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論述了林苗一體化建設的種類,即按照造林區域、栽植樹種和經營主體分類,林苗一體化造林綠化模式探析,創建林苗一體化的經營措施及所達到的林木經營的效果和目的。
關鍵詞:林苗一體化;建設與經營;初探
中圖分類號 S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2-87-02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各級政府將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納入到了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范疇,并制定了嚴格的政策和規范的考核措施,加大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和步伐。為此,筆者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在適應的區域,應用林苗一體化造林綠化模式,加快推動美麗中國、生態中國建設。
1 林苗一體化的概念
“林苗一體化”是根據樹種栽植多樣化和土地產效最大化的原理,在確定造林目的樹種的林間套植綠化苗木市場前景好,經濟價值高,見效相對較快,培育周期短的園林綠化苗木。實行林苗間作,適當加密栽植,立體經營,綜合利用的一種新型造林模式。其具有:一是彌補了物種單一化,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二是規避了租用耕地培養綠化苗木成本過高,且造成土地浪費嚴重和擠占耕地良田的現象,降低了投入成本。林苗一體化建設,林地寬裕的空間,合理的栽植密度更加適應了市場需求的調節作用,增加了抗風險能力;三是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合理搭配綠化樹種,增加了苗木培育的科技含量;四是創新了造林管護機制,在確保造林終極目標樹種正常生長的前提下,提高了林地短、中期利用率,提高了林地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2 林苗一體化的種類
2.1 按照造林區域 選擇地勢平緩、土壤肥沃的林地,可將林苗一體化分為針葉常綠樹種苗木一體化,針葉落葉樹種苗木一體化,闊葉樹種苗木一體化等類型,以發揮生態功能為主,美化綠色林地、疏林地、灌草地、河灘地、荒山及沙荒地,兼顧林地的短、中、長期經濟效益,實行集約經營。
2.2 按照栽植樹種 按照栽植樹種可將林苗一體化分為經濟林地間種綠化苗木、用材林地間種綠化苗木、闊葉林地間種耐陰苗木,樹種的栽植品種搭配應充分考慮樹木種苗的抗病蟲害的能力,改善林地生態環境。經濟林地統稱為人工果品林,套植綠化苗木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地環境,充分提高林地的生產效益。用材林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在針闊葉林地套植綠化苗木可以增加森林景觀,充分體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2.3 按經營主體 按經營主體可將林苗一體化分為國有林場型、民營企業型和通過林地經營權流轉的大戶承包型,根據地域氣候特點和綠化苗木市場需求狀況不同,林苗一體化的經營主體側重點應不同。國有林場以生態林業產業為基礎,重點突出生態效益;民營企業以民生林業為基礎,兼顧生態、經濟效益;承包大戶在堅持生態、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凸顯經濟效益,以承包大戶帶動散戶參加造林綠化,培養他們參與綠化造林的積極性。
3 林苗一體化造林綠化模式探析
3.1 遵循現代林業發展規律 現代林業是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以現代林業科學技術為支撐,協調人類與自然界的生態關系,加強林地的生態效益,提高林地單位面積產出比、土地利用效率和勞動力價值,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林苗一體化建設符合現代林業的造林綠化和經營管理模式。
3.2 遵循生態文明建設要求 生態環境建設問題已成為新時期林業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任務。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基本解決了宜林地的造林,林分質量和森林覆被率相對較高,但是部分地區民營林業特別是廣大農民承包的山地絕大部分荒蕪,僅栽植了一小部分,且林木質量低、經營管理不善,牲畜毀林現象時有發生。因培育林木前期資金投入高、周轉周期長、收益見效慢,所以林農的積極性不高,開展林苗一體化造林解決了這個難題,即長遠培育林,眼下培育苗,以苗養林,二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加快閑置林地的綠化步伐,增加森林數量,提高森林質量,形成生物的多樣性,并構建成相對穩定的森林資源生態群落。
3.3 遵循生態林業發展政策 我國已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出臺了生態效益補償等一系列發展林業的扶持政策,為林苗一體化建設提供了良機。同時伴隨著城市園林化建設、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別是造林綠化力度的空前加大,各種各樣規格的造林和綠化苗木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生產出的適應市場需求的綠化苗木收益較好,將直接增加林業工人和林農的收入,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又一有效途徑。
4 創新林業科學發展機制
4.1 林苗一體化建設符合現代林業發展方向 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探索適當加大初植密度,確定目標樹培養模式,落實林業主管部門主體責任,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吸引企業和社會投資。組建林苗一體化經營聯合體,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降低經營成本,規避經營風險,提高林苗的質量和標準,生產市場前景好適銷對路的綠化苗木產品,實現短期經濟收益,鞏固林木經營成果,促進林業事業良性快速發展。
4.2 創建林苗一體化經營基地 推進林苗一體化基地建設,創新林木經營管理機制,一是按程序凡栽植密度達到設計要求,保存率符合技術規程,經申報認定許可,可逐年定量采挖基地內苗木,明確苗木采挖標準,保持符合林木正常生長的密度;二是加強林木監管和采挖驗收機制,禁止亂挖、濫挖和追求短期利益而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提高林苗一體化的科技含量,實現規模經營,林苗品種配植科學合理,積累林苗一體化建設經驗,以點帶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林苗一體化產業的良性發展。
5 結語
推行林苗一體化新型的造林綠化模式必須遵循森林的生長規律,符合綠化苗木市場需求,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氣候條件,科學合理規劃,優化經營環境,引導、吸引、調動廣大林農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全民造林綠化的良好行為和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美好家園。以林苗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促進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建設,實現林木資源升值和林農增收脫貧致富,實現國有林場、國有林區和廣大林農共同打造綠色生態屏障的目的,達到敬畏自然、改善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平衡狀態,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生態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芝.“林苗一體化”破解通道綠化難題[J].廣西林業,2011(4).
[2]劉安浩.陜西“生態美”建設林苗一體化中實踐應用初探[J].現代園藝,2014(10).
(責編:張長青)