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常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盇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挖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p>
——二十四孝之“埋兒奉母”
漢朝郭巨,因為父親過世后將家產都給了兩個弟弟,家境十分困窘。郭巨有一個三歲的兒子,他的母親憐愛孫子,便常常省下飯食給孫子吃。郭巨擔心母親挨餓,就和妻子商量:“家里窮,不能供養母親,兒子又分吃了母親的糧食,不如把兒子埋掉,省下糧食讓母親吃。兒子還可以再生,而母親餓死就沒了?!彼钠拮右膊桓疫`抗。于是,郭巨就開始刨坑埋兒。不料剛挖到三尺左右,地下忽然出現一個壇子。郭巨打開壇子,里面原來裝滿了黃金和一張條子。字條上面寫道:“天賜孝子郭巨,當官的不得取,老百姓不能奪?!惫薜昧它S金,得以繼續孝敬母親并養著兒子。
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是被后人詬病最多的。理由無他,認為郭巨“愚孝”,沒人性、違天道、滅人倫。魯迅就曾批判說,他讀了這個故事,非但自己不想做孝子,也唯恐父親做孝子把他給埋了!
2014年,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為題材,制作了一批街頭公益廣告。其中,“埋兒奉母”的故事引起人們非議,不少市民表示“瘆得慌”。
實際上,人們對這個故事如此抵觸,主要是因為把眼睛盯在了“埋兒”上,卻沒注意講這個故事的真正目的是勸人“奉母”。“奉母”沒看見,眼里盡剩下“埋兒”了。真不知道六安市那些“瘆得慌”的市民“瘆”什么!是擔心父母把他們給埋了?還是擔心他們自己禁不住公益廣告誘惑把自己的孩子給埋了?小朋友尚且知道灰太狼用鍋豬懶羊羊是虛構的,他們也太低估自己父母的智商了!一看見短袖衫,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借用大人訓孩子常用的一句話:“好的你怎么不學?”
更何況,在現在,“埋兒奉母”的事確乎已經絕跡,反倒是“埋母奉兒”的事層出不窮。看看現在家庭地位的排列順序:孩子gt;妻子gt;寵物gt;丈夫gt;岳父、岳母gt;父母。孩子是“萬萬人之上”,父母則成了“萬萬人之下”。再看看身邊,棄老者有之,啃老者有之,把父母當老媽子使喚者有之,把孩子扔給父母而自己不聞不問者有之……還擔心“埋兒奉母”嗎?這明明是“埋母奉兒”!
設想一下,若父母真的像某些人一樣眼里只看見“埋兒”而看不見“奉母”,焉有你們的今天?所以,還不謝謝父母的“不埋之恩”?
百善孝為先,“埋兒奉母”真的不是教你去把兒子給埋了,而是教你重視父母、善待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