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產品因其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如微生物、氨基酸和礦物質等,一直以來深受消費者喜愛。有些廠家宣稱蜂蜜“促進心腦血管代謝”、“高抗氧化”,“玫瑰蜜”、“金銀花蜜”等不同蜂蜜種類也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然而,蜂蜜市場近來問題頻現,今年6月山東省食藥監局安全監督抽檢中曝光了多款樣品不合格產品。這不禁讓人質疑,蜂蜜真的像廠家宣傳的那樣有多種功效么?蜂蜜質量及市場現狀到底如何?我們又應參照什么標準購買合格的蜂蜜呢?
蜂蜜真有神奇的“保健”功效嗎?
【回應】從現代科學角度看,蜂蜜主要成分是糖,作用同安慰劑
市場上有很多蜂蜜產品在產品介紹中宣揚自己“天然無污染”,有“高抗氧化作用”能夠“保護肝臟”甚至“清除血栓,促進心腦血管代謝”等。然而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云無心指出,這種明顯夸大其詞的功效根本不可信。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蜂蜜并沒有什么令人稱道的優勢。因為從營養成分的角度來講,蜂蜜80%由糖組成,再除去10%左右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這1%里又有多少營養價值還不好說,為此現代科學做了不少研究,結果多顯示: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劑差不多。
另外,蜂蜜是有很多熱量和糖的食品,博士云無心也表示,為了那些所謂的“保健功能”,讓人體去承受這些多余的糖與熱量,這筆交易似乎并不劃算,消費者最好思考后再決定。
市場上蜂蜜質量究竟怎樣?
【回應】摻假極嚴重,主要為糖漿和明礬;另有檢出抗生素
蜂蜜產品不止在各大超市有售,有很多農家、小戶、散戶打著天然無害的旗號加入市場,而且由于網絡的發達,當下網購蜂蜜也十分流行。然而,結合中國蜂產品協會和國家、省市食藥監局多次抽檢蜂蜜產品的情況來看,目前蜂蜜摻假、造假極其嚴重。最直接的例子,是中國蜂產品協會公布的2014年網售蜂蜜抽檢結果,其顯示在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銷量較好的20款蜂蜜中,竟有13款產品摻假。
據業內人士透露,近年來蜂蜜原材料成本逐年增長,流通環節費用增加,使得行業壓力倍增。為了仍能賺取足夠的利潤,部分商家想方設法降低成本,因此制造“半蜂蜜產品”成了最簡單且暴利的方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認為,這類低于成本價的蜂蜜一般都摻雜了果糖等物質。中國蜂產品協會的抽檢結果也有力支持了這一說法,被檢出的非蜂蜜物質主要為大米糖漿、甜菜糖漿等。
國家高級營養師鄒燁則表示,很多不法廠商還會用明礬和甜蜜素混合起來摻雜使假,這樣制造出的蜂蜜不僅外觀與真品極為相似,甚至連顏色、氣味、口感等性狀都差不多。據了解,經常吃含有明礬的產品,其中的鋁離子會在肝臟、大腦、腎臟、脾器官累積,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影響大腦導致記憶力減退,導致老年癡呆等疾病。
在其他抽查中,還有一些蜂蜜被檢出含有抗生素。博士云無心指出,蜂蜜中的抗生素并非在食品加工中產生的,而是在源頭出現。因為蜜蜂容易感染一種細菌從而產生幼蟲腐爛病,這種病可能導致整個蜂群死亡且很難完全清除,需不斷處理。有的蜂場用抗生素來處理蜂房控制幼蟲腐爛病,如果超出可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和用量,就可能導致它們在食物中殘留超標。朝陽醫院主管藥師張征表示,如果食物中含有大量抗生素,很容易造成食用之的人們產生細菌耐藥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效果降低或喪失。
蜂蜜產品有國家標準嗎?
【回應】2011年實施了新標,有缺陷但處修訂待完善中
目前我國關于蜂蜜唯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是2011年出臺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蜂蜜》(GB 14963-2011)。該國標比2003年出臺的《蜂蜜衛生標準》及2005年出臺的《蜂蜜》標準,更加強調檢測指標,如理化指標限量、農獸藥殘留限量、微生物限量及污染物限量等。但也曾一度引發行業內爭議,被認為更改焦點主要偏向了衛生而非質量方面。其在蜂蜜質量和真實性判斷上出現重大缺失,對于打擊蜂蜜摻雜使假還存在很多困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宋心仿認為,標準的缺失致使基層打假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依據,是造成蜂蜜市場混亂、假冒偽劣成災的原因,他建議盡快修改完善各種蜂產品的質量標準,制定出臺具有打假功能和辨別真偽方面的國家強制性標準。
如今,新的具有強制功能的國家衛生安全蜂蜜標準正在修訂中,專家劉進祖表示,修訂版本中確實對于摻雜使假規定方面有了一定進步。
如何選購蜂蜜?
【回應】濃度高、更粘稠為好,價格低的不可信,注意標簽“蜂蜜制品”及不存在的品種
由于蜂蜜的功效主要由蜜源植物種類、自然環境和蜂蜜成熟度3個方面決定,因此威海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消費者:深色蜂蜜所含的礦物質比淺色蜂蜜豐富;質量好的蜂蜜質地黏稠,挑起可見柔性長絲,有回流現象;濃度高,搖動瓶子時流速慢;并有淡淡的花香,口感為淡酸味。
同時,消費者可在蜂蜜價格上一眼辨別出真偽。以普通荊條蜜為例,專家劉進祖給出講解:荊條蜜成本價約為1萬-1.5萬元/噸,算上加工、物流、銷售等環節產生的衍生費用,最終價格要翻一番。因此,粗略估算來看,普通蜂蜜的市場售價不應低于15元/500克。如果該蜂蜜產品有科技含量、對質量要求更高,例如采用了新的蜂種以及無毒無害純植物蜂藥的生產工藝,價格則要再翻一番。
再者,蜂蜜制品不等于蜂蜜產品。蜂蜜產品指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的純蜂蜜,否則屬于蜂蜜制品,應在配料表中明示添加物并在標簽明顯位置標明蜂蜜含量。業內資深人士陳云提醒消費者,部分商家利用這點在產品名稱上做手腳,故意將“蜂蜜”兩個字印得很大,“制品”印的很小,以誤導消費者。所以購買產品時,消費者一定要注意看清標簽。另外,金銀花蜜、玫瑰蜜、雪蓮蜜、桃花蜜、銀杏蜜、葡萄蜜、松花蜜、玄參花蜜共八種蜜,由人民日報微博報道:是不存在的。冠以這些名稱的蜂蜜有可能是經過化學工藝加工的蜂蜜制品,或是混合了糖漿、植物香精的不合法假蜂蜜。消費者切勿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