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被廣泛的應用于市政道路中,但隨著車流量的增加、重型車輛的增加,路面的裂縫、車轍等病害越發嚴重,為此,本文對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優勢與應用價值、指標的確定與關鍵施工技術進行了介紹,并以某市政道路建設為例,對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設計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推廣應用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
現階段,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廣泛的應用于市政道路中,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應用,使我國的市政道路路面結構型式變得更加多樣化,能夠適應我國各地區不同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與交通量。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設計方法、設計指標的確定是該技術得以有效應用的重要組成,也是該技術得以推廣的關鍵。
一、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優勢與應用價值
瀝青路面是由墊層、底基層、基層與面層等結構組成的,通常將瀝青路面結構分為組合式1結構、組合式2結構、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與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柔性基層瀝青路面與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相比,溫度與濕度變化產生的應力影響較小,因此模量變異性較小,不易產生車轍,并且具有較好的抗疲勞性。并且柔性基層瀝青路面在路面的修復中,可對柔性基層材料全部利用,這就大大降低了維修的費用,減少了環境污染。
市政道路中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面對運輸壓力的增加,使用年限的增加,對于路面存在的裂縫其柔性基層材料由于具有較強的粘彈性,因此能夠進行自我修復,防止裂縫的擴大,延長使用壽命。同時柔性基層瀝青路面通常不會發生結構性損壞,這就大大的節約了成本,增加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柔性基層瀝青路面指標的確定與關鍵施工技術
(一)柔性基層瀝青路面指標的確定
在我國現階段的瀝青路面設計規范中,是以彎沉值、瀝青層層底彎拉應力作為設計指標的,但這類指標已經無法滿足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設計要求。因此,我們應對國外的柔性基層瀝青路面設計進行學習與借鑒,在進行路面實際情況的調查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還存在不足的瀝青路面結構設計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推薦出適合我國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設計方法,提供技術支持。
(二)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關鍵施工技術
在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施工中,碾壓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碾壓質量直接影響著路面結構的性能與使用壽命。在大量的施工實踐中發現,對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施工碾壓,應首先對碾壓的溫度進行嚴格的控制,初次碾壓的溫度應控制在140-150℃,復壓時碾壓溫度應控制在120-140℃,而終壓的碾壓溫度應控制在90-120℃。
其次,應控制碾壓的程序與速度。在進行路面的碾壓時,通常分為初壓、復壓與終壓,初壓為復壓的準備工作,通常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靜壓2次,速度為2-3km/h;復壓目的在于將材料進行擠密與壓實,通常采用雙鋼輪、膠輪混合碾壓,雙鋼輪碾壓2-3次,膠輪碾壓3-4次,速度為4-5km/h;終壓目的在于消除復壓的壓路機痕跡,通常采用光輪壓路機碾壓2次,速度為3-5km/h。
再次,掌握好機械的使用。在碾壓過程中,應掌握好碾壓力度,避免碾壓過度的現象發生,以確保混合料的穩定性。
最后,掌握好瀝青路面的厚度。由于柔性基層瀝青路面隨時基層材料較大,厚度較薄容易出現松散,厚度過大壓實效果較差,為此,因根據實際需要對路面厚度進行合理的設計,進而確保路面結構的穩定性。
三、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設計
(一)工程概況
以某開發新區的是市政公路建設為例,對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設計進行探討。隨著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交通量與重型車輛的增加,該地的地質條件分布為:細粒式瀝青混凝土2.0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4.0cm、黑色碎石7.0cm、粉煤灰石灰碎石15.0cm(粉煤灰石灰碎石、粉煤灰石灰鋼渣)、石灰土15.0cm(二灰土)的典型結構。市政道路路面結構依次為:上面層、中面層、下面層、水穩碎石層、二灰碎石底基層、石灰土墊層。
(二)柔性基層瀝青路面面層材料選擇
1、上面層
隨著交通量與重型車輛的增加,瀝青路面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傳統的懸浮密實型連續級配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而目前對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主要形式之一為車轍,這對路面的使用功能與壽命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此,重載瀝青路面可采用上下面層。為有效的防止路面車轍的產生,主要的技術包括使用改性瀝青、對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或者加入外摻劑等。如AC細粒式密級配量混凝土、SMA瀝青馬蹄脂碎石、SAC多碎石瀝青混凝土。也可采用SBS改性瀝青、環氧樹脂改性瀝青、LDPE改性瀝青,使用纖維、橡膠、土工格柵等外加劑等。
2、中面層
中面層瀝青混合料主要考慮的是提高瀝青的高溫穩定性,抗永久變形能力。為此,該市政道路對中面層采用改性瀝青作為結合料,進而提高道路的高溫穩定性、抗疲勞性、低溫抗裂性、耐老化性等。同時,瀝青混凝土采用A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并且摻入外摻劑,如土工格柵、纖維與橡膠類等。
3、下面層
瀝青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反射裂縫,進而造成路面的抗車轍性能與耐久性較差,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為對裂縫進行有效的防治,應延緩基層裂縫向中面層、上面層的反射,確保路面具有良好的骨架結構,并且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與會性能良好。為此在該市政道路的路面結構設計中采用AC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并采用改性瀝青為結合料。
(三)柔性基層瀝青路面基層材料選擇
這里對各類基層、底基層的使用效果進行對比。
1、密級配瀝青碎石ATB
瀝青穩定碎石的抗剪、耐疲勞性與抗彎性能較強,干縮裂縫很少產生,并且剛度捕打。相比傳統面層瀝青混凝土,在基層中應用具有針對性,由于級配偏粗,粒徑偏大,因此瀝青的用量偏少;相比瀝青碎石來說,則具有較多的細集料和填料,并對級配與原材料的要求比較高。
2、二灰穩定碎石類
用二灰穩定碎石類材料作為基層的瀝青路面,具有良好的狀況,這種材料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多的應用。該類材料的優點在于強度高、水穩定性好、板體性強等,并且面層的彎沉顯著減少,受力狀態也獲得顯著改善,同時該材料的隔溫性能、抗開裂性也比較好,可作為瀝青路面的一種基層。但是該材料的初期強度并不高,動水壓力作用下,抗沖刷能力不足。
3、水泥穩定類
水泥穩定類基層的優點在于強度高、水穩定性與板體性好,抗凍性強等,并且能夠根據材料的供應情況,采用適合的多種基層形式,如水泥穩定碎石開山料基層、水泥穩定碎石粉煤灰石屑基層,以及水泥穩定鋼渣基層等等,僅而在滿足路面要求的基礎上節約了工程造價,加上水泥穩定結構的良好力學性能和板體性,因此能夠在水文和交通中廣泛的應用。
結束語
柔性路面的優點在于可連續施工,并且施工期短、平整度高、便于養護維修等。在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中,必須對路面原材料進行合理的選定,進而科學有效的提升路面施工質量,使瀝青路面獲得良好的穩定性與耐久性,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全面發揮其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雒曉東.季凍區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適應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2.
[2]高智杰.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疲勞壽命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10.
[3]陳佩軍.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的結構特征及其加速加載測算[J].江西建材,2014,(20)
[4]劉建平.對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的探析[J].城市建筑,2012,(9)
[5]何光建.小議市政道路柔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J].城市建筑,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