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榮縣供電分公司(四川 自貢 643000)
摘要:電能的開發和使用與人們的生活和發展息息相關,居民日常的生活、城市的建設及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電能的使用。本文主要基于當前形勢下的配電網具體情況,分析研究了影響配網供電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對如何提高配網供電能力的措施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配網;供電能力;電能
1.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電力行業不斷的加大投入,再加上電力企業的逐步探索和發展,使得我國供電系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與完善,現在,電力行業已成為我國的一項支柱產業,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電網建設工程的施工難度較大,使用先進設備的技術不成熟等原因,使得我國電力行業仍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配網的供電能力上還有很多不足,所以研究提高高配網的供電能力的技術措施就尤為重要了。
2.當前形勢下配電網情況
2.1研究當前配網供電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電能的合理使用和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對電力設施的供電能力、可靠性、安全性及持續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供電能力直接代表了供電系統的服務質量,也是一個供電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的綜合表現。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的研究提高配網供電能力的方法,熟練掌握各個工作流程,才可以有效而科學的確保電能的正常供給。
2.2供電企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部門的高壓直流輸電和農網改造等電力工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在新時期開展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在未來的5年中我國電能輸配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3200億元,同時,將會進入融合化、成套化、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時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電力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并得到相關政策的扶持。我們必須積極努力的探尋先進科技,堅持發展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才能趕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保證電力企業的良好發展
2.3配電網供電能力的決定因素
配電網最大的供電能力主要影響因素有:配電網的拓撲結構、負荷增長模式及當前的負荷水平。1)通過變化配網的聯絡開關及分段開關的運行狀態可以改變配電網中的拓撲結構和電網的運行方式,來提高配網系統最大的供電能力。2)相異的負荷水平導致不同的配網的供電能力,當負荷水平低時,配網的供電能力的增長空間通常較大,反之則較小。3)負荷增長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整個配電網的實際負荷呈正比例增長,一直到約束條件開始起作用為止;另一種是局部區域的負荷呈比例增長,只有評估的區域內負荷持續增長,其他的負荷維持不變,一直到約束條件開始起作用為止。
3.影響配網供電能力主要因素
3.1網架結構薄弱
農村地區110kV和35kV變電站的電源點數量不足,且網架結構相對薄弱。線路聯絡的互供能力較弱,城鎮和農網的線路聯絡率相對較低。由于配網部分網絡不合理,造成供電半徑大,供電范圍廣,線路的末端電壓偏低,獲得電能的質量差。
3.2部分配電線的變負載偏重
配電線路及配電變壓器的重載情況在某些區域較集中。重載的配電變電器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其中大多為50kVA或以下的配電變壓器。
3.3設備運行的水平較低
配電線路的絕緣化率相對較低,老舊的設備在配網中依然普遍存在,配網設備的安全運行風險較大。農村配網的線路中主干線分段較少、分段長度長,在線路的故障檢修時,停電的影響范圍較大。
3.4設計標準偏低
城鎮及農村的地區架空配電線路干線的導線截面設計建設標準較低,負載能力較小較弱。且小容量的配電變壓器的應用相對較多。配網的自動化水平和事故處理的自動化程度較低,故障查找困難,恢復供電的時間長。
4.提高配網供電能力的措施
利用評估分析的結果,加強項目的儲備,把配網的供電能力評估和分析診斷的結果應用到配網的規劃改造和建設中,明確配網的重點建設和改造項目,并完善配網的網架結構,接線的方式進行優化,合理的設置線路的分段,提高分支斷路器的配置,對老舊的設備進行改造,減小線路的負載率,提升配網線路的聯絡率和線路轉供的互供能力。
4.1提升轉供電的管理
進一步的完善配網網絡結構,提升饋線的整個環網率;對于計劃停電中能夠進行轉供電的相關設備實施轉供電,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停電的范圍;由于配網故障造成的停電,要盡快組織轉供電,以提升轉供電效率,減少非故障地段的停電時間;采用兩組人同時轉供電的制度,以便于減少轉供電過程中的停電時間。
4.2提升配網的建設標準
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合理的提升配網的建設標準。一是修訂并完善配電網建設和改造的技術標準,合理的提升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水平,以滿足人們對快速負荷增長的需求,避免重復性的建設和改造。二是學習并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提高配網的故障判斷、隔離和處置的效率,降低故障影響的時間及范圍。三是加強對線路及設備的檢查巡視,及時消缺和減少故障造成的停電,提升線路安全運行的水平。四是對危及到電力設施的一些違章建筑及工程應及時發出威脅電力設施的通知單,并進行技術交底,切實做好防止的措施。
4.3完善配網網架
從安全、可靠、經濟、優質方面考慮,對配電網進行優化,改變原來陳舊的供電模式,提升和完善配電網的結構,實現“手拉手”環網的供電方式。對重要的用戶采用雙電源,甚至三電源的供電方式。采用免維護、免維修、可靠性較高的設備。把原有的殘舊的已不能進行分合的負荷開關及部分有缺陷的開關進行更新,更換為全密封、全絕緣的負荷開關,調整臺區的負荷,合理的增大導線的線徑,同時增加公用變壓器的數量和減小其供電半徑,更換殘舊的絕緣子及跌落式的保險絲,對線徑較小、陳舊的導線進行統一更換。
4.4先進設備提高配網自動化
采用先進的設備(自身的故障率較低),利用通信網絡對整個配電網進行實時的監測,隨時的掌握整個網絡中各個元件的運行狀況,在故障未發生前就能及時的消除。實現配電網絡的自動化,可以自動的將故障段進行隔離,而非故障段保持正常供電,通過采用與本地相適應的合理的綜合自動化的系統控制方案,實施一整套的監控措施同時,增加對電網實時狀態、開關動作次數、設備、潮流動向和負荷管理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實施網絡的管理,擬定出優化方案,提升配電網供電能力保持的可靠性。對于具備條件的配電線路及配電變壓器采用狀態檢修,科學的延長檢修的周期,降低由于年度的預檢造成的一些停電事件及減少停電的時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要積極穩妥的展開配網的帶電作業情況,例如處理缺陷、帶電斷接火等,設立相關的帶電作業值班,配備相關的帶電作業工具和帶電作業車。
4.5應用配電管理的信息系統
加大力度解決系統僅僅反映線路的簡單走向和設備的數據庫查詢的現狀,細化電纜的坑敷設方式(包括:電纜的剖面)等功能,對于電纜坑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及開發基于配網系統更多的高級應用的功能。建立一項基于配網的信息系統而形成的順暢的生產運作模式,使用各個系統間緊密相連,后臺數據進行交換的方式,實現自動的分析實時的電網信息數據,并對各故障的報警數據和電網信息進行診斷處理,分析事故的原因、確定故障的位置、確診故障結論及提供恢復正常供電的步驟;分析停電的范圍、估計丟失的負荷、得出網絡重構的詳情報告,提供給調度人員進行參考,從而可以加速電網故障的分析與重構。
5.結束語
在面臨電力能源逐漸重要的形勢下,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進步,熟練掌握更新的相關電力知識,并不斷的提高自我的工作能力及減少失誤率,才可以有效的確保供電系統的安全,保證配網的供電能力,維持企業的效益,提升電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文中基于當前形勢下的配電網放具體狀況,分析研究了影響配網供電能力的主要幾方面因素,并對如何提高配網供電能力的措施進行了相關的探討與研究,為解決配網供電能力不足的相關問題提供依據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歐陽武, 程浩忠, 張秀彬,等. 城市中壓配電網最大供電能力評估方法[J]. 高電壓技術, 2014, 35(2):403-407.
[2] 韓亮. 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的幾個技術問題[J]. 四川電力技術, 2014, 25(2):54-57.
[3] 周小波, 蘇衛華. 配電網供電能力評估系統的開發與研究[J]. 供用電, 2013, 22(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