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小區電力工程專改公建設這個概念,從2010年后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其主要內容是將住宅小區電力系統分為公變和專變兩部分。業主可以到供電局營業廳直接購電,實現供電到戶。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以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專改公;物業
住宅小區專改公建設從全國來看時間長的省份至今已有四五年了。而從效果來看,差強人意,爭論頗多。以下就專改公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簡要進行分析。
實行專改公后業主承擔的電費實際上由三部分組成:居民電表的直接購電的費用、公共部分電費,專變部分電費。前兩項為公變費用,后面一項是專變費用。
以前物業公司根據總表和用戶分表及公共部分用電的測定制定購電價格,用戶不直接面對供電局。用戶電價構成包括用戶自用部分及公共部分,電價自然高于供電局電價,屬于公開收取。現在實行專改公后,名義上用戶直接在營業廳平價購電,但只是購得了用戶自用部分。另外公共部分還得另行繳納,或者物業公司被迫轉移至物業費中。其實最終用戶一點也沒少繳電費。業主與物業的矛盾由于不清楚專改公后電費組成,產生誤解,反而造成很多矛盾。其實,實行專改公前、后兩種電費模式在業主和物業之間產生的矛盾只不過形式轉換了一下。原來業主抱怨電費太高,現在業主不理解電費種類太多。實行專改公后其實除了用戶的分表,公變每一個公共回路供電局都加裝有分表。用戶分表電費加公共回路分表電費之和仍然等于過去沒有實行專改公前的總表值,所以用戶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反而產生新的問題。無形中給物業公司管理上增加了大量工作量。
公共部分電費另外收,有些實際上是加在了物業費里。除了公共部分電費外還有專變部分電費,如地下車庫電費,值班警衛照明,路燈及綠化景觀照明,物業用房,熱交換站及鍋爐房用電等,最終都由業主分擔,直接推動了物業費的提升。實際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業主最終應承擔的電費一分都沒少。同時也直接推動了物業費的提升。電費收繳難度加大,最終將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推廣開來以后影響更大,容易造成不穩定局面。
本人認為公共部分電費應由供電局來收取,這樣才師出有名。但供電局不愿接受,而由物業代收。物業成了矛盾的替罪羊。我認為物業公司收取公共部分電費,實際上還是替供電局代收,最終交給供電局。我認為這本應是供電局的工作,供電局不但應承擔公變系統的維護修理,同樣可以在用戶購電時,同時按業主住房面積收取公共部分電費。這樣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權威性,方便電費的收繳。除此之外,物業公司可根據具體負荷性質收取專變部分電費,或攤銷至其他費用中。如地下車庫用電,可攤銷到車位管理費或車位費中,鍋爐房用電費用同樣可以攤到采暖費中去等等。
另外由于公變是供電局的管理范疇,其范圍幾乎占小區整個電力系統的一半,供電局也深陷維修保養公變設備的煩惱中。業主有事就打95598,供電局無法組織足夠的人力應付。因為業主直接在營業廳去交過電費,所以有事不找供電局找誰,你要保證給我正常供電呀。
在專改公實施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實際問題。由于建設工程相關管理部門沒有很好的起到協調作用,各單位關系脫節。供電局及相關單位應向所有當地設計院提供電氣設計導則或其他相關規定,以免設計院圖紙與供電局的規定相矛盾,產生不必要的沖突。例如:由于設計院與供電局對于專改公政策的不同解讀,造成設計院出圖與供電局的要求大相徑庭。供電局不認可設計院圖紙,往往由供電局重新設計。由供電局專供的電表箱尺寸及預埋件尺寸沒有及時提前提交于設計院,使得土建預留洞口的設計處理反復修改。
舊的小區改造除了同樣存在以上矛盾。根據《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西安市住宅小區電力一戶一表改造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戶表改造工作從2013年3月1日起實施。計劃5年時間完成全市行政區域內未實現供電企業直供的113萬臺合表用戶改造任務。將供電企業直供到戶率(一戶一表率)由2012年的19.9%提高至75%以上(2012年西安市城鎮居民用電戶為141萬戶,其中供電企業直供直管的居民用戶約為28萬戶)。
其改造資金的籌措存在非常大的難度,步履維艱。按照西安市的改造方案,分為全部改造、高壓部分改造和低壓部分改造三種形式。高壓部分改造包括:高壓配網線路(變電站出線柜到居民配電室的進線柜)改造、更換變壓器、用戶高壓開關柜等:低壓部分改造包括:低壓配電線路改造、更換低壓配電柜、低壓出線電纜(從低壓出線柜到居民樓每單元的電纜分支箱)、表箱、電能表、空開等。供電局只負責承擔每戶約500元及電表費用,合計約760元。剩余改造費用,根據小區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渠道解決:
1.已繳納房屋專項維護基金的居民小區,如業主同意使用房屋專項維護基金進行戶表改造,可按照房屋專項維護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審批、撥付資金。
2.未繳納房屋專項維護基金的企事業單位家屬區和由物業公司管理的居民小區,單位和業主均愿意改造的,有單位或業主自籌資金進行改造。
由此可知其余設備及線路等大頭要求由用戶來承擔,或者從大修理基金支付。本人認為這完全不合理,大修理基金是業主自己的錢,用于物業設備的大修,屬于??顚S谩H缭O備大修或設備更新費用不夠還需由業主補交,因此應完全由全體業主自行決定怎么花這筆錢。如由業主來承擔專改公項目的改造,業主將增加太大的經濟負擔,業主當然不會同意。況且改造后業主并沒有得到什么利益,怎么能有積極性配合改造呢。
最后本人覺得需要提起關注的是,由于公變配電室實際管理是由供電局和物業雙重管理,如果公共部分電費由于收繳困難而長期拖欠,供電局又不能隨便拉閘,必然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