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四有”是由共產黨人的政治基因和時代使命決定的。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四有”干部,是時代的要求,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要求。
對黨忠誠,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走偏,做到心中有黨
心中有黨,就是要政治堅定,堅守黨性,對黨忠誠。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在其走過的90多個年頭里,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砥礪磨難,大浪淘沙,幾番洗禮、幾經考驗,無數共產黨人堅貞不屈、昂然就義。但也有部分人意志動搖、背叛了革命背叛了黨,最終被歷史淘汰出局。這其中的差距,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與否。鄧小平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心中有黨,對黨的忠誠,不是靠命令、靠外界的某種強力,從根本上講是來自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有了這種信仰,心中就有了黨性,就能堅守黨性,堅守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心中就有了政治自信,就能保持政治定力;就能在黨言黨、在黨憂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到實處。通過加強對馬列經典著作、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系統、準確、深入地學習,達到對主義的真懂、真信。把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不斷領悟、不斷參透,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只有將信仰植入大腦,與靈魂融為一體,才能筑牢抗擊腐蝕、搏擊風雨的銅墻鐵壁。
要站穩政治立場,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必勝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態度堅決。心中有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作為黨的干部,不論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經得起風浪考驗,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心中有黨,就要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當好黨的人,干好黨的事,為黨站好崗,為民值好班,高舉旗幟,做好標桿。談到對黨忠誠,習書記指出:手中掌握著權力的縣委書記,“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縣委書記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即改革發展穩定繁重工作的考驗,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問題的考驗,形形色色錯誤思潮的考驗,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庸俗風氣、潛規則的考驗等。因此,縣委書記要把對黨忠誠作為政治上的“定海神針”,提高政治定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不為謠言所惑、不為雜音所擾,一心一意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實到位。
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習書記指出,對縣委書記來說,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紀律。心中有黨,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全方面向黨中央看齊,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須是具體的,不能是口頭講講,要落實在各個方面,各項工作上;必須是堅定的,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心中有黨,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從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動上高度自覺,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心中有黨,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目標,就有了自信,就有了力量。功名浮華眼前過,心中有黨乾坤大。
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民
心中有民,就是要執政為民、造福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縣委書記心中有民,就是要把人民的期盼作為第一信號,把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選擇,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追求。
情感上要親民。《舊唐書》記載:“京畿及天下諸縣令之職,皆掌導揚風化,撫字黎氓,敦四方之業,崇五土之利,養鰥寡,恤孤窮。審察冤屈,躬親獄訟,務知百姓之疾苦。”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作詩《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來抒發愛民情懷,“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要做到情感上親民,就要深入群眾,多做基層調研工作,“當縣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村”;要放下官架、丟掉官腔,進村入戶,與群眾打成一片,聆聽群眾的愿望和呼聲,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和現實訴求,切身感知群眾的冷暖。
樹立民本的政績觀。只有心中想著百姓,才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習總書記指出:“干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做工作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要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人民群眾之中,把自己的冷暖、榮辱與群眾結合起來,為群眾說話辦事,為群眾負責擔當。心中有民,情系人民群眾,對人民講感情,干事業就有激情,就會有方法和措施。”習總書記還多次強調,要拎著烏紗帽為百姓做事,不要拎著烏紗帽為自己做官。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頭頂烏紗帽的黨員干部才能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才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到始終不謀私利,克己奉公,增強宗旨意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發展做到惠民。“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克己而出;為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人民群眾是發展的主體,理應也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發展只有依靠人民,才能順利推進、取得成功;發展成果只有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斷激發出蘊藏在人民身上的潛力和活力。縣委書記直面群眾生產生活,更有責任和義務將黨的富民政策傳遞到基層,傳送到老百姓的實際生活中去。挖一口井、修一條路、免一點學費、送一點救濟,項目不大,花費不多,但卻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真實感受到發展的實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把調查研究作為“心中有民”的基本功。習總書記強調,當縣委書記做到心中有民,就必須煉就了解民生問題的調查研究的基本功。當縣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縣區市。這樣就能摸清情況,同基層干部和老百姓拉近距離、增近感情,才能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有責任、有擔當,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做到心中有責
心中有責,就是要敢于負責、敢于擔當,敢干事、干成事。作為身處快節奏、滿負荷崗位的縣委書記,要心中有責,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要有奮發有為的勁頭。“黨把干部放在這樣一個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干好”,這是習總書記對縣委書記的期待和囑托。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原因很多,奮發有為是主要因素”,作為縣委書記一定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猛勁,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實現自己的責任,干事創業,奉獻社會和人民。
要有對發展“濤聲依舊”的壓力。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事創業應該是縣委書記崗位的最大追求。習總書記指出“越是責任重大的崗位,遇到的壓力肯定會越大,這就叫擔當。黨看干部主要看‘肩膀’,看能不能負重,能不能‘超負荷’”。有了壓力,才會有動力,有多大壓力與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在一地為官五年、十年,如果沒有壓力,沒有責任,就不會有發展,江山依舊,民不富足,就有愧于黨和人民的重托,有愧于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父老鄉親的期盼。憂國為民是德,干事創業是才。作為縣委書記不僅要有德,更要有能干事的本領、會干事的方法、干成事的膽略和不出事的底線,引領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要有對事業“久久為功”的韌勁。對黨的事業“久久為功”的韌勁,“滴水穿石、鐵杵成針”的恒勁,是縣委書記和共產黨人的特質。在《黨章》這面鏡子照耀下,就要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決不能對黨和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定下來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
對責任要有“舍我其誰”的擔當。30年前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就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今天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同時鋪開,有很多方面需要“啃硬骨頭”,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業。要干事就得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要以“鐵肩擔道義”的氣魄,直面矛盾、化解難題,積極尋找克服困難的具體對策,真正成為帶領人民群眾戰風險、渡難關的主心骨。
用權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到心中有戒
心中有戒,就是嚴以律己,廉潔干凈,做焦裕祿式的“四有”縣委書記。一要珍惜聲譽。要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這是清代江南總督張伯行在衙門口自題的匾額來拒絕賄賂,也成就了一生的名節。老百姓贊譽一個縣委書記,不只是看他的政績有多大,更看重的是他的官德和品行。縣委書記的官德有多大,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就有多高。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能欺,公則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時”,講述的也是這樣的道理。縣委書記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名聲和氣節,名聲氣節哪里來,就要做到對自己“三不”、對人民要“三與”,即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與此同時,縣委書記要做到“四戒”,即戒財,不為金錢所累;戒色,不為異性所亂;戒杯,不為酒綠所醉;戒樂,不為貪玩所傷。
二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姓公不姓私,縣委書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縣委書記容易出事,多是為權所傷。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期,城鎮化進程中的拆遷改造、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小國企改制等,很多都是涉及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重大工程。有老板來拉關系,有親朋來走后門,縣委書記稍一疏忽或者稍一動心,就可能倒在“圍獵”之中。面對“圍獵”,縣官們需要多有幾分“政治定力”,把控好自己的前進方向。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牢記權力姓公不姓私,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不能以權謀私,不能追求享受。特別是將“當官”與“發財”徹底分割開來,“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要正確行使權力,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心中必有良好的政治生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大公無私為民。
三要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作為“班長”的縣委書記帶頭維護縣委班子的團結,要按民主程序進行決策,做到總攬不包攬、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注意聽取班子成員意見,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自覺當依法治國的推動者、守護者。心中有戒必須以法治為準繩,分析問題要從法治謀思路,制定政策要從法治找依據,解決問題要從法治出舉措,自覺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楷模。
四要保持良好的作風。東漢王符說,“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毀,民德降。”縣委書記是一地黨風政風的風向標、晴雨表,對地方政治生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要按照中央要求,繼續把作風建設抓好、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鞏固好,做到勤政、務實、為民,自覺抵制和糾正“四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從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走進群眾,服務上貼近群眾,同群眾心連心,心心相印,心心同向,團結一致,無往而不勝。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修養,追求健康情趣,引導全縣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
(作者侯遠長系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教授、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授;作者姚巧華系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