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的得到了發展,在建筑工程中,基礎施工技術難度大,不好操作,且基礎對建筑工程的質量作用巨大。我們需要對基礎處理技術的施工進行必要的研究,本文對灌注樁的后注漿施工技術進行簡單的探討,對其施工要點進行介紹,希望能對后注漿技術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建筑工程;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施工研究
1、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原理分析
建筑工程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技術的主要原理為:基礎施工在進行灌注樁施工時,通過向灌注樁樁底土石界面注入水泥漿液以及水泥、水玻璃的溶液等類似的水硬性膠凝材料,這種膠凝材料的注入能夠對灌注樁的樁底沉渣、空隙、裂隙以及土洞等情況進行處理。通過注漿封堵、固化地基等措施有效的對建筑軟弱土等不良土質進行了加固。通過灌注樁后注漿的施工,水泥漿液與建筑基礎下面的原始土石地基相互結合,經過一定時間后,地基漸漸的就變的相對穩定。此外,還能夠封閉地下水的通道,形成一個水平方向的帷幕封堵,避免地下水對建筑基礎持力層的影響,固結沉渣,并且還能將建筑基礎所處的基巖面發育的巖溶裂隙進行處理,消除其對建筑產生的各種不良影響。
2、灌注樁后注漿技術施工準備
在進行后注漿施工前,首先要制定灌注樁后注漿施工方案,對施工過程進行指導,保證后注漿施工的質量。施工單位必須要對建筑的設計圖紙、場地的地質勘查報告、相關的國家規范標準以及項目勘查結果進行自信的分析研究,根據研究結果編制施工方案,審核是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指標以及施工的安全措施。此外,施工方案中還要體現出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并且對應急預案進行嚴格的審核,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確保其能對施工安全具有有效的指導性。審核施工方案時,必須要保證審核具有前瞻性,能夠發現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
3、灌注樁的后注漿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3.1、灌注樁后注漿的施工工藝
灌注樁后注漿技術的施工工藝比較多,在施工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1)在灌注樁的孔底設置注漿室,采用這種施工方法施工時要注意,需要對灌注樁的鋼筋籠嚴格進行定位,確保鋼筋籠的位置復合設計要求,必須要將鋼筋籠下到灌注樁的樁底。這種施工工藝,施工難度比較大,技術負責并且施工成本比較高,在灌注樁后注漿的施工中應用較為少。(2)灌注樁在成孔后,在孔內設置一根注漿管,然后在注漿管下部設置出漿口,珠江口采用膠帶或塑料薄膜包裹防護。出漿口要與灌注樁的孔底保持適當的距離,一般都300mm到500mm左右。灌注樁的澆筑混凝土前,先向孔底灌入一定體積的碎石,厚度要能注漿管的出漿口覆蓋為宜,然后在澆筑混凝土。這種施工工藝主要是為了加固灌注樁的樁底,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出漿口發生堵塞的現象,那么注漿也就不能成功,也就達不到施工的目的。(3)將注漿管固定到灌注樁的鋼筋籠上,然后采用單向節流閥的出漿口,將注漿管壓入灌注樁的樁底土中,深度為300mm到500mm之間。采用這種施工方法,能夠保證相當高的后注漿施工成功率,一般能夠達到97%以上,這是由于注漿管的出漿口采用的是單向節流閥,它能夠有效的避免發生漿液回流的現象。這也使得這種施工方法在后注漿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2、灌注樁后注漿技術分析
(1)制作注漿管;首先是材料的選擇,注漿管材料非常重要,通常施工時選擇鋼管作為注漿管。注漿管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端部花管、中部直觀以及上部帶絲扣的接頭。(2)安裝、下放注漿管;一般我們選擇的都是將注漿管固定到鋼筋籠上,在施工過程中,首先將兩根后注漿施工的注漿管焊接在灌注樁鋼筋籠內圈上,然后檢查注漿管的連接,保證管間的連接牢固,并且注漿管的焊縫要保證飽滿、且注漿管要保證密封性良好。此外,對于注漿管的花管必須要用塑料薄膜或是膠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纏繞,保證注漿管的緊密性。注漿管的安裝中,施工人員要嚴格的檢查花管與灌注樁鋼筋籠的端部,保證兩者在一個水平上。注漿管安裝完成后,在管內注水,再將管下入孔內。(3)壓水實驗;壓水實驗對后注漿施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后注漿的壓水實驗主要保證注漿管的疏通以及對注漿管進行預壓。同時,還能夠檢查注漿管可灌性。(4)注漿施工;注漿是灌注樁后注漿施工的最后一道環節,這也是后注漿的重中之重,施工人員必須嚴格的控制注漿壓力、注漿的水灰比以及水泥量。注漿壓力必須根據國家規范以及圖紙設計要求進行,同時還要參考建筑的土質、飽和度以及巖土類型等因素的影響,對注漿壓力進行調整,確定最終的注漿壓力。
3.3、注漿完成的條件
后注漿施工過程中達到以下條件就能夠終止注漿施工:(1)注漿水泥量以及注漿壓力達到了圖紙設計的要求可停止注漿;(2)注漿總量達到了圖紙要求的75%,但是注漿壓力超過了設計值時,可以停止注漿。
后注漿施工時遇到下面的情形需要調整為間歇注漿:(1)注漿壓力長時間上不去,壓力值明顯小于正常注漿的壓力值;(2)施工現場出現冒漿或是周邊其它灌注樁孔串漿時,要改為間歇注漿。注漿的間歇時間一般為30到60分鐘,也可以將漿液的水灰比調低,也能保證注漿的壓力值。
4、施工注意事項
(1)將注漿管內雜物清理干凈,避免堵塞現象,重點對注漿管以及注漿頭進行檢查,保證密封完好,花管以及壓漿管做密封試驗,發現問題的及時進行整改。(2)保證水泥漿的質量;投料時采取必要的計量工具,確保漿液的水灰比符合設計要求。嚴謹使用過期的水泥拌合漿液。注漿時必須要連續進行,如果出現特殊情況,需要終止時,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證注漿的質量,然后及時恢復注漿。做好注漿的記錄,將注漿時間、注漿量等詳實的記錄。(3)當后注漿的注漿壓力出現變化時,及時調整漿液的濃度。漿液較稀時,滲透能力強且方便運輸;漿液濃度為中等時,主要作用是壓實、填充以及擠密;濃度較高的漿液主要是為了對以注漿部分的漿液進行脫水。漿液的濃度選擇一般為,開始使用稀漿、然后采用中等濃度的漿液擠密壓實,最后采用濃度較高的漿液,如果施工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盡量采用濃度較高的漿液施工。(4)嚴格控制注漿的壓力及注漿量。需要注意這兩個條件:注漿壓力達到設計要求后,要穩壓5分鐘左右,并且穩壓的壓力要能達到初始壓力值的兩倍左右;其次,一般設計都是兩根注漿管,當一根發生堵塞時,要從另外一根進行注漿施工,在滿足條件后才能終止注漿。(5)注漿完成后,及時進行屏漿工作,堵好壓漿管,避免突然卸荷以后,地下水對以注的漿液造成影響,導致局部的水泥漿液稀釋,造成混凝土強度受到一定的影響。
總結
灌注樁的后注漿施工技術在當前我們國家的地基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本文對后注漿技術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同時,我們對注漿加固的原理以及施工準備作出了詳細的介紹,并且對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分析,后注漿技術能夠節省施工工期,經濟效益良好,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葉書麟.《地基處理工程實例應用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2] 張振華.《簡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樁后注漿技術》 [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6):78-79.
[3] 季承龍.《注漿技術在房屋建設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