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急救不僅要快,更要送“對”醫院
卒中患者中,有60%~80%的人是腦梗死患者。以腦梗死為例,當腦梗死發生后,腦組織在缺血3小時后就可能出現不可逆性變化。對這類患者,國內外治療指南均推薦對發病后3小時內且符合溶栓條件的患者,應盡快給予靜脈溶栓治療。研究顯示,靜脈溶栓治療不僅在24小時內就可以讓癥狀緩解,而且可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殘疾的發生率,并挽救患者的生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擁軍說:“腦梗死發生后,很多患者被送往就近的醫院或者有熟人的醫院,但這些醫院未必具有溶栓條件,也不一定有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快速應急機制,從而導致患者寶貴的急救時間浪費在掛號、排隊、拍片子、輾轉多個科室的路上,進行溶栓治療的機會很快丟失了,發生殘疾和失去生命的風險越來越大。因此,在腦梗死急救時,不僅要快,還要準,選擇合適的醫院將成為對患者急救時的關鍵。”
卒中患者要選擇專業醫院救治
不久前,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神經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制定的《中國卒中中心建設指南》首次發布,并同時公布中國卒中中心聯盟(CSCA)成員醫院名單。全國共有161家醫院成為中國卒中中心聯盟成員醫院。
《中國卒中中心建設指南》明確了醫院在資質、設施、設備、人員和卒中診療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標準。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樓敏說:“在我國,很多醫院已將掛號首診、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內科用藥、多學科會診、外科手術等7~9個環節全部打通,或已開通卒中患者急救綠色通道,讓卒中患者被送到這些醫院后獲得及時、有效、專業的急救。”

牢記口訣,快速識別腦梗死癥狀
《中國卒中中心建設指南》和中國卒中中心聯盟成員醫院名單的公布,將為卒中救治提供明確的指導和幫助。然而,為了全面提升我國卒中救治水平,老百姓還應知曉如何快速、準確地判斷腦梗死。
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常務副主任董強說:“患者和家屬快速識別腦梗死癥狀的口訣是‘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具體是讓患者做3個測試:一是語言測試。請患者復述一句短語,看是否說話不清楚或者無法說話。二是微笑測試。請患者‘露齒’或微笑,看是否有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三是舉手測試。請患者閉眼,并雙臂平舉10秒鐘,看是否有一側手臂無法維持。患者只要出現這3個癥狀中的任意一個,就要毫不遲疑地送到醫院搶救。另外,患者和家屬發現腦梗死癥狀后切記不可慌張,應盡量保持情緒穩定,以免急救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