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HATTURAT-2井是泰國TPI項目在猜也蓬地區的一口中深預探井,鄰井資料少,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可鉆性差,為大斜度三維帳鉤型高難度定向井。本井結合摩阻扭矩分析進行剖面優化設計、鉆具組合優選,根據地質資料優化鉆頭選型,采取優化井眼軌跡控制、凈化井眼、降摩減阻等一系列技術措施,解決了全井累計位移大、剖面復雜、靶間距長等難題,優質完成了本井的設計與施工任務。
關鍵詞:三維帳鉤;預探井;井眼軌跡;控制;優化設計
一、技術難點
1.中深預探井,可借鑒資料少,從鉆頭選型,鉆具組合優選,造斜率控制,鉆進參數優選,以及地層漂移規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打邊摸索。
2由地面井口和地下目標的位置可以看出,該井剖面設計和軌跡控制難度很大。
3.摩阻扭矩大,下部井段軌跡調整難度大,鉆具彎曲變形與井壁接觸面積大、接觸點多,下部井段摩阻、扭矩可能增加至嚴重影響鉆進特別是滑動鉆進的程度。
4.地層可鉆性差,上部地層為砂泥巖,下部地層為白云巖、灰巖。硬度較高。
二、優化設計
1.井身結構設計
2.軌跡剖面設計
根據本井情況,使用Landmark軟件進行了分段設計優化組合,設計造斜率為3.5°/30m,造斜點1800米在地層較穩定、可鉆性較好的泥巖井段進行反向定向,9 5/8″套管封固反向定向段、第一穩斜段;8 1/2″井眼穩斜過渡150米后進行掛直扭方位和二次定向增斜作業,在軌跡控制難度較小的8 1/2″井眼完成軌跡控制的主要工作量,下7″套管封固;6 1/8″穩斜至TD。
3.摩阻扭矩分析
井眼軌跡對鉆進扭矩和摩阻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實鉆軌跡偏離了最優設計所要求的目標值,那么直接影響鉆柱與井壁的接觸狀態,并造成摩阻系數的增大,進而導致鉆進扭矩和摩阻的增加。鉆具組合中過多的鉆鋌和剛性小的鉆桿也會加劇這種影響,因此合理的鉆具組合能提高鉆進效率和改善鉆柱受力狀態。
三、軌跡優化控制技術
1.12 1/4″井眼:反向定向,優選鉆具組合,⑴ 定向鉆具組合:為保證大井眼硬地層定向成功,增加鉆具組合剛性保證工具面穩定。選擇1.5度渤海中成單彎+HUGHES公司537高效牙輪。鉆具組合如下:12 1/4\" bit +8'' Mud Motor(1.5°)+8'' Float Sub +8'' MWD Sub+8” NMDC +8” DCX4 jts+ XO+7” DCX3 jts+ 5\" HWDPx21,一趟鉆順利完成定向增斜任務。(2)穩斜段控制使用單彎雙穩,微調控制,鉆具組合如下:12 1/4\" PDC +8'' Mud Motor(1.5°)+11 3/4\"STB+8'' Float Sub +8'' MWD Sub+8” NMDC+8” DCx 3jts+8\" jar + XO + 5\" HWDPx21jts。使用效果較好。在井深2482米后,鉆頭2次連續泥包,且泵壓達到25MPa,使2臺泵負荷過重。頻繁修泵,最多一天達到10次之多。為保證設備正常鉆進,使用常規鉆具組合,鉆具組合如下:12 1/4\" bit +8'' Float Sub+121/4\"STB +8'' MWD Sub+8” NMDC++113/4\"STB+ 8”DCx8jts+XO+7” DCx 3jts+XO+ 61/4”DCx 8jts+61/4\" jar + 61/4”DCx 1jts+ XO + 5\" HWDPx18jts。井斜穩中帶降,至井深2800米,較好的完成了121/4\"井眼的軌跡控制。
2.8 1/2″井眼軌跡控制:我們主要對降斜點選擇、掛直剖面進行優化。表3為設計剖面,可以看到8 1/2″井眼要將井斜降至2度,然后全力扭方位再增斜。考慮到實鉆過程中,井斜越小,方位漂移越大。為便于軌跡控制,在降斜過程中,采用邊降斜邊扭方位,在井斜降至10度左右時,不再降斜,改為全力扭方位。在方位扭到位后,開始全力增斜。即最小井斜為10度,經過計算此剖面為滑動工作量最小。且軌跡最為平緩。
四、優化鉆頭選型和鉆頭使用
對比鄰井資料,根據地層巖性,選擇鉆頭,如12 1/4″井眼使用PDC+單彎,據鄰井chatturat-3井資料,2000-2700米,巖性以泥巖為主,硬度較高,中間夾少量砂巖。我們主要選用江鉆FL1656J型PDC鉆頭,鉆時較快,基本維持在半小時一米。中間由于鉆頭在泥巖中連續泥包2次,改為使用hughes公司MXL-OS30DX型牙輪鉆頭。2700-3300米,對比鄰井資料,以砂巖為主。PDC鉆頭基本打不動,全部以hughes公司MXL-OS30DX型和smith公司GF300DPS型牙輪為主,且鉆時不快,基本在40分鐘一米左右。3000-4550米主要為灰巖,主要選擇best公司T1375型PDC鉆頭,且鉆時較快,維持在20分鐘一米。在施工中,對轉盤扭矩表的顯示、鉆時、使用時間以及鉆頭轉數進行綜合考慮,準確判斷鉆頭情況。既保證了鉆頭使用到位,又不發生鉆頭事故。
五、復雜情況的處理
1.防鉆具事故
送井鉆具應進行探傷檢查并加強鉆具的出入井檢查,定期倒換鉆具,防止鉆具事故發生。該井采用鹽水泥漿體系,對鉆具造成一定腐蝕,導致鉆具頻繁刺漏。且泥漿中產生了大量氣泡,泵壓經常性下降,對判斷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此,采取了環空憋壓的方法,多次準確的判斷了鉆具是否刺漏。避免了鉆具事故。
2.防卡
該井在12 1/4\"井眼時裸眼段長,同時井眼軌跡為大斜度帳鉤型,上提下放摩阻大,容易造成粘卡事故。通過采取一些措施,鉆井過程中最大摩阻控制在200KN內,全井安全無事故。采取的主要防卡措施包括:
(1)保證排量,及時混油。排量在泵壓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高,要求不低于42L/S。泥漿含油量達到要求,混油前要通知氣測錄井人員,鉆井液中含油量控制在8-15%。
(2)滑動鉆進井段嚴禁在接立柱前3米和立柱后三米,為頂驅活動鉆具留足空間。對滑動井段需正劃眼、倒劃眼以修整井壁。
(3)測斜前,大幅度活動鉆具。活動幅度大于10m,滑動鉆進存在托壓時,鉆壓漲至200KN時,必須活動鉆具一次。
六、結論
1.選擇合適的鉆頭和動力鉆具能有效的提高機械鉆速;
2.選擇穩斜鉆具組合時,要充分考慮同一鉆具組合,因所鉆地層及鉆頭的類型不同,其造斜特性會有所不同,以有利于選擇合理的穩斜鉆具;
3.定期循環、短起下鉆,并配合大排量洗井,用好固控設備是大斜度井攜砂清潔井眼行之有效的方法;
4.采取措施,保證泥漿體系中含油量,控制摩阻,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井下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