,忘了付水、電、煤氣賬單等。
7.記不住和別人的約定,比如和家人約好的聚會常常記不住,計劃去拜訪親朋好友也會忘了。
8.日常記憶和思考能力出現問題。比如自己放置的東西經常找不著;經常忘了服藥;想不起熟人的名字;去超市卻忘記要買的東西;忘記看過的電視、報紙、書籍的主要內容;與別人談話時,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等。
醫生在診療時,可以讓老人自己填寫調查問卷,或通過向知情的家屬詢問,以了解在過去幾年中老人在記憶或者思維方面出現的問題。如果老人對以上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項目回答“是”,很可能是記憶功能出現了問題,需要盡早接受治療。
認知康復治療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復
對于老年性癡呆的治療,建議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聯合認知康復治療。藥物治療仍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阻止過早出現行為和功能的下降,延緩或阻止癡呆程度的加重,并盡可能減少并發癥,延長患者的生活自理期和生存期。
認知康復治療主要是通過講解疾病知識,以及進行康復訓練,讓患者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同時,使患者、家屬都積極參與到認知康復活動中來,創造有利于患者學習的環境。在此環境中,患者可能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以及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持,從而提升功能水平、改善生命質量。
適合于老年性癡呆的認知功能康復訓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注意力的訓練。使用劃消測驗,給患者一組不規律的數字,要求患者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劃掉數字3或劃掉數字3前面的數字等等,以此訓練注意力。
二是記憶訓練。通常用于記憶力減退和容易遺忘的患者,如應用路牌、提示板、箭頭符號、地域顏色的區分等進行時間和空間的辨別。一般每周訓練三五次,每次二三十分鐘,連續訓練3個月為一階段,然后進行記憶評分,觀察效果。訓練的方法包括:
照片記憶訓練 出示人物照片(如名人頭像或患者親屬的照片等)一二十張,每張照片出示5~20秒,然后讓患者從所提供的諸多照片中選出前面見過的照片(供選的照片為需要記憶照片的2倍)。
地圖作業訓練 利用簡單的趣味地圖,要求患者找出由一地去另一地的路線,方法越多越好。
視覺記憶訓練 找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水果、蔬菜和日用品等)圖片若干張,對這些圖片進行分類,要求患者在圖片出示完三五秒后,復述所示圖片的名稱。以每次所要求識記圖片的數量來衡量訓練難度的大小。
復述短小故事 先給患者選讀一個簡短有趣的小故事,然后讓患者在聽完后回憶故事細節,并用言語清楚表達。
彩色卡片拼圖訓練 讓患者用零碎的彩色卡片拼出一個圖形,由易到難。這不僅可以訓練老年人對色彩的辨認,還可鍛煉其即刻和延遲回憶的能力。
此外,由于老年癡呆癥患者缺乏有系統的組織和延續的技巧,需要家屬通過感官刺激等康復活動幫助他們提高和減緩功能缺損。如給其播放熟悉的聲音(動物的叫聲、戲曲片段)進行辨別;把鮮果放入他們的口中,鼓勵其說出滋味、名稱、形狀及相關知識;用編織、書法、布藝粘貼等方式,讓老人保持較強的動手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時,由于他們往往失去自我照顧和保護能力,為滿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在進行護理時應盡量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其獨立完成,必要的情況下可提示或示范,以免患者自理能力過早退化。同時,應給老人多些情感支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不要過多指責,以免傷害老人的自尊心。在和他們交流時,語言要簡單、形象、緩慢、清晰,態度要親切、溫和、平靜,要經常耐心傾聽,多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可以喚起患者的積極情緒,使患者增強信心。
(據《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