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IS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采集、存儲、管理、處理、檢索、分析和顯示空間物體的地理分布數據及與之相關的屬性,并以回答用戶問題為主要任務的技術系統。本文簡要梳理了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概況,認為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起步奠基階段、試驗調試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概況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統的英文簡稱為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有時也成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表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于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的問題。地理系統起源于二十世紀中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逐步成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服務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決策支持系統,它具有信息系統的各種特點。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為決策者提供相關的、多源的、多類型的、多尺度的空間信息,具有數據采集、存儲和管理、空間數據分析、空間信息推導、結果可視化表達和輔助決策的功能。中的地理要素按照坐標系統進行空間定位,使具有時序性、多維性、區域性特征的空間要素能夠進行復合和分解,將隱含信息進行顯示表達,支持空間問題的處理與決策。地理信息系統是描述、存儲、分析和輸出空間信息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交叉學科。從技術角度講,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
二、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概況
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的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相當迅猛,本文簡要梳理了我國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概況,認為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起步奠基階段、試驗調試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
1.起步奠基階段
我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推廣電子計算機在測量、制圖和遙控領域中的應用。隨著國際遙感技術的發展。1974年,我國引進美國地球資源衛星圖像,開展了遙感圖像處理和解譯工作。1976年,我國召開了第一次遙感技術規劃會議,形成了遙感技術試驗和應用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并先后開展了京津唐地區紅外遙感試驗、新疆哈密地區航空遙感試驗、天津渤海灣地區的環境遙感研究以及天津地區的農業土地資源遙感清查工作。長期以來,國家測繪局系統開展了一系列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形測圖,為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解析和數字測圖、機助制圖、數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進行。1977年誕生了第一張由計算機輸出的全要素地圖。1978年,國家計委在黃山召開了全國第一屆數據庫學術討論會。所有這些為地理信息系統的研制和應用作了技術上的準備。
2.試驗調試階段
進入八十年代之后,我國開始實施“六五”、“七五”計劃,國民經濟全面發展,也很快對“信息革命”做出熱烈響應。在大力開展遙感應用的同時,地理信息系統也全面進入試驗調試階段。在典型試驗中主要研究數據規范和標準、空間數據庫建設、數據處理和分析算法及應用軟件的開發等。以農業為對象,研究有關質量評價和動態分析預報的模式與軟件,并用于水庫淹沒損失、水資源估算、土地資源清查、環境質量評價與人口趨勢分析等多項專題的試驗研究。在專題試驗和應用方面,在全國大地測量和數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礎上,建成了全國1:100萬地留數據庫系統和全國土地信息系統,1:4見萬全國資源和環境信息系統及1:25o萬水土保持信息系統,并開展了黃土高原信息系統以及洪水災情預報與分析系統等專題研究試驗。用于輔助城市規劃的各種小型信息系統在城市建設和規劃部門也獲得了認可。
我國也十分注重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在國內召開了多次關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國際學術討論會。1985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級重點開放實驗室”;1988年和1990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專業”和“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級重點開放實驗室”。我國許多大學中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課程和不同層次的講習班,培養出了一大批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應用的工程類技術人才以及博士和碩土等高級學術研究型人才。
3全面發展階段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以來,地理信息系統步入全面發展階段。執行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聯合科技攻關計劃,強調地理信息系統的實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圖使地理信息系統從初步發展時期的研究實驗,局部應用走向實用化和生產化,為國民經濟重大問題提供分析和決策的依據。努力實現基礎環境數據庫的建設,推進國產軟件系統的實用化,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一體化。在地理信息系統趨于工作重心上,出現了東移和進城的趨向,促進了地理信息系統在經濟發達,技術力量比較雄厚,用戶需求更為迫切的地區和城市首先實用化,這期間開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進一步發展的領域有: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評估系統的建設與應用,重點產糧區主要農作物估產,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建立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專業信息系統與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基礎通用軟件系統的研制與建立,地理信息系統規范化與標準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產品研制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總之,中國地理信息系統事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已經走向了產業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經歷了起步奠基階段、試驗調試階段和全面發展階段,地理信息系統的博才取勝和運籌帷幄,使它成為了國家宏觀決策和區域多目標開發的重要技術工具,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參考文獻:
[1]湯國安,趙牡丹,楊昕,周毅.地理信息系統(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王家耀,成毅,吳明光.地理信息系統的演進與發展[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