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是指農歷的七月、八月、九月,又分別稱之為首秋、仲秋、季秋。
秋季的這3個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人們應該早睡早起,促使精力旺盛。精神要內守,使秋氣得以和平;不使意志外馳,而令肺氣清勻,這是對秋天“收養”的呼應。否則,肺會受到損傷,到了冬天,就要患飧泄病。飧泄病是肝郁脾虛所致,臨床表現有大便泄瀉清稀,并伴有腹痛、脈弦緩等癥狀。這是身體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不足的緣故。同時,樹木也枝枯葉落,以保持津液養護自身;人體也要將津液收斂,以養內臟,共同等待冬天的到來。
隨著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會逐漸增加。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應少辛增酸以養肝氣”。因此,秋季應以增酸來制約肺氣,補養肝氣。由于秋燥,人們易出現口干、唇焦等癥狀,可選用養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如麥冬、銀耳、蜂蜜、梨、柿子等。藥補食物如太子參、石斛、玉竹、黑白木耳等都適合在秋季食用。同時,藥食搭配更為養生,如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枇杷、梨皮、川貝粥潤肺止咳;黃芪、山藥粥補益肺氣等。
此外,河南省中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劉永生認為:秋季應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保持樂觀情緒,是養肺的一個好方法;應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作者供職于河南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